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社会
  3. 正文

玉溪日报▪特别报道I2022深度报道回顾

(以时间先后为序)

□  玉溪日报编辑部

打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玉溪全产业链“引爆”生物医药产业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玉溪具有深厚的积累沉淀基础,面对发展新机遇,玉溪立足全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引发生物医药产业爆炸式增长。

围绕打造生物医药高地,实现工业倍增计划,玉溪组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专班,立足以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品种、打造大品牌、构建大基地为抓手,实施链式发展、纵队作战,打响了全产业链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本报刊发于1月4日第五版)

让非遗绽放时代华彩

——玉溪非遗在保护传承中探索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推进非遗保护组织建设、深入挖掘非遗资源、健全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完善非遗保护阵地设施、实施非遗保护活态传承、营造非遗保护社会氛围、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利用水平,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本报刊发于1月18日第五版)

守护作物本地种的根脉

——我市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成效显著

对农民来说,农业现代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场革命,当众多“老品种”受到消费者青睐,本地种的价值真正受到农业科技人员重视时,这才发现那些丧失的物种是何等珍贵,物种基因的收集保护已刻不容缓。

令人欣喜的是,云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玉溪库已在玉溪市农业科学院建成,目前已积累3334份各类作物种质资源,其中传统粮油作物资源1471份、杂粮类作物资源1112份、花卉资源440份、水果资源247份、药用植物资源64份,筛选出优异资源341份。 (本报刊发于2月22日第五版)

老树新枝绽芳华

——我市老旧小区改造让群众得实惠

1

改造后的小区环境如公园。

2020年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现场推进会在峨山县召开,峨山经验向全省推广。2021年,峨山被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省级联系点,代表云南省参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视频会,作经验交流。

在创造了峨山经验的基础上,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再次迈出新步伐。红塔区用短短几个月时间拆除建设片区18个老旧小区围墙,在解决基础设施问题的同时,着力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做法,实现了小区“共美”。   (本报刊发于2月25日第三版)

上紧“规矩”发条 凝聚“变革”力量

——玉溪市委深化党内法规执行机制的实践探索

自2020年6月以来,玉溪市委把学党史和学党规结合起来,既注重解决思想问题、拧紧“总开关”,又注重解决制度问题,上紧制度“规矩”发条,凝聚起“玉溪之变”的磅礴力量,全市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变化,人心思进,人心向上,呈现推动发展、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2021年底,玉溪市交出近年最好的成绩单,主要经济指标全省排名大幅进位,摆脱此前多年在全省末位徘徊的局面,重新步入增长合理区间。(本报刊发于3月3日第三版)

4

随着玉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深入推进,市民逐渐感受到创文带来的变化,享受到创文带来的“红利”。

培育市场主体 壮大集体经济 推动乡村振兴

——新平县村办集体企业的探索实践

带着红色的基因,冒着乡土的气息,在新平县乡村的阡陌大地上,一批村办集体企业破土而出。这些新生的市场主体,承载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希望。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村办集体企业,它们是新平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玉溪精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本报刊发于3月22日第五版)

数字赋能让农业“痛点”变“亮点”

——玉溪数字农业观察

9

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的数字化高效自动分拣系统实现鲜切花采后精准分拣定级。

面对传统农业的诸多痛点,玉溪结合自身实际和农业企业需求,进行数字技术攻关,研发出一套获得30项国家软件著作权的全产业链数字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全省第一家按下应用“快捷键”。从此,温室里有了“智慧保姆”,农业企业有了“智慧管家”,数字赋能催生新模式和新业态,玉溪农业驶入数字农业的“高铁时代”。 (本报刊发于3月24日第五版)

易门铜矿:散落于绿汁江大峡谷的工业遗珠

2020年11月,易门铜矿入列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作为滇铜的古老矿区,自明、清、民国以来几经兴衰,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这里曾铭刻下三代奋斗者在绿汁江畔接力发展工业、创造辉煌的历程。伴随着铜矿资源的逐年枯竭,铜矿的建设者们走了,而他们留下的艰辛探索、甘于奉献的精神,让凝固的工业遗址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至今仍能照亮奋斗者前行的路。(本报刊发于4月15日第三版)

江川李家山:中国青铜文化最后的辉煌

1972年,随着江川李家山古墓被发掘,当文化精品“牛虎铜案”及一大批数量多、档次高的精美文物展现在世人面前时,昭示着这方热土曾是古滇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区域,至今出土的4000余件珍贵文物是古滇国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见证。古滇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是玉溪历史长河中最具传承价值的物质符号。  (本报刊发于4月19日第五版)

文彰武显千年城 通江达海百匠地

——通海古城历史文化高度与深度再观察

通海的古代史,可上溯到距今4000年前后杞麓湖东岸以海东遗址、兴义遗址、杨山遗址为代表的贝丘文化。历史上的通海,能工巧匠辈出,大批工匠造就了当地发达的手工业,城镇市场、乡村集市也因此繁荣起来,县城的主要街道各类商号鳞次栉比,素有“小云南”之称。 

今天的通海拥有久远且可考的历史、鲜活而生动的文化,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桂冠,这是通海之幸。  (本报刊发于4月28日第三版)

地球生命演化遗珍 中国一流品质山水

——探寻玉溪的两个世界级“符号”:澄江化石地与抚仙湖

经过多年努力,玉溪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抚仙湖,是目前地球上同一纬度唯一总体保持Ⅰ类水质的湖泊,也是我国内陆湖中最深、水质最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贫营养湖泊。而澄江化石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其科学研究价值和科普价值,在抚仙湖畔诸多遗址中显得格外耀眼。澄江化石地与抚仙湖,两个世界级“符号”在玉溪这片土地上山水相依、相得益彰,可谓上苍对玉溪的厚爱。 (本报刊发于5月19日第三版)

