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热点
  3. 正文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云南这些图片背后的故事太动人!

9月27日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在北京开幕

1

云南单元

展出的图片精彩纷呈

直观反映了

10年来云岭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取得的巨大成就

展出图片有何不同寻常之处?

蕴含着哪些非同凡响的意义?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图片背后的故事

👇👇👇

老达保村的崭新画卷

图片

图片

图片背后的故事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老达保村,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村寨,每逢丰收、喜庆或迎来尊贵的客人,拉祜族群众都会载歌载舞来表达喜悦之情。

图片

  “党的政策暖人心,脱贫致富奔小康,拉祜山乡变新样……”自编自唱的歌曲《颂党恩》回响在老达保村庄中,告别世代贫困的拉祜族村民,用心声表达着边疆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决心。

  “交通基本靠走、喝水基本靠背、通信基本靠吼”,曾经的老达保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村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产业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群众增收极为困难。

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云南省9个“直过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照进现实!老达保村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特色村寨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扶贫开发、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子,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边疆稳定,使最具原生态的拉祜民族文化一步步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图片

  如今,拉祜人的生活翻开新篇章,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摘掉了贫困帽子,幸福和快乐写在人们脸上,像茶山上的花儿一样绽放。

图片

  村民们主动学习要求进步,尊重文化、热爱文化,并从中得到愉悦和实惠,让文化成为村民的一种需要、一种自觉、一种潮流,让老达保村真正成为了音乐之村。

  美丽的村子,热情的拉祜族人,动听的音乐,共同交织成一幅村民幸福生活新画卷。

独龙族老人与国旗深情相拥

图片

图片

图片背后的故事

  独龙江乡是独龙族的主要聚居地。作为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独龙族现有人口约7000人,其中4300多人住在独龙江乡。新中国成立初期,独龙族“一步跨千年”,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独龙江乡深处峡谷,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在2014年4月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之前,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一度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对独龙族等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十分关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2014年元旦前夕,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的消息。收到来信后,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批示,“独龙族群众居住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我一直惦念着你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希望独龙族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2018年底,独龙族整族脱贫,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2019年2月,乡亲们委托乡党委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这一喜讯,4月10日,总书记回信勉励独龙族群众,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图片

图片

  如今的独龙江乡,公路隧道贯通摆脱了大雪封山,还接入了南方大电网,用上了5G信号。见证独龙江乡信息通信发展巨变,土生土长的独龙族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贡山分公司副总经理马春海由衷地感慨:“世界上很难有商业公司做这类性价比很低的事,只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才有这样的决心和力量!”

图片

春城昆明的“花式浪漫”

图片

图片

图片背后的故事

  每年初夏,蓝花楹进入盛花期,给昆明涂抹上了一笔浪漫的蓝紫色,随风飘落的蓝紫色花朵把天和地连成宁静惬意的烟云,每一处景致都美成了壁纸。

图片

  蓝花楹别名为含羞草叶蓝花楹,也因其开花时远观犹如一片蓝雾,因此通常被称为“蓝雾树”。在百花之中,蓝紫色的花并不多见,尤其是开蓝紫色的乔木种类更加罕见,因此蓝花楹成为一种难得的珍奇木本花卉,备受人们喜爱。蓝花楹是昆明街头最美丽的花卉之一,锥状紫色花序配上羽状复叶,显得浪漫十足。包括昆明在内,中国的蓝花楹都是由1984年从阿尔及利亚引种到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的9株植株开枝散叶而来的,如今在昆生活了37年的蓝花楹早已成为昆明的一分子。

图片

  昆明最具特色的蓝花楹景观道,便是五华区教场中路两侧一段约2公里的路段上,每到盛花期,教场中路被浓郁热烈的蓝紫色海洋包围,美不胜收。

图片

  近年来,昆明以花为媒,将美景与文旅、文创、文化等结合,为春城花都增添魅力和活力。昆明市将蓝花楹大道纳入精品旅游线路进行推荐,围绕构建“中国春城的核心品质区”的任务,致力于把蓝花楹大道打造成为文化旅游街区,以一年一度的蓝花楹文化节为契机,邀请广大市民和游客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方式参与,实现全民拍花赏花、全民健康休闲游玩,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和获得感。

图片

  在昆明这座被鲜花偏爱的城市,蓝花楹的绽放又给世界寄出了一封浪漫的情书。欢迎您,来昆明遇见蓝花楹!

