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正文

一季度国内上市车企超七成净利下滑

一季度国内上市车企超七成净利下滑 新能源车业务成业绩增长新引擎

记者 龚梦泽

国内车市严峻形势仍在持续。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国内已有21家整车上市企业披露了2022年一季度业绩报告,乘用车企业的业绩表现整体好于商用车企业。

总体来看,21家上市车企的净利润呈现出阶梯分布特征,有3家车企净利润超30亿元,1家净利润超10亿元,2家超过4亿元;其他大部分车企净利润在2亿元之下,还有9家车企亏损。

在已披露一季报的8家乘用车企业中,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的有4家,分别为比亚迪、广汽集团、长安汽车、海马汽车;营收增长、净利润下降的有3家,分别为长城汽车、小康股份、北汽蓝谷。深受疫情影响的上汽集团遭遇营收和净利润双降。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北汽蓝谷这两家以新能源车业务为主的车企,今年一季度均实现销量大幅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比亚迪今年一季度实现销量29.14万辆,同比上涨180%;北汽蓝谷一季度销量同比增幅达190%,新能源车业务对车企销量的拉动作用愈发明显。

超七成车企净利润下滑

在这21家上市企业中,有15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占比71.4%。

对于一季度超七成上市车企净利润下滑的现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高云鹏认为,疫情反复多发、原材料供应链短缺的影响最大。“去年车企业绩结束三连降,主要倚仗新能源车销量的拉动。以燃油车为主要获利渠道的车企,如果销量上不去,盈利就很难保证。”

“受消费低迷影响,今年一季度,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491.5万辆,同比下降4.5%,总体走势低于预期。其中,传统燃油车销量385万辆,同比下降18%。”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的表述,概括了国内车市一季度的整体表现。

上汽集团今年一季度凭借1824.7亿元的总收入位居营收榜冠军,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55.16亿元,同比下降19.44%。对于公司净利润的下滑,上汽集团副总裁、财务总监卫勇在5月5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归为三个因素所致:一是原材料成本高企;二是本期资产和信用减值增加;三是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同比均有所增加。

此外,上汽集团今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1.43亿元,同比下降555.3%。公司解释称,主要系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扩大贷款规模所致。另外,受疫情影响,一季度销售收入减少是另一主因。

比亚迪紧随上汽集团之后,一季度实现总营收668.25亿元,同比大增63.02%;实现净利润8.08亿元,同比增长240.59%。

在一季度营收榜单中分列第三、第四位的是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45.76亿元和336.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6%和8.04%。两家公司一季度净利润表现有所分化。长安汽车实现归母净利润45.36亿元,同比上升431.45%。其中有21.3亿元来自长安汽车出让子公司阿维塔所获收益。扣除这部分收益及其他非经常性损益后,长安汽车的净利润同比增幅约为215%。

长城汽车受疫情影响,一季度销量下滑,对盈利水平影响较大。报告期内,长城汽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34亿元,同比下降0.34%。一季报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销量28.35万辆,同比下滑16.32%。长城汽车表示,受国内疫情影响,多家零部件供应商受到波及,导致工厂产能受限,净利润出现同比微降。

新能源车业务对车企营收的“神助攻”,在比亚迪一季度财报中得到充分体现。比亚迪在业绩报告中称,今年一季度,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创下历史新高,带动盈利大幅改善。今年1月份至3月份,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28.63万辆,同比增长422.97%。

新能源汽车品牌广汽埃安的一季度销量也大幅增长,助力广汽集团净利同比增长27.17%。小康股份一季度销量实现同比微增,也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拉动。

二季度业绩将继续承压

受疫情反复、国六标准切换、治超治限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商用车企业今年一季度业绩整体表现不佳。在13家商用车企业中,实现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增长”的企业只有2家,其中1家净利润还是负数,只是亏损额度有所收窄。还有8家商用车企业净利润大幅跳水。

中汽协曾表示,由于商用车市场产能在2021年上半年提前释放,商用车市场在2022年将大概率处于下行态势。商用车市场今年一季度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预判。

不过,新能源车业务在商用车市场同样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97.87%,达到4.9万辆。

对于2022年中国车市的整体走向,业内认识普遍认为,将延续2021年的上扬态势。中汽协曾在今年1月份预测,今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可达2750万辆,同比增长5.4%。但进入2月份后,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反复等不利因素接踵而至,大部分车企的生产节奏被打乱,无论是销量还是净利润均承受巨大压力。

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05.2万辆,同比下降35%,环比下降33%,汽车产业已感受到近十年来未曾有过的“寒意”。乘联会表示,4月份乘用车市场零售持续保持低位,各地坚决阻断疫情的措施对经销商的店面运营带来一定影响。其中,吉林、上海、山东、广东、河北等地经销商的进店人数和成交量都受到影响,部分品牌车企有20%左右的经销商店面呈“静止”状态,客流中断为销量带来较大损失;此外,部分品牌车型断供,也导致销量下滑超过95%,可谓损失巨大。

汽车供应链危机何时才能解除?敏实集团CEO陈斌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整车厂都会给零部件企业提前发出预示计划。根据现有的多份预示计划,今年6月份的销量数据有望恢复到往年产能的九成左右。汽车行业产能和供应情况要想完全好转,至少要到6月份之后。

“二季度的全国乘用车市场,将面临更为复杂艰难的环境,尤其是上海疫情带来销量损失巨大,次生零部件断供也将严重影响二季度及全年的销量。”崔东树表示,但相比于全球市场表现,中国乘用车市场的表现仍相对较好。随着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车市会出现回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销量市场,蕴含的消费潜力和市场前景依然值得乐观期待。

编辑:刘玉霞   审核: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