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热点
  3. 正文

“兔解”2023 | 站位大局抓好大事,云南前“兔”似锦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一句“前‘兔’似锦”的吉祥话儿

足以令勇者升腾起

再赴山海的豪情壮志






云南前“兔”似锦——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蓝图,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定位”为云南带来了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图片

资料图 张彤 摄





云南前“兔”似锦——“要加快成为彰显中华文化魅力的窗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样板、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典范。”202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句话带着自信起跳摸高,把“三个定位”对云南的战略赋能转化为站位大局、抓好大事的动能。


图片

抚仙湖孤山岛 资料图 徐万林 摄


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坚持“三个定位”目标方向,全面凸显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片


怎么看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越是紧要时刻,越要胸怀“国之大者”,以更大格局更广阔视野,把自己放到“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站位上一展鸿猷。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省三分之一;云南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是我国西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云南有着4060公里边境线,内联长三角、珠三角广阔腹地,外接缅甸、越南、老挝三国……稳定与安全、开放与发展,每一项都关系“国之大者”,既存在着风险挑战,也蕴藏着发展机遇。“三个定位”如关键处落子,立意深远,以极强的指导性为云南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图片

高黎贡山 资料图 杜晓红 摄


正是由于始终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在大事上作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云南迎来了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过去五年,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州市和100个单位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和单位。


图片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蒸蒸日上,我们的底气更足了。这份底气,写在怒江贡山独龙族老人草果丰收后脸上满是喜悦的皱褶里,映照在昭通鲁甸群众新居平整洁白的墙面上,也随着临沧沧源佤族边境村寨上空的五星红旗迎风舒展。


图片

资料图 杨峥 摄


过去五年,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步向好,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达标,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8%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居全国前列。


图片


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向前,我们的信心更强了。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云南全力提升绿水青山品质、实现金山银山价值,最终推动生态高品质和发展高质量的比翼齐飞。


图片

异龙湖 资料图 可云超 摄


过去五年,云南区位优势愈发凸显、开放合作务实推进。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以来,发送旅客900多万人次、运输货物1300多万吨。2022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对云南的发展目标作了进一步明确,带来了难得的重要机遇。


图片


辐射中心建设日新月异,我们的机会更多了。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壮阔山河,今天的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发展舞台和空间更加宽阔。


图片

中老铁路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照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确立了“3815”战略发展目标。今年省两会,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紧扣省委工作安排,进一步谋划细化了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发展思路。


图片

视觉中国


于大局中挥毫走笔,云南紧扣“三个定位”进一步打造比较优势,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激活力、增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怎么干


一手抓当前,一手谋未来


在论及“坚持‘三个定位’目标方向”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坚定不移把深度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置于“基点”位置,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体现出既抓当前更谋长远的鲜明特点。


在加强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全面领导、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建设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等方面作出示范


——202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七彩云南最绚烂的一抹颜色,就是26个民族亲如一家。


图片

资料图 张彤 摄


梳理政府工作报告,实施“枝繁干壮”工程、“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石榴红工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润土培根”工程……一揽子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工程计划,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深叶茂。


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争当排头兵


——202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用了较长篇幅对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逐一部署,足以可见生态二字对于云南的分量。


图片

洱海生态廊道 资料图 张成 摄


“严格九湖管控和六大水系保护治理,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源头治理,提高耕地安全利用率,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从湖泊到河流,从土壤到空气,一个都没落下,哪个都容不得半点差池。


图片

滇池湿地 资料图 崔永江 摄


“深入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完成营造林300万亩、种草改良55万亩,全力推动4个国家公园创建工作”——从保护区里的小草,到母亲河里的鱼苗,积水成渊、积沙成滩,滴水成河、众木成林。


图片

普达措国家公园 视觉中国


“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向绿色转型,让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素质齐头并进。


图片

风力发电 资料图 杨峥 摄


在综合经济、中心城市和沿边城镇、交通物流通道、国际金融服务、消费聚集、教育合作、科技创新、医疗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辐射力


——202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辐射中心建设是云南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持续扩大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发展口岸经济,加强国际国内经贸合作,这些大的框架怎样落地?我们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数字中可以找到答案——


图片

滇池国际会展中心 资料图 陈飞 摄


加快推进中老铁路沿线开发50个重大项目,适时开行跨境旅客列车,年发送旅客1000万人次以上、运输货物1300万吨以上。培育壮大冷链物流、保税物流、智慧物流,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140户,现代物流业总收入突破8500亿元。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数、进出口总额、吸引外资均增长30%以上。


图片

中老铁路 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值得关注的是,“彰显中华文化魅力的窗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样板”“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典范”这三个落点,在把握“三个定位”核心内涵的同时,主动突破,将大视野、大格局、高水平作为工作的努力方向,让云南立于潮头,扮演不一般的角色、发挥不寻常的作用、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结语


定位怎么看、工作怎么干,具体到每一个人其实就是“我该怎么干”。


树立更高标准,坚持眼睛向外,学习先进经验,抢抓战略机遇、政策机遇、发展机遇,敢于担当、敢于拼搏,不甘落后、力争上游,云南的发展定能前“兔”似锦。



“谱写新篇章,我们要唱响实干兴滇的主旋律,进一步激发‘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精气神,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省委书记王宁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

图片


谢炜 刘晓颖 锁华媛

统筹:何沐 沐旭 杨昊

撰文:黄佳伦

设计:余思婷 陈静


编辑:陶晓兰   审核: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