向高效集约用水方式转变

我市大力开发再生水资源缓解城市发展之“渴”

作为重度缺水地区和资源性缺水城市,近年来,玉溪中心城区的饮用水已不能自给自足,每年需从华宁大龙潭调水“解渴”。2021年,外调水占比首次超过三分之一。 

面对缺水困局,我市以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再生水“循环链”,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成符合达标排放的国家一级A标水后,再将其作为“原水”进行深度处理,让其变成更清洁的再生水,用于工业补充、农田灌溉、园林绿化等方面。  (本报刊发于5月24日第五版)

做好“拆”“建”文章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危房闲置旧房安心拆除的峨山实践

近年来,峨山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村一特色、多点开花地持续推进安心拆除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在破解乡村建设、发展与治理等难题中不断探索实践。随着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工作的持续深化,这个以安心拆除为主题的农村治理发展课题,已延伸到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发展之路的探索,为全市农村危房闲置旧房安心拆除盘活利用工作提供了峨山经验。(本报刊发于5月31日第三版)

2

江川区矣文村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

全力打造不动产登记一流营商环境

玉溪在全省率先推行“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

我市于4月2日印发了《玉溪市全面实施“交地即交证”和“交房即交证”工作方案》,明确从7月1日起,在全市全面实施“交地即交证”和“交房即交证”的“两交两即”改革。我市推行的“两交两即”改革受到用地企业和购房者的广泛赞誉,也为全省推进“两交两即”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本报刊发于6月23日第五版)

探索农业用水自治 破解灌溉用水难题

——新平县新化乡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创新尝试

2021年,新平县新化乡启动了依施河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灌区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试点先行,探索农业用水自治,不断完善运行管护、水价形成、精准补贴、用水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切实改善灌区农业灌溉现状。短短几个月,改革成效不断提升,灌区内蔬菜种植面积从原来的1200亩扩大到2000亩,经初步测算,亩产经济效益将提高10%左右。(本报刊发于6月30日第五版)

从深度贫困村到致富“明星村”

——勐炳村走上乡村振兴路的启示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建设,新平县老厂乡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里,勐炳村因找准了产业发展方向而快速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建设开发的典范,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经验值得推广借鉴。透过勐炳村的发展现状,给我们四大启示:乡村要振兴,交通道路是基础,产业发展是核心,绿色发展是方向,“领头雁”是关键。(本报刊发于7月14日第五版)

打造“滇中粮仓”的玉溪坚守

——人均耕地0.76亩的玉溪市粮食生产安全之路观察

1998年起,随着烤烟“双控”政策实施,全市蔬菜、花卉、水果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迅速崛起,粮菜、粮花、粮果等粮经作物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玉溪农业生产的“两难”问题也日渐凸显。怎样解决人多地少、粮经作物协调发展等问题,成为玉溪一个重大的“三农”课题。    (本报刊发于8月25日第五版)

玉溪打出“组合拳”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玉溪市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施行月余观察

自2018年开始,建筑业成为玉溪支柱产业之一。玉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进入“十三五”后,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加大,但是到2021年,房地产对GDP的贡献稳定增长多年后开始出现下降。

今年以来,我市打出“组合拳”,助力房企恢复融资功能,采取多种方式纾解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困难,全力以赴保交楼、保民生,释放出一波对后市看好的积极信号,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本报刊发于9月27日第五版)

站在金山丫口看候鸟史诗般迁徙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山丫口鸟类环志观察

新平县哀牢山中的千年鸟道——金山丫口,为我们观察全球候鸟迁徙打开了一扇窗,让世界通过这扇窗,对中国、对云南、对玉溪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担当与作为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玉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依托金山丫口鸟类监测环志站建设,守护好国际候鸟迁徙通道安全,为国际候鸟迁徙提供良好环境条件,在候鸟环志和研究候鸟迁徙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本报刊发于11月22日第五版)

“危”中寻“机” 转型突围

——玉溪对外贸易观察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玉溪外贸近年来出现明显下滑,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为使玉溪外贸尽快走出低谷,玉溪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激励政策措施,引导玉溪企业踔厉奋发,再创新的辉煌。

进入“十四五”后,玉溪外贸迈开大步走上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本报刊发于11月24日第五版)

玉溪:拥抱铁路经济这一年

——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一周年观察

2021年是中老两国建交60周年,同年12月3日,象征新时代两国友谊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正式通车。一年来,玉溪市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流动、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等为重点,在深化经贸合作、优化贸易结构、重点项目实施、市场主体培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全力打造运行安全之路、开放发展之路、合作共赢之路。                                    (本报刊发于12月6日第六版)

打造全国最优“第一车间” 推动卷烟配套“二次创业”

玉溪全产业链重塑卷烟配套新辉煌

0

2021年落地玉溪高新区的云南嘉科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进这条先进的凹印生产线,成为玉溪烟用包装盒生产新军。

在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打造烟草产业升级版中,玉溪吹响了建设全国最优“第一车间”和推动卷烟配套“二次创业”的冲锋号。当烤烟种植、卷烟配套和卷烟生产纳入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后,一幅重塑玉烟新辉煌的发展蓝图在眼前展开,在这幅蓝图上打造全国最优“第一车间”,推动卷烟配套“二次创业”,实施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成为支撑玉溪打造千亿级卷烟及配套产业的重要环节。(本报刊发于12月13日第五版)

编辑:刘燕   审核:杨雪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