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勾勒玉溪大美(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玉溪,因横贯市区的玉溪大河澄碧而得名。湖光滟潋,青山如黛,绿水青山本是这方天地的底色,赋予了这方土地如诗如画的美丽。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溪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普惠民生福祉的大事来抓,持续用力,实施生态修复,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场场生态战役的胜利,厚植了玉溪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底色和生态文明成色。
守卫蓝天 涵养“气质”
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蓝天下,呼吸清新的空气,多年来,我市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大气污染治理成果累累,尤其是2017年以来开展的蓝天保卫战,玉溪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大气污染治理成果成为玉溪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
多年来,玉溪一直致力于优化产业布局,合理确定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推进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工作,先后完成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区44户企业的关停或搬迁;全市1个高新区和10个工业园区均已开展规划环评,园区内新改扩建钢铁、化工、建材等项目的环评均满足区域、规划环评要求。
近年来,玉溪市有序开展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十三五”以来,玉溪市共淘汰炼铁产能424万吨、粗钢产能456万吨、水泥熟料358万吨、平板玻璃454万重量箱、磷酸5万吨、黄磷0.52万吨、焦炭25万吨、石墨电极0.2万吨、铜冶炼5万吨、铁合金1万吨、造纸1.3万吨、石灰1万吨。按照省工信厅相关工作安排,玉溪市于2021年对炼钢、炼铁、水泥(熟料、粉磨)、平板玻璃、石灰窑、铁合金、铜冶炼、铅锌冶炼、电石、焦炭、黄磷、烧碱、造纸等行业使用淘汰类、限制类工艺技术与装备的产能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截至2021年9月,玉溪市共排查出22项限制类和1项淘汰类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涉及钢铁、水泥、焦炭、铁合金、造纸、石灰窑等6 个行业共 15 户企业(其中淘汰类为新平扬武阿白则沙石经营厂石灰土立窑,已于2021年度完成淘汰并通过省工信厅组织的验收)。
淘汰燃煤锅炉,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玉溪啃下了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硬骨头。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区淘汰燃煤锅炉78台、淘汰完成率100%,县级城市建成区淘汰燃煤锅炉38台、淘汰完成率100%。同时,推进城乡“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引导工业企业利用天然气,玉溪市有天然气企业15家,全市累计建成天然气管网654.91公里,其中城镇燃气管网465.91公里,天然气支线189公里。建成各类燃气场站22座,通天然气居民用户8万余户、工业120户、商业304户。
全市重点排污单位105家安装废气在线自动监测设备305台(套),并与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联网。2021年,全市先后启动“三停”措施6次,对水泥、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企业先后实施限产限排和错峰生产16家次。
机动车数量越来越多,尾气污染防治任务艰巨。自2015年1月19日起,我市顶着巨大压力叫停黄标车辆,全市共淘汰黄标车14908辆。同时,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全市共建成充电站(桩)90个,安装充电枪1638枪,总功率79886千瓦,充电站(桩)基本覆盖玉溪境内高速公路服务区、中心县城、乡镇。全市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635辆。
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监管,玉溪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2015年,我市开始筹建玉溪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检验信息系统,并于2017年建设完成,同步实现机动车排气检验三级联网。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共建成机动车排气污染检验机构25家82条检测线,已实现全市各地区全覆盖。2019年建成云南省首个投入使用的黑烟车智能监控识别系统2套,对经过监测点位的超标黑烟车进行实时抓拍,对排放不合格柴油车,通过玉溪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系统锁定车辆,列入重点监管。2020年,我市建成云南省首个在用柴油车排放远程在线监测平台,用于接收、存储和分析车辆OBD信息(车载自动诊断系统,从发动机的运行状况随时监控汽车是否尾气超标,一旦超标,立即发出警示)和发动机排放数据,目前共有6384辆柴油车入网,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对排放异常的车辆进行告警,实现对柴油车全天候、全方位的排放监控及数据分析。
多维度、无死角的严格治理和监管,有了良好的回报。2021年,玉溪中心城区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9.2%,PM2.5每立方米21微克。全市各县(市、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基本为99%以上,澄江市、通海县更是达到100%。
治山治水 提升“颜值”
星云湖南岸月亮湾湿地(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绿色,一直是玉溪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
玉溪多山,境内有哀牢山、高鲁山、梁王山、磨豆山、大水井岩头山、螺峰山等山脉,山区、半山区占据国土面积的90.6%。为了青山披绿装,多年来,玉溪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十三五”期间,全市森林覆盖率从56.7%提高到64.06%,比既定目标增加4.06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6187万立方米,比既定目标增加687万立方米。
通过“森林玉溪”建设,实施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修复、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103.62万亩。
目前,全市有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15 个,保护区面积165.15 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2241.3 万亩的7.37%;全市有云南新平磨盘山、易门龙泉国家级和华宁象鼻温泉省级3个森林公园。通过持续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1.3%,集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82%;全市56个村庄被认定为“省级森林乡村”、9个村庄被认定为“国家级森林乡村”。
