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华带领曼来镇百姓宣教队在曼旦小组进行宣教演出。
五月的元江,火红的凤凰花迎风怒放。位于元江县城西北部的曼来镇,正值桃李飘香,硕果满枝的时节。在傣语中,“曼”是村子或寨子的意思,而“来”则是好的意思。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烤烟种植和热带林果,2021年,全镇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90236万元,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38元,实现了脱贫致富并大步走向乡村振兴,这个主要以哈尼族、彝族、傣族等世居少数民族为主的乡镇真正过上了好日子,成为名副其实的“好寨子”。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地上,经常活跃着一支百姓宣教队,他们走村串寨,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花灯说唱形式,宣讲着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让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这支队伍的领头人就是张有华,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退休10多年来,尽管身患多种疾病,但张有华不计报酬、不要名利,组建了这支百姓宣教队,自兼领队、领唱及唱词创作等数职,走遍曼来各村各寨,宣教演出数百场。
“组织百姓宣教队,我不图什么名利,也不要报酬,只要群众喜欢,我就会尽心尽力地去演出,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宣传好、普及好。”
5月10日傍晚,蒙蒙细雨中,一辆载着元江县曼来镇百姓宣教队成员的中巴车正行驶在前往曼旦小组演出的路上。“今天真的忙,早上和下午一直在曼来社区录制视频,由于节目比较多,大家都很累,晚上还要到曼旦小组演出。”曼来镇百姓宣教队负责人张有华略显疲惫地对记者说。
花灯演奏是当地百姓较为喜爱的文艺活动之一。节目还未开始,村民们就早早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围坐在舞台下方,演出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伴随着锣鼓声、三弦声响起,花灯说唱表演拉开了帷幕,“养老保险是靠山,老有所养才平安。”“白建才,我问你,领取养老保险金,条件有哪些?”……曼旦小组是典型的傣族聚居村,表演过程中,张有华除了灵活运用傣族语言唱花灯,还创新穿插知识互动问答环节,一问一答之间,自编歌曲《养老保险 惠民工程》,让群众进一步了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各项政策,提高了该项国家惠民政策的群众知晓度,增强了群众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晚,《赞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条例》《全民反恐 共筑平安》《生态文明建设大家齐动手》《爱护铁路幸福多》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群众的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
“张老师的节目不仅符合老百姓的口味,我们还能从中了解到对农民有利的各项政策。这几年他的演出我几乎每场都来,通过观看这些演出我们了解到了关于护林防火、电信诈骗等许多知识,太值得啦!”村民陶应琴笑着告诉记者。同时还说到,听了今天的宣讲,她意识到了为自己购买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表示今后一定会按时缴费,减轻孩子的养老负担。
同样每场不落的曼旦小组组长白云伟说:“张老师很会照顾人,来我们村演出都是在晚上空闲时,大家都有时间观看,村民们都非常喜欢他接地气的表演,每次都是座无虚席。”
明明可以在家赋闲休息、安享天伦之乐,为何却义无反顾选择另一条东奔西走、风尘仆仆之路?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张有华正能量工作室进行探访。
“外出往返人员要及时报备,出门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刚来到工作室门外,就听到音响在循环播放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和政策。见到张有华时,他正在电脑前整理资料。“这是宣教队开展活动情况的统计表,这是今年我自编的歌曲,这是2016年至今每年的工作总结……”张有华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着各种资料。面色黝黑、饱经风霜的张有华看上去像一名朴实的村民,但说起宣教工作却滔滔不绝:“退休后我每天都收听收看中央和省、市、县四级电视新闻,只要有新的政策,都会在10天内下载整理,不超过半个月就要宣传出去,等今年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的‘特色菜单’立马就要换菜啰。”张有华对下半年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充满期待,他知道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他已经做好了宣讲准备,要在第一时间把党的最新声音传递到基层群众之中。
“作为一名党员,退休不能褪色,我是党务工作者出身,帮助人民群众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张有华对记者说。
八年来,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宣教工作上,一共编写了宣讲稿54篇、花灯说唱60首,宣讲208场,演出140场,在农村党支部讲课60次,听众达到8.3万人次。如此精确的数据来源于他多年养成的一个习惯——每次外出宣讲,无论时间多晚,他都要将一天的工作情况详细记录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有华和他的宣教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称赞。2017年去团田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一位80多岁的老人,走了5公里的山路来看他演出;在石脚地小组宣讲时,讲到国家延长土地承包期,农民们激动地站起身来拍手叫好;知道他在县体育馆宣讲,两位老人专程打了10多公里的车过来听……回忆起开展宣讲工作这几年遇到的感人故事,张有华能够感受到一份力量,这力量来自佩戴的党员徽章,也来自台下那些信任的目光。他充满激情地说:“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基层群众对国家形势和党的政策了解的迫切需求,我只能尽心尽力地表演,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宣传好,使政策法规迅速普及,帮助群众理解,才对得起大家对我的支持。”
“党和人民把我从一个小学毕业生、大队‘劁猪匠’培养成机关干部,我要对得起党对我的培养,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要在有生之年多为党和国家做点事。”
