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的数字化高效自动分拣系统实现鲜切花采后精准分拣定级。
“三八”节前,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分拣包装车间一派忙碌,公司刚上马的一套数字化高效自动分拣系统,通过高速成像识别技术,以每小时1.1万枝的速度对月季花进行精准分拣定级。公司行政经理范荣旭说:“往年每到这个季节,用工荒和用工成本快速攀升成了公司最大的痛点,现在上了这套分拣系统后,省时省工,比以前用手工分拣包装一年可节省110万元的人工成本。”
这就是数字赋能对传统农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产生的降本增效作用。面对传统农业的诸多痛点,玉溪结合自身实际和农业企业需求,进行数字技术攻关,研发出一套获得30项国家软件著作权的全产业链数字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全省第一家按下应用“快捷键”。从此,温室里有了“智慧保姆”,农业企业有了“智慧管家”,数字赋能催生新模式和新业态,玉溪农业驶入数字农业的“高铁时代”。
传统农业的痛点
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面对传统农业存在的问题,公司总经理段金辉坦言:“特别是我们通海县,传统农业大水大肥的生产方式与杞麓湖保护冲突越来越大。通海人多地少,越来越高的地租和人力成本不断压缩市场利润,粗放式的管理经营和凭经验种花,使通海、玉溪乃至整个云南的花卉徘徊在国际市场的中低端水平。”
段金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公司近千亩花卉基地的浇水施肥来说,按照以前传统的水肥一体模式,即在池子或大桶里兑好水肥后,拉着管子浇花卉。仅这一项,公司用工费一年就要花掉300多万元。
“如果像2020年初那样遇上疫情,斗南花市关闭,短短3个月公司就损失了400多万元。虽然事出偶然,但恰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说明单一的销售模式潜藏着风险。”段金辉说。
面对传统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附加值低等问题,如何通过数字农业解决这些问题?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矣胜荣认为,2020年之前,玉溪数字农业之所以没有大的突破,最大的痛点是没有切合涉农企业应用的数字化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难以对传统农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从国外引进的数字化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价格昂贵,管理方式不适合国内企业,二次开发成本高,难以推广,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攻关解决。
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自动智能精准水肥一体化系统每年为公司节约人力成本300万元左右。
数字农业的玉溪突破
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直积极探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之路,公司总经理董春富是一个数字农业的“冲浪者”。
2017年,玉溪市在全省首家启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开启数字农业的玉溪突破之旅。同年,董春富受“QQ农场”启示,在自己的花卉基地推出“可视花田”,顾客在任何地方通过可视平台即可观察到自己所订花卉的生产、管理全过程。“这种模式一经推出,深受顾客青睐,订单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通过销售模式的转变,一亩‘可视花田’的产值从普通花田的8万元增到30多万元。”公司销售部经理张莉莎介绍。
当年,这种定制化、个性化的电商模式成为玉溪数字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标志。但是,近年来玉溪数字农业建设普遍围绕电子商务开展,没有大的突破。为推进玉溪数字农业发展,构建“互联网+农业生产、经营、监管、服务”体系,在云南省政府和玉溪市政府支持下,玉溪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联合玉溪师范学院和云南花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围绕花卉、蔬菜、水果等产业,遴选5家最具代表性的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数字农业创新示范点,开展“玉溪市全产业链数字农业示范点项目”研发。经过一年的攻关,2020年5月,设计研发出了一套采用“云服务+移动端+微信端”架构,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生产管理的信息系统。
“这套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服务对象,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赋能,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和提质增效打开广阔空间和找到实现途径。”玉溪市农业农村局信息中心主任赵艳丽说。
两年来,这套系统在云南8家花卉、蔬菜、水果、中药材种植企业应用后,直接为企业年节约生产管理成本从30万元至3000万元不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玉溪数字农业取得重大突破,走在全省前列。
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可视花田”亩产达30多万元。
数字赋能催生新模式和新业态
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玉溪市大数据物联网示范基地,近两年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升级研发。
公司以鲜切花种植作业指导系统为核心,通过温室内的全自动智能精准水肥一体化系统、控温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虫情监测系统和温室外的小型气象站等辅助设备,实现精准种植和智慧管理,建立数字赋能干预植物生长模式。
“有了这种模式,就能按照市场需求,人为干预植物的生长周期和上市时间,叫它长啥样就长啥样,叫它何时上市就何时上市,为下一步构建更高端的‘植物生长模型’奠定基础。”赵艳丽说。
这种数字赋能干预植物生长的模式,在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温室里变得直观起来。温室里各个角落包括土壤里分布着不同用途的监测传感器,各种监测设备和软硬件设施如同“智慧保姆”,对鲜花生长所需的水、土、光、热、肥等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利用实时监测的传感在线数据和相关花卉生长的历史记录数据,再根据花卉当下的生长情况,“智慧保姆”就会给花卉“渴了”浇水、“饿了”施肥、“热了”通风、“冷了”保温,精准照顾鲜花的“日常起居”。
“这种精准种植和智慧管理模式为公司降本增效打开巨大空间,仅全自动智能精准水肥一体化系统每年就为公司节约人力成本300万元左右,月季花产量、产值增长50%左右。”公司生产主管丁丽存笑呵呵地说。
江川区九溪镇的亚洲花卉科创谷内更是别有洞天,招商引资过来的云南绿聚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蝴蝶兰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研发和种苗组培生产为主的公司,市场上流行的近六成新品种都由该公司培育推广。
