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1日,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50 周年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玉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刚围绕着玉溪文物资源情况、李家山古墓群的情况及其价值、此次研讨会的背景意义、筹备情况、活动总体安排、特色亮点等方面进行介绍,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李家山古墓群位于江川区江城镇,星云湖北岸,于1972年、1992年两次发掘,1994年、1997年又各发掘一座墓葬,共计87座,出土青铜器文物4000余件(套)。李家山古墓群第二次发掘被评为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李家山古墓群出土文物为代表的李家山青铜文化是云南滇青铜文化的繁荣高峰、中国青铜文化的主要代表和世界青铜文化的重要区域。李家山古墓群出土的牛虎铜案、铜执伞俑等文物,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区域特征,充分展示了古滇青铜文明的独特性和高度发达水平,也证实了古滇国与北方草原文化、岭南越文化、东南亚地区都存在着密切的文化交流。
近年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江川区文物管理所等文物机构在星云湖沿岸调查发现了30余处贝丘遗址,揭示这一区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就有大量人类活动留下的遗迹。考古发掘资料及研究进一步证实,滇文化代表的古滇国,大致兴起于战国中期,西汉早中期为鼎盛时期,西汉晚期以后逐渐演变为统一的汉文化,前后延续大约350年。李家山考古发现,既是云南多民族多元文化早期格局的真实写照,又是中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形成过程的重要例证,对于研究探索西南边疆历史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发布会上,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正雄就今年以来,云南省在推进李家山大遗址考古和遗址公园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和下一步安排回答记者提问。他表示,今年3月至4月,省考古所组织开展了李家山大遗址考古调勘,寻找与李家山古墓群相关联的聚落遗址(古人生活的场所),聚落考古是李家山大遗址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勘区域包括以李家山古墓群为中心的李家山周边以及星云湖沿岸坝区。这一次的调勘工作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收获,复查和新发现李家山遗址等贝丘遗址共计30余处,这些贝丘遗址均包含与李家山古墓群出土器物特征相同的文化遗物,初步判断这些贝丘遗址和李家山古墓群相关联。同时,在今年6月,编制完成了《李家山古墓群及关联遗址考古工作计划》,作为江川区政府提交的关于建设李家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申请材料之一,通过了省文物局的审核,并报送了国家文物局。未来将按照《李家山古墓群及关联遗址考古工作计划》逐步开展大遗址考古工作,重点包括李家山遗址的详勘与发掘研究等工作,为李家山大遗址保护及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依据。
据介绍,自1972年李家山首次考古发掘至今,已历时50年。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指示,进一步充分研究李家山古墓群的文化价值,更好挖掘阐释其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并对李家山古墓群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进程中的地位进行深入研究。在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50周年之际,玉溪市将于8月12日至15日举办“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50周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考古学会、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文物局)、中共玉溪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共玉溪市委宣传部、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玉溪市文物局)、江川区人民政府承办。
届时,来自国际国内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将围绕秦汉时期西南地区考古学文化从多元到一体历史进程、滇文化考古学文化内涵、李家山考古学文化内涵研究等主题进行学术研讨。除主会场活动外,还安排了“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贝丘遗址—李家山古墓群遗址—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玉溪市考古成果展”考察路线,为与会专家、学者提供更好地近距离接近、感受和了解古滇文化的便利。
下一步,玉溪市委、市政府将逐步开展李家山大遗址的考古勘探及发掘工作,为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围绕“古滇青铜文化繁荣高峰”“青铜文化重要代表”“世界青铜文化重要区域”三个定位,积极推进李家山古墓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让李家山“活起来”,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为实现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顾世丹/文 沈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