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在国际生物学著名期刊《电子生命》(《eLife》)上发表论文,介绍了一具身披“铠甲”、生活在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的有甲类恐龙化石骨架。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新的有甲类恐龙属种,取名“科氏玉溪龙”。论文通讯作者、云南大学研究员毕顺东认为这是目前亚洲发现的迄今最早的有甲类恐龙。横空出世的科氏玉溪龙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2013年,易门脚家店抢救性清理现场。 李洪海 摄
易门有个脚家店
脚家店村位于易门县十街彝族乡西部,科氏玉溪龙在这里被发现,而它的发现并非偶然,因为脚家店有恐龙化石早已家喻户晓。
脚家店恐龙化石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时间追溯到1987年夏季,易门二中化学教师李长有到脚家店的大腊主村探亲,在该村附近的山上发现了许多裸露于地表的动物骨骼化石,随即带回县城,到易门县文化局报告。县文化局组织工作人员到化石发现现场进行勘查后,云南省、玉溪地区、易门县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现场调查,确认其为恐龙化石。不久,云南省博物馆向云南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申报进行抢救性发掘。
1987年8月17日至9月2日,由云南省博物馆、玉溪地区文物管理所、易门县文化馆组成的发掘队,对易门脚家店恐龙化石群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工作,共出土恐龙化石11个个体。从出土的头骨牙齿化石分析,属勺齿龙类,生活时代为早侏罗纪,距今约1.8亿年,这是云南省首次发现勺齿类恐龙化石。同年9月3日,易门县人民政府将脚家店恐龙化石分布较集中的区域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脚家店恐龙化石群1987年首次发掘后,第二次发掘工作于1993年12月6日正式展开,到次年5月圆满结束。这次发掘取得的成果十分丰硕,获化石3个大套箱、7个小箱,共有10余个个体,其中有3具恐龙化石保存率在70%以上。这次发掘是为解决学术问题而进行的主动发掘,是玉溪地区恐龙课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工作采用了先进的“套箱技术”,这在云南田野考古中尚属首例。
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李洪海告诉记者,由于脚家店恐龙化石保护区一带的农民主要以耕种为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与文物保护工作陷入了矛盾之中。为了加强对化石群的有效保护管理,合理兼顾当地生产和经济发展需要,妥善解决矛盾,必须对原已公布的10平方公里保护区范围进行重新划定。2013年10月初至11月中旬,玉溪市文物管理所同易门县文化馆和十街乡人民政府及其相关站所,经过对原保护区进行全面调查和重点区域考古勘探后,重新划定了新的保护区。同时,对雨水冲刷后暴露出来的3个化石点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获取了200多件标本。其中获取的3具恐龙化石标本,2具为常见的原蜥脚类,另一具恐龙头骨化石标本明显与其他不同,当时制成套箱保存,这具与众不同的标本在原保护区东南方向占马田村附近发现。
2017年,玉溪市文物管理所和易门县文物管理所对标本进行修复整理后,发现这具与众不同的标本在脚家店是首次发现的一个新属种,经现场初步鉴定,认为该恐龙头骨化石标本应属于有甲类恐龙,为云南省首次发现的有甲类恐龙化石,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需请国内权威专家鉴定恐龙属种并进行专业研究。2019年,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易门县文化旅游广电和体育局与云南大学脊椎动物演化研究院(现为“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演化研究中心”)签订合作科研工作协议,由云南大学脊椎动物演化研究院完成研究工作。
2013年,在易门脚家店对雨水冲刷后暴露出来的恐龙化石进行抢救性清理。(玉溪市文物管理所供图)
科氏玉溪龙引发广泛关注
3月16日,《1.9亿年前这种身穿“铠甲”的恐龙,长啥样?》《重大发现!侏罗纪早期有甲类恐龙在亚洲首次发现》《我国发现侏罗纪早期的有甲类恐龙》等有关报道迅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据报道,有甲类恐龙化石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岩石中较为常见,但在近2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地层中则很少发现。3月16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在国际生物学著名期刊《电子生命》上发表论文,介绍了一具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有甲类恐龙化石骨架。依据其头骨、脊椎和肢骨的特征,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新的有甲类恐龙属种,取名“科氏玉溪龙”。
科氏玉溪龙化石埋藏在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地层中,是一具较为完整的骨架,包括部分头骨、下颌、脊椎、肢骨和骨刺。李洪海告诉记者,科氏玉溪龙就是2013年在抢救性清理中获取的与众不同的恐龙化石标本,也就是在2017年被初步鉴定为云南省首次发现的有甲类恐龙化石。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科氏玉溪龙是剑龙和甲龙的祖先类型,与在德国发现的莫阿大学龙有“亲戚”关系,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有甲类早期成员的形态特征。当前研究认为,有甲类恐龙起源于大约2亿年前,但具体起源地尚不明确,科氏玉溪龙在亚洲的发现,表明此类群在出现之后,迅速分化并扩散,在不到300万年的时间里就在全球分布开来。
虽然以前在云南发现过有甲类恐龙化石,但化石较为零散,不足以建立一个有效的生物属种。本次发现,首次提供了足够多的化石材料,可以确认其为目前发现的亚洲最早有甲类恐龙化石。新发现的化石骨骼中,包含了120多个骨刺,具有不同的形态,表明有甲类恐龙在早侏罗纪就有遍布全身的厚重骨刺覆盖,形态已经趋于多样化。
专家分析,科氏玉溪龙身长约3米,为植食性恐龙,主要靠四足行走,当需要时,它会站立起身,用前肢抓取植物嫩叶吃。
仅仅是冰山一角
在科氏玉溪龙发现之前,脚家店还发现了什么恐龙化石?
易门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杨磊告诉记者,1987年和1993年两次发掘,获取化石标本数吨。其中复原完整的3具化石,1具在易门县龙泉国家森林公园龙洞内展出,另外2具于1998年代表中国参加在美国东部费城举办的国际恐龙博览会,现存于玉溪市博物馆。
经初步研究,易门脚家店恐龙化石群主要包括属早侏罗纪距今1.8亿年的原蜥脚类恐龙,经过与禄丰蜥龙动物群的禄丰龙、云南龙、兀龙对比,确立了一个新的属种——杨氏易门龙。该属种的属名用化石产地“易门”命名,种名献给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者和禄丰蜥龙动物群的研究者杨钟健先生。
2017年,玉溪市文物管理所和易门县文物管理所邀请禄丰博物馆专家,在脚家店村化石管理用房内对2013年重新划定易门脚家店恐龙化石群保护范围时,抢救性清理出的恐龙化石进行研究,初步估计主要包括杨氏易门龙、禄丰龙和川街龙等。
2020年12月,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科学报告》发表了题为《云南下侏罗统冯家河组中早期分化的蜥脚形类恐龙一新属种》的论文,文章报道了发现于云南省易门县的一蜥脚形类恐龙新属新种,命名为易门彩云龙……
李洪海认为,目前易门脚家店恐龙化石产地的恐龙主要包括原蜥脚类恐龙,其中以体量巨大的食草类为主。科氏玉溪龙的发现再次证明脚家店恐龙化石保护区还埋藏着其他种类的恐龙化石,目前的研究只掀起了其冰山一角。(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艾丽 通讯员 张琼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