因为蝴蝶兰种苗组培对温室环境要求非常高,公司投资建设的现代化智能温室于去年8月竣工投产。温室里,各种环境监测系统、PLC自控智能加温系统、全自动智能精准水肥一体化系统等更是精益求精。公司董事长魏南斌说:“我们温室的温度误差可以控制在1度以内。”
魏南斌进一步解释说:“这样的要求完全是为蝴蝶兰种苗在线订单系统服务的,因为蝴蝶兰种苗组培从取材到接种再到出苗,周期长达两年左右。因此,种苗生产的品种、数量和上市时间,必须根据客户的订单生产,否则两年后的市场谁也把控不了。”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中,种苗生产经过无菌转接换瓶次数高达12次,这个过程要由几百个经过专业培训的接种工人完成,组培工厂内的组培瓶库存数据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成千上万的组培瓶怎样统计、怎样识别、怎样管理,能否实现全程可追溯,原来一直是该公司最大的难点。
云南绿聚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蝴蝶兰组培瓶上的条码就是它的“身份证”。
玉溪研发出的全产业链数字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恰能解决这个难题。云南绿聚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条码技术对每一个组培瓶进行管理,每个组培瓶上的条码就是它的“身份证”,包含了这一瓶种苗生产过程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都储存在公司的云服务器数据中心。通过移动组培智能质量管理系统、蝴蝶兰种苗在线订单系统和手持终端的质检销售追溯系统捆绑打包应用,企业有了“智慧管家”,催生出生产、销售、管理一体化的崭新业态。据测算,公司每年可减少管理成本50%左右。魏南斌激动地说:“我们来对地方了,刚到玉溪就给我们发了一个数字农业的‘大红包’。”
数字农业交出的玉溪答卷
三月初的澄江春意盎然,云南云蓝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龙街街道高西社区朱家山小组周边的2500亩蓝莓,蓬勃的树枝上一边开花一边挂果,形成一道花果同树的美丽景观,有的果实已由青变紫,再过两三个星期就到采摘旺季了。
公司执行副总裁朱宏又要为用工发愁了,用工高峰期,几万名采摘工人怎样管理、怎样考核、怎样进行财务结算,他说:“请人难,管人更难,用工成本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是我们劳动密集型农业企业最大的痛点。”
朱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用工高峰期时,仅澄江5000亩蓝莓每天需2万个采摘工人,再加上普洱市的10000亩基地,每天共需要3.5万人采摘蓝莓,平均每人每天要付200元务工费,近处的包吃包往返车费,远处的包吃包住,单是管理这些人,公司每天就要派出两三百名管理人员,加之采摘后的蓝莓需包装入库登记,又要一大批人,吃饭、住宿又要一批人管理,公司的用工成本和人工管理成本实在太高了。
自从用了手持终端的质检销售追溯系统后,只要给采摘工人每人戴一个输入本人身份证信息及相关信息的智能手环,在蓝莓基地采摘入口处扫码签到,采摘后的蓝莓称重打码入库就行了,实现了从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到市场的全程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可追溯,以及人员的精准管理。“去年公司一下子就降低管理成本3000万元左右。”朱宏说。
同样,这套系统在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应用后,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还实现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和可追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了公司蔬菜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的便捷性,树立了公司农产品良好的品牌形象。
矣胜荣表示:“‘十四五’期间,玉溪将不断做大数字农业‘蛋糕’,以示范引领为抓手,全力推动玉溪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升级,构建涵盖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数字农业新格局,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农村在推进数字技术产业化方面的潜力,不断催生新模式和新业态,闯出一条具有玉溪特色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佳)
短 评
做大数字农业“蛋糕”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 闻墨
数字农业是玉溪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只有抓住机遇,做大数字农业“蛋糕”,才能尽快解决传统农业中存在的诸多难题,从而推进我市农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数字农业是当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事物,它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各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市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少,环保压力大,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传统农业面临巨大挑战。怎样尽快解决传统农业土地产出率低与负荷大的问题;怎样尽快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附加值;怎样尽快解决传统农业粗放经营、凭经验生产带来的诸多问题,数字农业刚好给了我们一把“金钥匙”,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是快速推进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当前,数字农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应用前景。新技术的应用将加速对传统农业各领域、各环节的数字化改造,数字技术对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作用凸显。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当今现代化农业的主题,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在“绿色、安全、优质、高效”方面下功夫,这些都离不开农业数字化转型,而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改造是农业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十四五”期间,我市要深入挖掘数字农业方面的潜力,不断催生新模式和新业态,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程,推广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