张有华出生于1954年,16岁参加工作,是曼来大队的一名畜牧兽医员,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已有42年党龄,从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那刻起,他就下定决心,要用一生来珍惜这个光荣的称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提到对他党员生涯影响最深的人,张有华深情地说起了自己94岁高龄的岳父李元富。李元富是一名有65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张有华最敬佩的人。有一次,老人需要更换一枚新的党员徽章,就让女儿帮忙找一枚,女儿开玩笑说不就一枚党员徽章嘛,不戴不就行了。老人听后十分生气,情绪激动地说:“党员徽章是一种身份,带上它的那一刻,就已亮明了身份,这是一份承诺,更是一份责任!”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岳父发脾气,每当回忆起这件事,他就心潮澎湃,眼眶微微泛红。这种把党作为一种信念的情感深深地感染了张有华,从此他也党员徽章不离身,到现在一直保留着出门戴党员徽章的习惯,时刻把回报党恩挂在嘴边、记在心间。
张有华先后在不同的乡(镇)和县民政局工作过。履职期间,张有华兢兢业业,了解群众所思所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立足岗位践初心,恪尽职守办实事,曾先后被评为省、县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玉溪最美老干部等。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党和人民把我从一个小学毕业生、大队‘劁猪匠’培养成机关干部,我要对得起党对我的培养,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要在有生之年多为党和国家做点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6年,张有华担任曼来镇百姓宣教队负责人。从此,张有华的宣讲活动从“独角戏”变成了“民族歌舞+花灯说唱+政策宣讲”的模式,内容更丰富,表演更精彩,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2018年,在政府和社区的支持下,张有华依托宣教队成立了“老党员工作室”和“正能量工作室”,这为张有华开展宣讲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他干劲更足了。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他学会了哈尼族、彝族、傣族各种民族语言,每次演出都是由他来担任主唱。“现在身体不行了,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但我会坚持下去,一直到讲不动、唱不动、跳不动的那一天。”
“没有家人和队员的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不会开展得这么顺利,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虽然演出没有什么报酬,但大家都是心甘情愿的,每个人都热爱这份工作。”
跟随张有华回到家中,屋前屋后栽种的月季、雏菊、沙漠玫瑰开得正艳,与水缸中含苞待放的荷花、千丝万缕的锦屏藤构成一道清新秀丽的农家小院风景。张有华的妻子李惠珍一边热情地打招呼,一边张罗着午饭。
记者借机与张有华的妻子攀谈了起来,一开始妻子和女儿对他的宣讲工作很不理解。“我跟他说,你都是退休的人了,不要自己没事找事。而且他有糖尿病,干起工作来经常忙得团团转,生活不规律,我们总是提心吊胆,担心他哪天突然倒下,可不管怎么说都劝不了他。”李慧珍无奈地说道。女儿张红梅也总是劝他不要出去奔波了,还给他送来了一幅写着“天伦之乐”的字画,希望他能好好在家休息,安享晚年生活。可心系群众又闲不住的他怎么能放下这份工作呢?他微笑着解释:“我是老党员,教育和引导群众,我有责任和义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妻子和女儿看到他的节目在村里很受欢迎,也知道了宣讲工作的重要意义,除了心疼外,又多了份默默的支持。
张有华对自己创办的这支队伍充满了感情,对每一名队员都关心备至。曼来镇百姓宣教队由哈尼族、彝族、傣族、汉族、拉祜族5个民族组成,成立初期只有17人,现在已经发展到64人。在采访队员时,有些队员都忘记了自己是什么时候参加宣教队的,但只要问到张有华,他都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每一名队员的加入时间和在队里担任的角色。
“没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不会开展得这么顺利,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团队里的每个人,不但有自己独特的技能,更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虽然表演没有什么报酬,但大家都是心甘情愿的,每个人都热爱这份工作,尽职尽责,因为大家都认为这份工作很有意义。正因为有了大家的努力,宣教队才会走到今天,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张有华表示对家人和每一名队员都很感激。
“在老张的帮助下,曼来镇的宣传工作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他就是咱们镇另一个‘宣传委员’。”曼来镇宣传委员快云兴告诉记者。张有华的工作室就在社区办公楼一楼,群众来办事前都会先找他咨询,每次他都耐心解答。附近有村民发生矛盾,他总是第一时间出面劝导,消除误会。“他在我们当地可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人缘特别好,无论是青年小伙还是八旬老农,提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说声佩服。”
“曼来镇双语宣传工作的推进离不开张老师的帮助,去到哈尼族、彝族或傣族村寨,老百姓听不懂普通话,他就用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宣讲,没有主持人,他就自己上。”曼来镇党委副书记范旺兴告诉记者,曼来镇主要由哈尼族、彝族、傣族3个少数民族组成,而且世代群居,这么多年从未发生过民族纠纷问题,是元江县民族团结工作成效显著,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乡镇。范旺兴说:“现在,我们正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除了需要3个民族相互之间增进了解和信任外,还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对党、对国家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老张的作用太关键了。”(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红兵 高乾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