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路子,是云南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全省上下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锚定航道,真抓实干,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生动实践,书写出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答卷: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全国前列,现代化产业体系特色优势明显,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合作开放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脱贫攻坚成果越发巩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蒸蒸日上,绿美云南大有可观。
谋发展 稳中求进开新篇
欠发达、后发展仍然是云南的基本省情,要实现后来居上、跨越发展,任务艰巨繁重。
去年,面对疫情防控、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叠加,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结合省情谋划了一系列关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专项规划,部署实施产业强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农业现代化、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数字经济等一系列三年行动,为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谋篇布局。
经历重重考验,我省“稳”的基调更明确,“进”的步伐更积极,奋进历历在目,答卷振奋人心。全省经济总量正迈向3万亿元大关,在全国的排位前进了6位,质量效益、规模速度均实现双跃升;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告别贫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铁路里程达4741公里,交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覆盖率等位居全国前列,美丽云南享誉世界;粮食丰产、能源稳定供应,安全基础不断巩固,牢牢守住民生底线,云南疫情防控为全国作出重要贡献。
飞驰的高铁 陈飞 摄
2022年,稳增长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组合拳”协同发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的步伐越发坚实。预计我省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左右,跑赢全国平均水平,产业投资占比突破40%,成为稳增长的关键支撑,云南经济展现出强有力的韧性。
投资“引擎”强劲发力,昆明长水机场改扩建项目、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泸西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热火朝天;怒江、腾冲等地边境小康村路灯亮了、路好走了,村民腰包鼓了,业兴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景跃然眼前。
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效应凸显,一年累计发送旅客900多万人次、运输货物1300多万吨,加速打开对外开放新空间;滇池边、洱海畔人鸥相欢,生态高颜值持续为经济增色添彩。
中老铁路研和货运站 资料图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对标对表、系统谋划,省委确定了“3815”战略发展目标,力争实现3年上台阶、8年大发展、15年大跨越。政府工作报告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定下新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全省上下全力“拼经济”的方向更明、劲头更足,经济前景令人期待。
“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3年前,总书记指导云南产业发展。
冬日暖阳下,大理古城、玉龙雪山、西双版纳野象谷游人如织,酒店民宿预订火爆,云南旅游业快速回暖,久违的烟火气逐步回归;依托丰富的绿色能源,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一个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文山、曲靖、昆明、玉溪等地崛起。
大理古城一角 杨峥 摄
以实体经济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云南大抓产业发展,大抓产业项目,大抓市场主体培育,大抓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建设,出台产业强省建设“1+7+5”政策措施,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铝、光伏、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等12个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云南特色的产业转型之路越走越宽,绿色、高效、高附加值的增长方式,让经济发展更有含金量。
绿色能源跃升为第一大产业,绿色食品重点产业综合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绿色铝硅产值突破1800亿元、产能规模居全国前列,中国铝谷建设成效明显,硅光伏全产业链基本形成,新能源电池产业迅速壮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去年旅游业游客人数超过2019年水平。
退税减税、租金减免、消费补贴……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渐次落地,助力多个行业企业复元气、增活力。截至2022年,全省市场主体总数达491万户,增长19.5%,实有企业数和年度新登记市场主体数均破百万。
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进一步夯实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为新征程上开局起步增添了动能。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 资料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园区这个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新时期,我省产业发展将以此为着力点,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让人才动起来、企业强起来、产业活起来。
“这些干菌子和火腿都要快递到北京,给我女儿一家过年吃。”在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张大妈准备寄点年货给远在北京的女儿。这里是昆明最大的年货街,临近春节,处处洋溢着浓浓年味。
这几天,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9.8万余份“防疫健康包”陆续免费送到鲁甸县困难群众手中,为疫情防控和基础救治增添一份保障。
瞄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省将七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着力促进居民就业增收,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补齐社会事业短板,保障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6万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60万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1500万人以上,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卫生健康、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从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省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去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9%,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节节攀升。
快乐童年 幸福生活 杨峥 摄
今年,我省继续把增进民生福祉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切实办好10件惠民实事,进一步提升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织密兜牢民生保障网,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站在新起点,全省上下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在深挖后发优势中努力追赶,脚踏实地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奋力谱写好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云报全媒体记者 段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