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创业担保贷款工作联席会召开。
□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合春 文/图
1999年,玉溪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下岗职工小额信贷,向改制下岗创业人员发放了全国第一笔创业小额贷款;
2003年,玉溪市小额贷款经验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再就业工作21个先进典型之一;
2009年,玉溪市在全省率先启动“贷免扶补”小额贷款;
2018年,全市累计发放创业贷款突破100亿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设性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以创业带动更充分就业。截至2021年,全市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小微企业数量及金额连续4年居全省之最,为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小额信贷助力下岗职工走出困境
位于中心城区人民路上段的虹飞工艺制作服务部是一个23年的老店,主营印刷和雕刻,经理名叫飞常贵。1999年,玉溪纺织厂破产关闭,飞常贵成为玉溪最早一批下岗失业人员。当年30岁的飞常贵想自己创业,但苦于无启动资金。当时,玉溪市委、市政府为促进下岗职工走出困境实现再就业,计划发放3000万元下岗职工小额扶困资金贷款。飞常贵向红塔区就业局申请了2万元小额扶困资金贷款,用贷款租了铺面,购买了电脑及印刷设备。据飞常贵介绍,服务部经营得最好的一年纯利润达200多万元。
1999年,飞常贵申请2万元小额扶困资金贷款开始创业,成为全国第一笔创业小额贷款受益人。
“如果没有当初的2万元,就没有今天的我,非常感谢政府的帮扶。”飞常贵感激地说。
玉溪市华云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具备国家级施工资质的钢结构企业,拥有加工基地2万平方米。这个在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制造等领域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的公司,是曾经的下岗失业人员杨海和汤云华夫妇申请小额信贷后白手起家的。
当年,由于小额信贷的投放使用,让许多下岗(失业)职工寻找到新的就业门路,一批濒临倒闭的企业得以起死回生。
“1999年,像飞常贵、汤云华一样凭借小额信贷走上创业之路的下岗职工还有很多,他们是全国第一批受益于小额信贷的创业者。2000年,玉溪市受到劳动保障部荣记二等功的奖励。”玉溪市就业局负责人说。
玉溪先行先试,三年试点工作结束后,国家层面出台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玉溪形成了“统一担保、统贷统还、上贷下借”的具有特色的操作模式,以其手续简便、扶持有效的特点,成为当时全省、全国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创新工作的亮点。
2009年至今,云南省出台《云南省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形成更加全面完整的扶持政策,“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贷免扶补”小额贷款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组成玉溪市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工作格局。
2009年至今,全市三项贷款累计发放142亿元,扶持15.5万人自主创业,带动20.7万人就业,资金回收率保持在99%以上。贷款工作进展速度加快,贷款规模大幅提高,贷款扶持范围进一步扩宽。
创新担保机制解决创业融资难题
峨山化肥厂下岗职工普从斌自企业改制后,开始了自主创业。普从斌向峨山县劳动就业服务局申请了2万元创业小额贷款,经营桶装水;又申请了小企业贷款100万元用于资金周转,经营由义红砖厂;后转行创办了峨山县双通洗车修理厂,先后两次享受企业贷款200万元、300万元。
玉溪玉浦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20年4月向通海县劳动就业服务局申报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130万元,并获得帮扶。公司旗下运营的通海源森天麻专业合作社,林下种植出的源森乌天麻天麻素含量高达0.98%(超出国家标准近4倍)。合作社积极提供就业岗位,组织52户农户资金入股,1户公司、113户农户投工投劳,解决了417人的就业问题。
通海县岳氏工艺鞋厂总经理岳月红长期致力于民族手工艺品开发,鼓励员工居家灵活就业。2020年4月,她通过通海县劳动就业服务局的网络直播了解到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随即申报了三年全额贴息且免担保的15万元“贷免扶补”创业贷款。得益于政策扶持,岳月红的企业经营模式和销售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截至目前,企业员工达69人。
市就业局创业指导科负责人介绍,2021年,我市扶持创业8097人(户),带动就业23952人。全市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小微企业58户,占全省扶持总数的28%,连续4年居全省之最。全市创业担保贷款统一规范为贷款人自愿申请、各承办部门资格审查、承贷银行办理贷款手续、财政部门提供贷款担保和贴息的运作模式,由就业、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市场监管等部门推荐,各级担保中心审核,农信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红塔银行、红塔村镇银行承办。
为创业者现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为破解创业贷款担保难,我市大胆创新担保机制,实施统一担保并放宽担保条件。市政府融资担保平台公司统一为有担保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切实降低反担保条件,统一实行1%的担保费率,有效解决全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的实际困难。将个人贷款担保人由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扩大至国有企业在职职工,同时推进“信用社区”创建工作,探索建立贷款申请人互联互保、房产抵押、质押等方式,进一步放宽担保抵押条件。个人贷款额度最高由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最高由2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为我市创业者解决了创业融资难问题。
截至目前,承贷银行新增发放个人贷款638笔9766万元,单笔平均贷款额度达15.3万元。
完善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玉溪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就业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高位推动、创新举措、突破瓶颈、严控风险,始终将创业担保贷款作为稳就业的有效抓手统筹抓好落实。
市委全会、市两会均把稳就业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市长、分管副市长与主管部门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综合考评,开展专项督查。
2019年,在省级下达8.75亿元任务的基础上,市政府将目标任务提高至10亿元,安排贴息资金1755万元,切实扩大创业贷款扶持面。市、县(区)建立了创业贷款联席会议,人社、财政、人行、银监、工商联、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合力加快贷款审核、审批和发放进度,贷款审核推荐速度、发放进度均同比提升40%以上。
群众在政务大厅办理创业担保贷款。
