澄江市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羊肚菌种植实验示范基地技术人员展示试种成功的羊肚菌。
隆冬时节,抚仙湖北岸的农田里,依然活跃着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人勤地不懒,油菜花金黄、蚕豆油绿,小春丰收在望。
羊肚菌落户抚仙湖北岸
近期昼夜温差加大,早上出门,寒风凛冽。而在澄江市环城北路边的一片育苗基地里,有一种作物却倔强地进入生长期,45天就可破土而出,只需要60天就可以上市。
这是澄江市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羊肚菌种植实验示范基地。澄江市供销合作社主任津津有味地聊起了羊肚菌的传奇故事。作为珍贵食材,最近两年羊肚菌在抚仙湖北岸农田里茁壮生长,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管理成本低,生长周期短,可作为澄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烟后小春作物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因保护抚仙湖、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之需,自2018年开始,澄江在抚仙湖径流区实施土地流转、休耕轮作,由此带来种植结构的空前调整优化。不仅改变着当地的产业结构,也冲击着抚仙湖畔群众的观念,使他们转换思路,在政策框架内主动寻求新的发展,产生一批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爱“折腾”的毛仕俊
右所镇马房村的毛仕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今年36岁的他喜欢“折腾”,最近几年,搞起了苗木种植、蔬菜加工、旅游服务、饭店经营。2020年11月,他经过考察,率先在澄江试种20多亩经济价值较高的羊肚菌。菌种和技术都由在香格里拉种植羊肚菌的朋友提供。地是他租来的,每年小春种植羊肚菌,羊肚菌收完后,刚好赶上种大春作物(水稻、烤烟、荷藕等),可合理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入。
羊肚菌种植吸纳当地部分群众就近打工。
试种下来,每亩有近万元的毛收入,第一年投入的设施,第二年还可以接着用,可以省下一笔钱。根据试种积累的经验,改进方法,提高种植水平,可以提高产量,收益自然增加。于是,今年他和另外两人合伙,贷款约50万元,把种植面积扩大到50亩。近段时间,在田里放营养包,每天请二三十个工人,每天付给他们每人110元,雇的都是附近村子里的剩余劳动力,预计2月中旬可以上市。考虑到今后的发展,他正准备成立澄江市羊肚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鲁自卫:从工到农 转型发展
冬日的下午,位于右所镇柏枝村的一片羊肚菌种植基地里,成片的小菌菇沐浴在暖阳里。基地负责人鲁自卫正在查看菌菇生长情况。
“(2021年)10月28日种下,现在菌菇出得很多。”鲁自卫说,这是他第一次尝试种植羊肚菌。今年天气反常,雨水多,这是他意料之外的事。由于排水系统没做好,损失了一部分菌菇。
尽管如此,看到菌菇出土如雨后春笋,他对自己的转型发展满怀希望。鲁自卫是澄江本地人,1999年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在外地从事化工、矿业等工作。多年在外打拼后,他回到澄江,选择“跨界”搞农业。去年3月,他参加了澄江市供销合作社举办的羊肚菌种植培训,了解到羊肚菌市场前景较好,决定尝试种植羊肚菌。于是,他从玉溪农职院引进菌种和技术,还聘请了一名技术员,种起20亩羊肚菌,过上了“农民”的生活。
每天上午8点到9点,鲁自卫都要去基地转一圈,检查当天的温度、湿度。如果空气湿度较低,上午10点和下午4点,需要人工加湿。
“从现在出菌菇的情况看,(预计)每亩能产300公斤,努力向400公斤蹦。”最近菌菇出土,他觉得之前的辛劳没有白费,对今年的收成信心满满。(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跃)
编辑:陶晓兰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