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通海背靠秀山,面朝杞麓湖,形成了“山—城—湖”独特的格局形式。风景秀丽的通海小城历史悠久,有“礼乐名邦”之称,历史的长河悠然流过文庙和秀山,融汇在杞麓湖的涟漪里,也融进了豆沫糖的余甘中。
熬煮的麦芽糖和温度计(1月29日)。新华网发(钱国有 摄)
豆沫糖可谓历史悠久,是当地百姓的甜蜜记忆,也是通海县豆沫糖糕点厂几十年来不变的传承技艺。
通海县豆沫糖糕点厂创办于1956年,以通海名胜古迹秀山公园大门为图像注册“秀山牌”商标,“秀山牌”商标不仅传承着通海文化,还寄托着三代创始人的初心。通海县豆沫糕点厂凭借精湛的工艺,于2020年入选第六批“云南老字号”,“通海味道”再一次唤醒云南人的甜蜜记忆。
许传震,通海县豆沫糖糕点厂的第三代传承人,从2007年开始学习制作豆沫糖,经历了多次困难,不断地请教和练习,以及父辈的嘱托和期望,激励着许传震将这份事业传承到今天。
工厂师傅正在扯糖(1月29日)。新华网发(钱国有 摄)
制作豆沫糖看似简单,但每一个步骤都有其门道。首先要熬糖,将麦芽糖和白砂糖混合后在140℃的高温下熬制成稠状;随后是扯糖,人工与机器共同合作发力,使糖在共同作用下变得柔韧有劲道;第三步是包裹豆沫,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豆沫细腻呈粉状,做糖师傅要用手腕的力量,并凭借十几年的做糖经验把控糖和豆沫的温度,才能将豆沫均匀地裹于扯好的糖上;最后就是拉条和切糖,有韧性的糖条在技艺纯熟的做糖师傅的拉扯下,排列得整整齐齐,粗细相同,长短统一,细腻光滑,拉好的糖条就等待着切割,切糖手法也很有讲究,要又快又轻,还要能准确拿捏长度,这样切出来的糖才无渣、完整、大小统一,切好后便可以装袋、称重和扎口。
工厂师傅在案板上拉条(1月29日)。新华网发(钱国有 摄)
除了豆沫糖外,厂里制作的沙糕、小荞饼、绿豆糕等糕点松软细腻、馅香皮酥、味道独特,这些糕点组合成为人们逢年过节和各类喜事首选的“喜礼”,象征着人们对幸福味道的坚守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岁月的沉淀,建立六十余载的豆沫糖糕点厂房留下了斑驳的岁月痕迹,青砖绿瓦,红墙木门,印刻下传统的制作工艺,做糖师傅精湛的手工技艺,尽显匠心独具,新配方和新口味的研发,是对时间和发展最好的回应。
“我们一直在坚持制作豆沫糖和云南传统糕点,也致力于将幸福味道、甜蜜记忆传承下去。”许传震希望10年后“云南老字号”可以成为将幸福和甜蜜播撒在中华大地的“中华老字号”。
当地百姓的甜蜜记忆山水可鉴,古街古道为证,更有豆沫糖作陪。精心选料,积极研发,用心传承,“糖三代”甜三代,这份甜蜜事业不是循规蹈矩的传承,是推陈出新,是汗水和初心铸就的高墙,它不仅是对制作技艺的传承,更是人们勤劳、智慧和精神的延续。(刘馨蔚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