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记者从云南大学农学院胡凤益教授团队获悉,从2016年开始就在玉溪市等地进行适应性种植测试、试验示范推广的多年生稻又传喜讯,今年12月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公布了“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榜单,云南大学胡凤益教授团队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荣登榜单,成为今年中国唯一入选成果。
胡凤益教授团队历经20多年探索,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选育多年生稻的设想终于实现,以长雄野生稻为父本、栽培水稻为母本进行杂交,选育出种植一次,通过越冬和免耕,可连续收获多次的多年生稻。“2018年,第一个多年生稻品种‘多年生稻23’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实现多年生粮食作物品种选育领域‘0到1’的突破。”胡凤益告诉记者。
从2016年至今年,玉溪市农业科学院积极与胡凤益教授团队合作,累计在玉溪市推广多年生稻12.5万亩。“新平县戛洒镇戛洒社区曼李村试验种植的‘多年生稻23’已经连续越冬7年,共收获13茬稻谷。多年生稻轻简化栽培模式,具有省力、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省秧田及增产、增效和米质优十大特点。”玉溪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进成说。
统计数据显示,“多年生稻23”“云大25”“云大107”等多年生稻品种与其他一年生稻相比,生产成本可降低45%。“多年生稻对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促进粮食生产意义深远,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开拓了新路子,极具推广价值。”杨进成坦言。
到今年12月上旬,多年生稻在云南省12个州(市)的76个县(区、市)先后试验示范取得成功,惠及2.3万户农户。目前,多年生稻在全国13个主要水稻种植省份试种推广点达117个,多年生稻在海外试种推广已覆盖老挝等17个国家。胡凤益说:“多年生稻亩产量稳定,每茬稻谷一般在800至1200市斤,在玉溪市等双季稻区一年可收割两茬稻谷,平均亩产量在2000市斤左右。”(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