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热点
  3. 正文

我给报告点个赞 | 砥砺前行,勇敢担当!听完报告,他们更有方向

10月16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北京开幕

二十大报告为中国未来发展

指明了方向

也让全国人民为之振奋


云南网推出独家策划

《我给报告点个赞》

一起看看报告中

这些掷地有声的“金句”

如何激励云岭各族儿女

接续奋斗、勇往直前

董国建:人生的精彩是奋力圆梦的过程

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体育强国建设为引领,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成绩辉煌,体育产业亮点纷呈,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年来,云南全民健身打开了新局面,青少年体育着眼未来厚积薄发,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提速彰显特色,冰雪运动实现跨越发展,竞技体育争金夺牌实力快速提升,76个世界冠军、563个全国冠军来自云南,云南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取得了崭新成效。

  云南体育交出的这份亮眼“答卷”,与奋斗在青春赛场上的运动员们分不开,他们是这份优异“答卷”中最闪耀的作答者。

  “作为体育运动员,一直以来,我们把热爱与梦想化作脚下动力,把为国争光当做伟大使命,把坚持与奋斗当作圆梦的‘武器’。”

  国家田径队马拉松运动员、云南长跑名将董国建,刚刚以2小时08分53秒的优异成绩成功达标2023年布达佩斯世锦赛,完成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次突破,排名位居中国男子马拉松历史第三。

图片

董国建参加尤金世锦赛现场 受访者供图

  17岁与田径项目结缘,董国建师从著名中长跑运动员张国伟,曾以全运会、全国田径锦标赛、全国田径冠军赛、全国越野锦标赛等国内赛事“金满贯”的绝对实力,为云南田径项目赢得无限荣耀。

  23岁,董国建转战马拉松赛道,作为国内马拉松项目最强劲的选手之一,曾三次“跑进”奥运会、四次“踏上”全运会的赛场,成为连续三次“出征”奥运会马拉松项目的中国第一人。

  与无数运动员一样,董国建的体育人生与奋斗紧紧相连。“只有将无尽的汗水挥洒在赛道上我才踏实,只有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的极限才是不负青春。”今年35岁了,很多与他同年龄段的运动员都已退役多年,而他仍以顶尖的水准活跃在赛场上。“是热爱让我一路坚持,是奋斗助我一路前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图片

董国建(右一)参加马拉松比赛现场 受访者供图

  深耕体坛十八年,一路走来,董国建参与并见证了云南体育事业的发展。他切身感受到的是,云南体育正以奋发向上的积极风貌与群众越来越贴近,体育正在成为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云南已建成健身步道6200公里、公共体育场地3188块、公共体育场馆182个,行政村和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95.4%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1.23平方米提升到2.31平方米,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由89.1%提升到90.8%。

  在田径赛场上奔跑了十余载,董国建也愈加感受到了云南竞技体育传承发展和不断攀升的良好态势。如今,越来越多的“梦想伴跑者”加入赛道,张德顺、张俊、栗国雄等一批新兴崛起的田径运动员正在成长。“奋斗新时代、担当新使命,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使命。”董国建说。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在董国建看来,体育的魅力不在于能否夺得冠军,而在于不负青春、不负梦想的勇气,在于矢志不渝、永不言败的精神,更在于奋斗不止、自我突破的极限。今天,他也想把这句话送给所有青年人:“人生的精彩不在终点,而是我们奋力逐梦、圆梦的过程。”

何利成:一如既往守护苍山翠绿洱海清波

图片

  十年来,云南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强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推进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

  十年来,云南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举办COP15第一阶段会议,亚洲象北上南归的故事温暖了全世界;

  十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为浸润云岭大地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记忆中的洱海又回来了”

  金秋十月,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稻谷飘香,构成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村民何利成抱着金黄的水稻站在稻田里,笑靥如花:“生活在绿水青山的大理,我倍感光荣和自豪。绿水青山为小康生活铺就底色,我们也会一如既往,守护苍山的翠绿、洱海的清波。”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图片

何利成站在稻田观景台 受访者供图

  何利成对此深有体会。今年56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古生村人,早年以打渔为生。自洱海保护工作开展以来,何利成积极响应,多次改行转换角色。为了防止湖水污染而取消机动船,他放弃了以船为生的生活;为了还洱海湿地而退塘还湖,他放弃了鱼塘;“三线划定”时,他拆掉了三分之一的院子;为了支持生态长廊建设,他拆掉了花园的一半……

