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社会
  3. 正文

身边的榜样|杨云:红塔山脚下的防火兵

  编者按

  杨云,男,1968年3月出生,昆明晋宁人,1998年1月1日,经同乡介绍到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以下简称“红管局”)工作,自此成了一名红塔山脚下的防火兵。20多年里,他的足迹遍及全局所辖的每一片林区,带领队员参与近300场火情扑救工作,用心守护着辖区内的万亩青山,他总结提炼的巡山护林经验在全市推广。今天,让我们走进红管局森林草原防火专业队(以下简称“扑火队”),了解杨云先进事迹,聆听其护林防火生涯的心路历程。

1 副本

杨云(前一)带队进山巡查

  红管局辖区森林总面积8.544万亩,东与玉溪市江川区的安化乡、九溪镇接壤,南、西都在红塔区境内,北与昆明市晋宁区接壤。辖区内分布着东风水库、红旗水库、龙母箐水库、大红坡水库、二龙潭水库等,属市级一级水源保护区,对调节气候、改善中心城区周边空气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市的绿色生态屏障,因此护林防火工作尤为关键。

  “扑火队没有编制,森林火情高发季到来之前组建,6个月后解散,每年工作半年。因为不稳定,很多年轻人不愿意长期干下去,而杨云一干就是20余年,他不仅是我们这里的‘活地图’,更是这支队伍的‘主心骨’。”红管局北山管护站站长何绍葵说。

  从业之初

  在单位,勤奋好学的杨云除完成平日训练外,还发挥农技特长,积极配合单位干部职工完成林木培育、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眼明手快的他以单位为家,将单位的大事小事看作自家事,哪里的水龙头漏了、哪棵树该浇水了等琐碎小事都被杨云一一顾及到,并默默将其做好。2001年起,杨云担任扑火队大队长一职,负责扑火队生活、工作等诸多任务的落实。

  “没来红塔区之前,我们夫妻二人在老家种田,虽然不够富裕,但生活保障没有问题。”杨云回忆道,1998年来到红管局时,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单位提供住宿,每月除去伙食费、路费等,杨云把剩余的积蓄带回家贴补家用,而妻子在老家靠种田、养殖也能稍有结余。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妻子一个人在家,自己长期在外,虽说各方面发展都还不错,但孩子需要父亲、妻子需要丈夫……杨云陷入思索中。

  割舍之时

  2012年,红管局北山林区发生重特大森林火情,基于北山林区林木众多、大部分道路未开发车辆无法抵达等因素,本次扑火任务面临较大考验。杨云见状,二话没说带领队员徒步前往火场。

  一周后,队伍平安回到单位,杨云却沉默了。大营街大火、刺桐关大火……接受过多次扑火任务的杨云,看着自己坚守多年的林区着火心生愧疚,这场火既燃起了杨云想要加倍去呵护脚下这片林区的执念,也熄灭了他打算回家陪妻子一起看护孩子的念想。杨云心想,如果这场火不灭,眼前的美好生活都将化为灰烬。于是,他毅然决定留在红管局,做名踏踏实实的防火兵。

  2012年,杨云的大女儿踏入社会,儿子初中毕业,妻子也到红管局从事后勤工作,这对夫妻终于团聚。

  “要做一名扑火员不难,但是要成为像杨云这样优秀的队员确实不易。既要能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诱惑,还要有长期坚守岗位、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决心,是需要对家庭有割舍有牺牲的。这是杨云在血与火的考验下,坚守内心信仰的过程。”玉溪市林业和草原局林火监测中心副主任溥恩波说。在扑救过程中,杨云的号召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成了市林草局的标杆,杨云也被常年聘用。

  坚守信仰

  “扑火队每批20个人,几乎都是杨云从晋宁老家召集来的。这群小伙和杨云一样,身上有股朴实、憨厚的劲儿,非得把工作做到极致才肯放下。”溥恩波说,“小伙子们在扑火队这个大炼炉里接受锻炼,在半军事化的管理下丰富了内心,保持健康体魄,实现了人生的自我提升。”

  “20余年转瞬即逝,杨云所带的队伍没有出现过任何人员伤亡,是火场上的‘王牌’队伍,而杨云是这支队伍的‘灵魂’。”何绍葵感慨,在火场,能从对讲机里听到杨云的声音,是整个救援现场最安心的事。从1998年至今,我市发生了大大小小森林火情近300场,最先扑灭火的几乎都是杨云所带的队伍,他们是转移火场最多、最快、最拼的团队。

  “这样的团队扑火最辛苦,因抵达火点越近,离后勤保障地就越远,后勤供应就没法及时跟上,队员们饿着肚子扑救是常事。”何绍葵说,“加之他们最快扑灭自己任务区的火后,又得转移到其他队伍的火场支援,持续性挨饿,也是常事。前前后后耗时几天,其中的艰苦常人难以想象。”

  “2012年刺桐关大火,整整打了一周。”杨云回忆着,每天24小时坚守岗位,几天后,所有的对讲机、手机等设备都没有了电,整支队伍处于断联状态。研判现场形势难、做出应急反应难、后勤保障更难……整个工作的进展只能靠扑火经验来推进。这场火,让杨云更加意识到提升扑火队员素质的重要性。

  经验提炼

  “杨云要求队员们工作、学习、练本领,门门功课都不能落下。”何绍葵说,在扑火队,没有上下班的分界线,24小时在岗在线全靠自律。杨云不断从晋宁老家挖掘更多青年加入扑火队,不断夯实队伍基础建设,让这些小伙子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近日,杨云每日晨起就带着队伍到龙马山片区、灵照山片区等路段巡护。旱季防火、雨季防洪涝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是整支队伍工作的重点。杨云说:“很多人喜欢到山里来,每年春节、清明节等假期,我们就会加大巡护力度,一个烟头、一点火星,一不小心就会引发一场火灾。”

  在20多年的巡山护林过程中,杨云总结提炼了“九个一清单、七步工作法”,这一套精练、接地气、有效的森林防火检查站值守工作法,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九个一清单”,即一点、一牌、一码、一杆、一令、一箱、一本、一喇叭、一班人。“七步工作法”即停、讲、问、查、记、扫、放。“在入山主要道路口设置防火检查卡点,在卡点放置一块防火检查站牌、一块‘防火码’标牌,安装一道往来车辆拦截杆,张贴各级防火命令,放置一个火源(火种)收集箱和一本如实登记入山车辆人员的记录本、一个能循环播放森林草原防灭火法律法规和各类防灭火知识的宣传小喇叭,配备一班明确职责的管理和值守人员。”杨云介绍,整个工作流程包括要求所有过往车辆、人员止步接受检查,向其告知卡点检查的规定,宣传森林草原防灭火相关法律法规,问清是否携带火源(火种),告知相关保管措施,查看是否携带火源(火种)并实施管理,进行实名登记,使用手机扫“防火码”,核实信息,最后放行。

  一个智慧的扑火队员,可以让整个团队都省心安心。每一年的防火期工作结束,杨云就开始谋划着明年的人员召集工作。杨云从老家带来的扑火队员回到村后,从事种花、养殖等行业,很多人逐步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成为村民口中最“靓”的仔。

  杨云说,我也是一名父亲,我把他们带到这里,只有把他们培养好、照顾好、管理好了,他们回去后才能在家乡建设中有所作为,才能独木成林庇护他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到扑火队就业的人员变动很快,唯一不变的是杨云这名防火兵对防火工作的坚守。(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沈杰)


编辑:刘燕   审核: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