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风貌提升是乡村振兴最直观的体现,是现阶段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易门县六街街道二街社区迤栖冲村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打造以“茶、菌、渔、果”融合为特色,集农业观光、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迤栖冲村环境宜人,风光秀丽。
迤栖冲村隶属六街街道二街社区,距易门县城20余公里,距昆明70余公里,村名为彝语音译,意为“水下面箐边的村子”,村庄环境宜人、风光秀丽、民丰物饶。全村共有村民61户251人,其中彝族236人,占总人口的94%。
为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六街街道突出党建引领,强化街道、村(社区)、小组党组织书记“一把手”责任,以建强村党支部为核心,高质量开展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统一党员群众思想。发动一批政治觉悟高思想好、热心于家乡事业的党员投入到各村(社区)关键岗位,引领带动广大群众服务家乡、发展家乡,凝聚合力,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成立了由街道、村(社区)为主要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以前我们村部分人家的家禽都是放养的,村里总是又脏又臭,现在政策好了,大家盖起了新房,家禽都圈养了起来。社区还成立了一个公司,负责各个村子的垃圾清运,现在村容村貌比以前改善很多,环境越来越好。村里还种植了花草树木,村民感觉像住在花园里一样。还有村里的小广场,晚上村民吃完饭都到这里乘凉、拉家常,村里是越来越好在了。”迤栖冲15组副组长杨海燕提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总是能滔滔不绝地讲上一阵。
据了解,为提升功能,完善服务体系,迤栖冲村整合项目资金300余万元,实施污水收集、道路硬化、拆墙透绿、绿化美化、文化上墙、人畜分离和牲畜圈养等工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有力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以基层治理网格化建设为基础,强化党员干部包户机制,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围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维护稳定、生态环境治理等重点工作提升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联系对象,增强了迤栖冲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成片的水稻为迤栖冲村发展“鱼稻共生,鱼粮共存”生态种养打下良好基础。
稻田养鱼让村民收益颇丰。
环境变好了,如何结合当地特色打造产业体系,成了迤栖冲村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街道党工委和村“两委”的调研后,决定大力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在德桦菌业200余亩榆黄菇种植示范引领带动下,建设食用菌生态种植基地、食用菌包装加工车间、食用菌科普文化园,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林下生态种植示范区,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加大土地流转,集中发展资源。由村办公司牵头,承包12亩水田用于发展水稻种植和稻鱼养殖产业;承包450亩土地,结合退耕还林政策,以五年为期打造集种植、采摘、销售为一体的桃树产业链,切实提升群众收益。挖掘优势资源,激发产业活力。盘活500亩闲置茶山,成功申报有机绿茶标志,争取项目对茶山进行改造,新建茶叶加工厂房。目前,整体改造项目已进入尾声,待完工出租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坚持融合发展,打造农业产业集群。通过流转稻田、坝塘,发展“鱼稻共生,鱼粮共存”生态种养和坝塘观光垂钓,举办“开渔节”、垂钓比赛,打造生态观光体验园。
六街街道党工委书记雷波说:“下一步,迤栖冲村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依托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科学规划、充分盘活集体土地资源,着力打造集农家风情体验区、榆黄菇示范种植区、特色农田风貌区、生态茶园观光采摘体验区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地,持续推进迤栖冲村产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全面振兴主引擎,谱写乡村振兴的田园新篇章。”(玉溪日报通讯员 矣鑫 罗励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