  在何利成看来,这些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小时候洱海清澈又干净,可以直接用手捧着喝,后来洱海受到了污染,我们也很心疼。所以,只要是对保护洱海有帮助的做法,我们都全力支持和配合。现在,海菜花又重新绽放在湖面,记忆中的洱海又回来了。”

  “我将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脚下这片土地”

  如今,何利成已经成为了大理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转型代表,他成功转型为一名“新农人”。2021年,云南农垦集团大理苍洱留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古生村,建设农业绿色有机种植基地,何利成应聘成为古生片区管理员。同年11月,何利成承包了580亩土地,严格按照公司绿色有机种植要求轮种水稻、油菜,种出来的有机稻市场价比传统水稻高了很多。

  “冬天种花,春天赏花,夏天种水稻,秋天收获。我们在稻田旁设置了观景台,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旅游,这也促进了农文旅融合发展。”何利成说。

图片

何利成(左)与张福锁院士(右)一起庆丰收 受访者供图

  2022年初,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带领来自多所高校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在古生村建立“科技小院”,开展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何利成主动拿出土地作为试验田,并参与到相关工作中,他也被聘为“科技小院”的校外导师。

  除此之外,他还将经营多年的客栈也整租给了张福锁院士团队,作为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办公用房。“张福锁院士团队的到来,本身就是为了保护洱海,他们需要办公用地,我第一时间支持,因为解决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问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对于何利成来说,就是“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脚下这片土地。”他告诉记者,“希望随着农业转型升级、面源污染减小、生态种植面积扩大,洱海周边更多土壤得到改良,生产出更多绿色有机粮食产品。”

王然玄:守住耕地红线 擦亮哈尼梯田这块“金字招牌”

图片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格保护耕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除了实施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云南还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千方百计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让种粮农民底气更足,让丰收农民获得真金白银的回报。

  “如何让梯田的耕种者,成为景观的受益者?”这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攀枝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然玄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听到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论述,王然玄更加坚定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90后”基层干部,王然玄一直希望通过保护哈尼梯田、发展乡村旅游,带领当地百姓增收,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回乡建设,解决“空心村”的问题。

图片

王然玄深入农户家中走访 受访者供图

  2018年3月,王然玄被下派到元阳县新街镇爱春村委会阿者科村担任村长。任职2年多来,他带领阿者科村探索乡村旅游、传统村落保护、农旅融合发展、农耕技艺传承的减贫新路子。他曾参与编制执行的“阿者科计划”成为“全球百强旅游减贫案例”。他个人也曾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等荣誉。2021年,31岁的王然玄再次接受挑战,前往元阳县攀枝花乡担任党委副书记、乡长。

  攀枝花乡地处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和阿者科情况类似,这里的群众守着“金饭碗”,却仍然富不起来。大量青年外出务工,梯田也面临着放荒的危险。上任后,王然玄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梯田,只有先守住哈尼梯田这块“金字招牌”,才能谈后续的发展。

图片

王然玄深入农户家中走访 受访者供图

  目前,通过让合作社发动当地群众、与外来企业合作等方式,全乡已恢复了1000亩耕地,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位于梯田核心区的螺丝田已成为“网红打卡地”,为今后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王然玄充分发掘传统的刺绣文化,发动当地明白人、带头人、非遗传承人成立合作社,让妇女在家刺绣就能增加收入,目前合作社已吸纳了200多名社员,人均增收6000余元。

  结合二十大报告擘画的乡村振兴图景,王然玄表示,下一步将通过恢复哈尼梯田、深入挖掘哈尼民族文化,持续推动农旅融合。希望能让作为梯田创造者的本地居民,也能成为梯田发展的受益者。

统筹:刘晓颖 锁华媛

策划:张成 吴珺 李星佺 期俊军 李洁 杨萍 韩焕玉

撰文:龙彦 牟燕红 期俊军

设计:蔡陈晨 吕明华

编辑:胡津滔 徐颜蓉蓉 郭晨泽


编辑:刘燕   审核:杨雪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