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热点
  3. 正文

【云南这十年】云南:努力把云岭大地的每一寸土地规划得清清楚楚

9月23日,“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工作专场发布会在昆明召开,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坚定不移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切实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统领各类空间利用,努力把云岭大地的每一寸土地规划得清清楚楚。到2035年,真正实现农业空间安全合理、城镇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把云南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省份。

实施“多规合一” 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同时,以第三次国土调查为基础、以各空间类规划统一为前提、以完善工作机制为手段、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和修复格局为目标,实现底图底数统一、多规衔接协调、全域全要素覆盖,确立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地位,形成全省国土空间保护开发“一张图”。

科学划定“三区三线”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划定三条控制线,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基于水土光热条件好、水利与水土保护设施基础完善的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划定了约5731万亩的永久基本农田,确保最优质、最精华的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空间上形成了“五区四带”(“五区”即东部高原粮食主产区、西部高原粮食主产区、乌蒙山粮食主产区、西南部粮食主产区、东南部粮食主产区;“四带”即金沙江、澜沧江、红河、怒江河谷热作农业带)农业发展新格局。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把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敏感脆弱的重要水源、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等功能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约17051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9.7%,形成“三屏两带六廊多点” (“三屏”即青藏高原南缘滇西北高山峡谷生态屏障、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态屏障和南部边境热带森林生态屏障;“两带”即金沙江澜沧江红河干热河谷地带和东南部喀斯特地带;“六廊”即怒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迪庆-丽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等六条生态廊道;“多点”即九大高原湖泊及重要自然保护地等重要生态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

——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线。充分尊重自然地理格局,划定全省城镇开发边界约624万亩,守住农业、生态、环境、灾害等底线,保障我省“一圈一群两翼一带” (“一圈”即昆明都市圈;“一群”即滇中城市群;“两翼”即培育滇西城镇群和滇东北城镇群,形成支撑云南省双向开放的两翼;“一带”即沿边城镇带,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城镇空间建设用地需求。

建立健全规划体系 推动规划编制和监督管理

2020年4月,我省印发《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构建“四级三类四体系一平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截至目前,1个省级、16个州(市)级和129个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文本已初步形成,全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已上报国家审查,“1+16”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已基本建成,18项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指南已正式发布,一系列过渡期规划管理文件已出台。同时,有序推进滇中城市群、高黎贡山地区、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沿边城镇带等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

此外,我省首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截至目前,全省共动员5万余名公职人员回乡参与家乡规划,2021年共完成4791个行政村编制任务,今年将继续完成5507个村庄规划编制任务,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将达到85.1%,2023年将实现重点地区应编尽编,确保让云南美丽乡村建设大有“空间”,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下一步,全省还将继续坚持底线思维,立足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继续做好全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修改完善,深化细化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文本图集成果,逐级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审查审批;完善全省“1+16”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建设,健全分类管控机制,全面提升我省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编辑:刘燕   审核: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