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时政
  3. 正文

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丨聂耳故乡文化兴

——玉溪着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

4 (1)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溪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殷切嘱托,持续打造“聂耳故乡 红色之城 音乐之都”城市名片,面向全国、面向世界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深化“玉溪之变”,为奋力谱写玉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精神引领和力量源泉。

12

升国旗、唱国歌。

在文化强市建设推进过程中,玉溪注重以文化人,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注重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发挥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发掘历史人文亮点。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文化+旅游+N”业态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和城市品质提升。先后打造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暨国家地质公园、通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抚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一批知名品牌旅游目的地。今年以来,推出了8条“强国复兴有我”精品学习体验线路,让市民及外地游客感受玉溪红色之城的魅力。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名家辈出。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开幕式展示了玉溪文艺创作实力,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5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了玉溪文化品牌影响力。

1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

精神文明建设是文化强市的基石。为打牢基础,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建成9个中心、75个乡级实践所和709个村级实践站,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

158041_990x40960

聂耳故居。

坚持“激活、整合、下沉、共享”的工作思路,畅通群众需求对接收集渠道,依托2457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和35万余名注册志愿者,常态化开展为民服务,扩大服务城乡群众覆盖面,并策划培育一批特色文明实践项目,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品牌化。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7745场次,56.82万余人次参与。2022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暨“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单次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数均过万人次,累计受众达10余万人次,获得群众点赞。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建县、乡、村三级聂耳百姓合唱团792支,以音乐的形式进一步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凝聚发展合力。

158045_990x40960

用剪纸讲述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统筹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群众、文艺骨干等组建理论政策宣讲团、百姓宣讲团,把党的声音送进千家万户。同时,利用公园、广场,将宣讲与文艺表演相结合,把党的政策、党史知识、模范人物故事等融入歌舞戏曲中,把新思想、新理念“浇灌”进群众心田。

2 打造“聂耳故乡 红色之城 音乐之都”城市名片

十年来,玉溪市持续深入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打造聂耳和国歌文化品牌。

158022_990x40960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158023_990x40960

举办“聂耳和国歌”红歌联唱晚会。

坚持高位统筹,把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始终摆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级各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组建工作专班为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持续加大对聂耳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塑造,新增理论研究重要阵地,成立聂耳和国歌研究会作为玉溪市研究“聂耳和国歌”的专门力量,积极打造“聂耳故乡 红色之城 音乐之都”城市名片,进一步凝练和传播玉溪的红色音乐文化气质。

“聂耳和国歌”音乐文化系列活动的举办,正是我市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的具体体现。活动不仅阐释了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的意义,还提升了“聂耳和国歌”的理论研究水平,加强了与国内知名专家的交流合作和互动,提升了玉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了影响力。

组建聂耳民乐团、聂耳少儿管弦乐团、玉溪消防管乐团、聂耳童声合唱团、聂耳少儿民乐团、聂耳大学生管乐团等,逐步培育形成专兼结合、梯次合理的音乐人才队伍结构。792支聂耳百姓合唱团(小分队)活跃在全市各地,有力推动了聂耳音乐文化的大众化。

2021年7月17日,按照“聂耳故里、国歌之源、老城新兴”定位,玉溪市策划并启动建设聂耳和国歌传习中心,将其作为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的主阵地、主平台。聂耳和国歌传习中心项目延续老城历史文脉与街巷空间格局,以聂耳生平为主线,以街区为叙事空间,赋予街巷、老宅鲜活的生命,再现聂耳少年时代的生活场景,展示和传习聂耳精神及其文化内涵。通过城市更新改造,恢复老城风貌,运用“聂耳人物、国歌故事、城市民居、文化博览、沉浸式旅游”五大元素,将聂耳文化符号嵌入项目之中,并围绕新兴州城风貌保护与城市更新,利用老城内的名人故居,打造“三片七点”的博物馆群,延续老城文脉、街巷空间与院落肌理,展示玉溪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内容最丰富的国歌展示体验区。

3  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今年8月8日晚,在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开幕式上,我市文艺工作者为全省人民献上了一台既有云岭气度、玉溪特色,又精彩纷呈、令人难忘的艺术盛宴,彰显了玉溪文艺创作的能力和水平。

158036_990x40960

歌舞表演《卖报歌》。

我市始终坚持文艺工作“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文化引领,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作用。广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以建设“音乐之都”为契机,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题材,创作出《选才记》《水莽草》《秘境云南》《山茶花红》《花腰飞虹》等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滇剧《水莽草》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国家艺术基金扶持;花腰傣群舞《裙儿摆摆秧箩情》在第十届全国舞蹈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花灯戏《山茶花红》获国家艺术基金、云南省文艺精品创作专项资金扶持,入选“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剧目展演”,荣获第九届“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四届云南省新剧目展演“新剧目大奖”、云南戏剧山茶花奖·剧目奖;大型花灯戏《花腰飞虹》获2020年度云南省文艺精品创作专项扶持资金扶持、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创作资助,荣获第十六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优秀剧目奖;花灯戏《南疆丹娘》获云南省文艺精品创作专项扶持资金和玉溪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扶持。 