彩云之南 “象往”的地方

图片

图片

图片背后的故事

  2021年,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15头亚洲象一路“象”北,穿过雨林越过山川,一路向北迂回行进1300公里后,于2021年12月回到“老家”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次罕见的北移是中国野生大象离开栖息地最远的一次,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最终,以“大象回归、人象和谐”结束的亚洲象群“长途旅行”,成为了一次动物保护科学传播和探索发现之旅。

图片

  此次罕见向北迁徙的“断鼻家族”象群,原生活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断鼻家族”的北移是从2020年开始的。2020年3月15日,16头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逐渐北移至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区域活动。同年12月15日,象群在到达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后产下一头“象宝宝”,野象群数量增加到17头。2021年4月16日,17头亚洲象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启程北上,其中2头中途返回,其余15头持续向北迁移,先后途经3个州(市)8个县(市、区),最北到达昆明市晋宁区辖区。7月7日,离群独象通过人为实施麻醉活捕,安全返回其原栖息地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9月10日,北移亚洲象安全渡过把边江,返回适宜栖息地,人象平安。

图片

图片

  大象这场旅行,云南林草、环保、国土、消防、公安、金融保险等多部门综合施策,为大象保驾护航,沿途企业在亚洲象经过时关灯停产,保持静默,老百姓对象群更是保持了极大的爱护与宽容。

图片

  大象北上,证明着云南野生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大象南归,证明着云南的野生动物保护取得突破。出游的象群走遍大半个云南,成为了世界级的“明星”,因此,云南也被称为“象往之地”。

联结友谊的中老铁路

图片

图片

图片背后的故事

  中老铁路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全长1035公里。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运营,不仅结束了我国西南边陲民族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也使老挝开启了铁路运输新纪元。

图片

中老铁路上行驶的列车

  铁路连心,开放联通。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中老铁路是中国和老挝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铁路一通,昆明到万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对云南来说,依托中老铁路,进一步加速推动“南出、北上、东连、西接”大通道建设,跨境贸易市场的活力更加凸显。抓住机遇、建好通道,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必将助力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图片

中老铁路元江特大桥

  中老铁路沿途山高谷深、地质复杂,被业界称为“山川奇迹”。中老铁路全线共有301座桥梁,新建隧道、桥梁总长达712公里,号称“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中老铁路元江双线特大桥,横跨元江两岸,大桥全长832.2米,最高的桥墩有154米,相当于54层楼,是世界同类铁路桥梁的第一高墩,249米的主跨也是同类桥梁的世界之最。

  中老铁路运营初期,全线投入运营25座车站。既有车站为:昆明、昆明南、化城、晋宁东、宝峰、玉溪,新建车站为:研和、峨山、化念、元江、墨江、宁洱、普洱、野象谷、西双版纳、橄榄坝、勐腊、磨憨、磨丁、孟赛、琅勃拉邦、万荣、蓬洪、万象、万象南站。

图片

中老铁路货运班列助力高原特色优质农产品 “走出去”

  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是“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让老挝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彻底改变了老挝在海洋性全球化世界格局中的国家命运,对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作为泛亚铁路的重要骨干,中老铁路还将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产生积极影响。

图片

中老铁路宁洱站货场

  中老铁路能运什么、运量多少、频次如何?最开始,不少人心里都没底,如今大家都充满了信心。看客运,暑假期间,满员是常态,线路很火爆;看频次,中老铁路国际货物联运从开通初期日均1对,增加到现在每天5至6对;看货运,货运量从开通初期单月24万吨,增长至8月份单月117万吨,国内已有21个省(区、市)先后开行了中老铁路跨境货物列车,货物运输已覆盖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运输货物品名从开通初期100余种,提升到1200余种。昆明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3日,中老铁路国际货运总值已突破100亿元,服务国内企业超过1500家。

  铁路沿线的商贸更加繁荣,人员往来的数量、频率也在迅速攀升。这意味着,在开发开放前沿,一系列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发展机遇接踵而至,有力带动了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区域繁荣。

图片

中老铁路开通当天

整合自云报客户端

供图:余国鹏

视频:毕波


编辑:刘燕   审核: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