玉溪多水,境内有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三大高原湖泊。此外,境内还有众多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元江干流、绿汁江、南盘江及曲江等30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如经纬线交织,星罗棋布的村庄分布在这些经纬线附近。
水,赋予玉溪这方土地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然而,不科学不合理的发展方式,也让人们付出过代价。
为了绿水,玉溪市以湖泊保护治理为重点,开展水污染防治,“三湖”保护治理受重视程度之高、措施出台频度之密、保护治理力度之大、执法监管尺度之严前所未有。
“水生态修复的重要任务,不仅仅是为达到水质目标而达到水质目标,而是‘清澈见底’,更重要的是‘鱼翔浅底’。”谈及治水目标,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何国斌如是说。
多年来,玉溪市坚持民生思维,促进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不断夯实绿色发展之基。
坚持底线思维,流域空间逐步实现全方位管控。全市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战略导向,先后编制了“三湖”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以规划硬指标形成硬约束,划定“三湖”生态保护红线、禁止开发区和保护岸线。
铁腕“关停拆退”、加快“人退水进”。抚仙湖一级保护区38家企事业单位全部退出,一次性启动沿湖3.1万余人生态移民搬迁安置、9个安置区加快建设,关闭一级、二级保护区餐饮住宿经营户153户、砂石料场和砖厂等37个;星云湖一级保护区退出农田1500余亩,退出房屋410户,退出企事业单位4家,拆除公房10家;杞麓湖径流区28户地条钢企业、7座小水泥窑及34户小造纸厂全部关停,54户企业全部搬迁,“四退三还”完成征租地6600亩、兑付资金4.42亿元。
坚持系统思维,水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抚仙湖保护治理总投资94.15亿元,先后实施“生态修复、污染控制、结构调整、清水长流、监管体系”五大类38个项目,流域内主要入湖河道全面消除劣Ⅴ类河道,城镇垃圾收集处理率、污水收集处理率从“十二五”末的92.3%、87%提高到100%。
推进治湖理念革命,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围绕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改善核心目标,坚持“一湖一策”,全面落实“退、减、调、治、管”五字方略,推动“三湖”流域整体保护、综合治理和系统修复。
推进治湖措施革命,坚决落实抚仙湖面山开发建设项目长久熔断机制,统筹推进流域空间腾退、环湖截污治污、入湖河道治理等重点工作,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收官,抚仙湖流域治理案例入选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推进治湖体制机制革命,组建“湖泊革命”指挥部,制定“湖泊革命”实施方案,选派474名工作人员派驻“三湖”流域行政村(社区),合力推动“湖泊革命”任务措施落地落实,在全省率先启动并完成湖泊湖滨生态红线及湖泊生态黄线划定工作。
坚持生态思维,流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积极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推动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三湖”流域展现出了多元之美和系统之美。
2021年,抚仙湖总体保持Ⅰ类水质,星云湖水质保持Ⅴ类;除通海秀山沟水库外,其余13个地级城市和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14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92.86%。全市32个地表水国控、省控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Ⅰ类4个、Ⅱ类15个、Ⅲ类5个,断面水质优良率75%。其中,红河流域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通过生态治理和修复,我市自然保护地体系日趋完善,典型地带性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退化生态系统得到修复,石漠化、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鸟翔天空、兽鸣深涧、鱼游水底的景致随处可见。
消失20多年的抗浪鱼鱼汛在抚仙湖重现,紫水鸡、彩鹮、白眼潜鸭等珍稀保护动物现身“三湖”周边湿地。
净土行动 守护“本质”
生态橘乡华宁华溪(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土地承载着人类的发展。良好的土壤环境,是农产品安全的首要保障,做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事关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安全。
早在2012年,《玉溪市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2013―2017年)》完成编制并开始实施,净土保卫战实施后,对耕地的修复、改良和地力提升全面提速。
一方面,农业部门通过普及高效节本的绿色生产技术,引导农民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十三五”期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161万亩次,实施绿色防控1141万亩次,大幅削减了化肥和农药用量。
另一方面,对全市从事过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从事过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的用地情况进行调查梳理,列出疑似污染地块名单。
通过分解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市政府2018年分别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和9个县(市、区)政府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土壤污染防治与风险管控、地下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一系列行动全面拉开。通过“清废行动”,建立起固体废物全过程规范化监管机制。
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各地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步履坚实。华宁、新平、峨山3个县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县,华宁县于2018年12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截至目前,玉溪获得命名的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街道)62个、市级生态村538个。
玉溪以厚实的绝色底色和生态成色,先后成为中国十佳优质生活城市、中国十佳休闲生态宜居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中国十佳低碳生态城市……(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