158040_990x40960

深情缅怀人民音乐家聂耳。

近年来创作的滇剧小戏《壶》《信号》,花灯小戏《冤家亲家》《背官》《演员与模范》《犟人匠心》《花街情》等多个剧目,获第一届、第二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优秀节目奖,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剧目二等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情景剧《奔跑吧》荣获第九届“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云南省曲艺金奖。花灯舞蹈《好久不到这方来》荣获第十二届云南省歌舞乐展演金奖,云南省艺术名家杨丽琼工作室获立项。

玉溪市花灯剧院、玉溪市滇剧院、红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等多次代表国家、省出国演出,广泛宣传了云南,向国内外观众展示了玉溪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实力,获得了较高的赞誉。

传统戏曲代代传承、人才辈出,在新时代迸发出强劲的生机与活力。滇剧表演艺术家冯咏梅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是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文艺工作者。

4  文化遗产闪耀边疆

今年8月13日至15日,我市成功举办了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50周年学术研讨会。其间,来自国内外的文物、考古、民族、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等研究领域的部分知名专家学者,就秦汉时期西南地区考古学文化从多元到一体历史进程、滇文化考古学文化内涵、李家山考古学文化内涵等学术课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经过讨论,专家们达成共识,发布《李家山宣言》:李家山是中国青铜文明最后阶段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形成过程的重要例证,是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遗产。

3

李家山是中国青铜文明最后阶段的杰出代表。

文化的发展不仅需要发扬,更需要保护与传承。在文物保护方面,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76处,其中国保单位8处、省保单位25处。其中,玉溪窑址是云南省唯一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窑址;李家山古墓群出土青铜器数千件,数量之多全国罕见;江川甘棠箐遗址是云南省境内首次发现的中更新世遗址,被评为“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通海兴义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荣获中国考古学界最高荣誉——田野考古奖一等奖。

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8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95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95项,类别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彰显了玉溪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积极有效地保护、利用和开发革命遗址。《玉溪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2021年1月1日施行,让革命遗址保护有了地方性的法规依据,该条例是云南省首部针对革命遗址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先后投入资金对聂耳故居、孙兰英烈士纪念馆、大平掌战斗遗址、李和才故居、中共滇中地委旧址觅池冲等革命遗址进行保护和修缮,相继建成省级、市级、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1个。将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利用与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等结合起来,让“红色之城”的红色基因得以传承。

5  文旅融合 业态创新

2012年,澄江化石地正式入列《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在化石类世界遗产领域的空白,玉溪也多了一个世界级的城市名片。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以来,约125万人次进馆参观,成为带动玉溪文旅产业发展新的引爆点和全国知名的“网红”博物馆,入选全国“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   

158038_990x40960

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遗产——澄江化石地。

十年来,我市积极融入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滇中核心旅游圈、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创新文旅业态,提升文旅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文旅新业态新产品建设方面,培育文旅综合体,发展休闲康养、生态民俗、研学科考、节庆美食、乡村旅游、户外运动、露营自驾等特色文旅业态,寒武纪欢乐大世界、广龙小镇、星空小镇等项目逐渐建成投入运营;开发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历史文化名镇、青铜文化园区、陶工艺园区和民间工艺创意小镇。同时,推动文博和旅游融合,以朱德故居、唐淮源将军纪念馆、曲焕章白药文化纪念馆、孙兰英烈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重点,创新开发模式,突出旅游功能。推进工业和文旅融合,通过挖掘绿汁镇滇铜历史文化内涵,开发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旅游产品,让工业遗产“活”起来。此外,我市还推进农业、体育等与文旅融合,不断为玉溪文旅注入活力。

4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华宁陶。

在旅游线路建设方面,深挖玉溪文旅资源、旅游产品的特质和内涵,推动优质文旅资源与多样化、个性化市场需求高效对接。2021年,玉溪4条线路入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学习体验活动省级示范线路。今年以来,推出了8条“强国复兴有我”精品学习体验线路,又一次掀起重温峥嵘岁月、感受玉溪红色记忆的热潮。此外,我市推进建设“玉溪亿万年”“多彩民族风”“野奢河谷地”主题旅游线路,打造“康养玉溪·休闲之旅”“革命玉溪·红色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并对各旅游线路内的景区、美食特产、精品酒店、星级民宿等旅游产品进行包装宣传。

十年来,玉溪旅游接待人数从1461.3万人次增加到4489.5万人次,增长了2.07倍;实现旅游总收入从70.6亿元增加到394.2亿元,增长了4.58倍。打造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暨国家地质公园、通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抚仙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等一批知名品牌旅游目的地;建成了3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2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省级旅游强县、1个省级特色旅游城市、5个省级旅游名镇、14个省级旅游名村;全市共有旅游景区景点153个,其中A级旅游景区34个。

这十年,是玉溪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非凡十年。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市文化旅游呈现出繁花似锦、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随着文化强市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玉溪这颗高原明珠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顾世丹 李艾丽 )

编辑:陶晓兰   审核:杨雪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