在开展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中,我市着力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量和“温度”,把创新优化业务流程作为重要举措,切实提升经办效率。一是推行一站式办理,简化办事流程,减少群众来回跑、反复跑。二是在全市推广应用互联网申报贷款模式,实现创业担保贷款网上办,申请人只需用手机点击贷款申请链接,填写申请资料后就可实现网上申报。三是网上审核,变手工审核为系统审核,建立银行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间审核结果实时推送机制,确认审核信息后签订合同、发放贷款。推行网络申贷后,变“群众跑腿”为“网络跑腿”,办结时间大幅压缩,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创业担保贷款的扎实推进,有效促进了全市创业带动就业工作。2021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62%,控制在5%以内。”市就业局局长董波说。
当前,玉溪产业门类齐全,市场主体活跃,工业化率接近40%,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由工业大市迈向工业强市的新阶段。对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健全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董波说:“十四五”期间,玉溪促进就业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配套衔接,将促进就业融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贯穿在产业发展、投资增长、公共服务等各个环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就业总量,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缓解就业矛盾,努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链 接
2022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创业担保贷款是指以具备规定条件的创业者个人或小微企业为借款人,由有关承办单位负责推荐,由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由经办银行发放,由借款人或小微企业承担部分利息、财政部门给予部分贴息,用于支持个人创业或小微企业扩大就业的贷款业务。
目前,我市已形成“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贷免扶补”小额贷款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组成玉溪市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工作格局。
其中“贷免扶补”、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的额度不超过20万元。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合伙创业的,根据合伙人数按每人20万元标准核定,最高额度为11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贷免扶补”分3次偿还全部本金,即:贷款合同签订的第12个月偿还本金10%,贷款合同签订的第24个月偿还本金20%,贷款合同签订的第36个月偿还本金70%。借款人与承贷金融机构协商一致后,可按贷款合同约定提前还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到期一次还清,或由借款人与担保机构、经办银行约定分期还款。
小微企业贷款额度由经办银行根据企业经营状况、还贷能力和担保情况,确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到期一次还清,或由企业与经办银行约定其他还款方式。
“贷免扶补”和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的扶持对象基本一致。主要指以下十类人员:一是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二是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三是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四是刑满释放人员;五是高校毕业生(含大学生村官、在校高年级大学生、休学创业大学生和留学回国学生);六是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和失业人员;七是返乡创业农民工;八是网络商户;九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十是农村自主创业农民。依托平台就业购置生产经营必须工具的就业人员纳入扶持对象。在我省创业不受户口区域、行业限制。
短 评
鼓励创新 带动就业
□ 无逸
我市创业担保贷款,先行先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成绩斐然。1999年至今,23年间走过三个重要阶段:1999年至2002年的探索阶段;2003年至2008年的规范完善阶段;2009年至今的提高阶段……点滴活水汇入江海,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在全市营造了崇尚创业、敢为人先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引导各类群体投身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创造的是价值,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制度环境。这些年来,我市高位推动,压实责任,创新举措,简化办事流程,变群众来回跑为“网络跑腿”,切实提升政府办事效率;突破瓶颈,大胆创新担保机制,实施统一担保,放宽担保条件,提高贷款额度,切实解决贷款担保难题。密集的改革鼓点,点燃了大众创新创业的激情。但无论是为“无形之手”松绑,还是给“有形之手”加力,高水平、高质量的创业创新,意味着更精细化的管理、更科学的决策。
如何更进一步激活创新创业的激情,鼓励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项目?要加强对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和其他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发挥创业引导资金导向和撬动作用,促进劳动者自主创业。首先要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落实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吸纳就业等创业扶持政策覆盖。其次要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指导力度,将创业孵化基地打造成资源集聚平台,指导引领企业向好发展,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益”。再次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持续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鼓励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选树优秀创业典型,搭建创业者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创新创业,文化环境不可或缺。如何培养热爱创新、渴望创业的人,是一个重要课题。创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从小对孩子的创新思维启发、创造能力培养,只有将创新的意识播种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形成鼓励探索、嘉奖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风气与价值理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积淀肥沃土壤,获得涓涓不断的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