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的指尖、挥舞的手臂,手语“演唱”的国歌虽无声,但流淌的是师生心中的爱国深情。
手语“唱”国歌 传递爱国情
“虽然我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但是当学会用手语‘唱’国歌时,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和健全人一样,可以唱响国歌,可以通过国歌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回忆起第一次用手语“唱”国歌的经历,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七八年级学生董懿锐至今仍激动不已。
2016年,董懿锐进入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在这个学校里,她迎来了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学习手语国歌,当时她心里知道老师在教自己用手语表达国歌,但由于没有手语基础,总是记不住动作;第一次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她感觉整个场面庄重而严肃,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但却不知如何表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当她正式成为“唱响”国歌的其中一员时,她明白了自己的感受:“那时我才知道,这是一种作为中国人而无比骄傲和自豪的感受。”
近年来,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一直坚持将国歌融入教学,让国歌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中。健全的孩子从小就可以听到国歌,可是对于很多听力障碍的孩子来说,是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后才“听”到国歌。面对听不见、不会说、不会手语、没有基础知识、刚入学的孩子,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只能通过视频、文字、手语相结合的方式,逐字逐句教孩子学国歌、“唱”国歌。
董懿锐正在跟着老师练习手语国歌。
“刚入学的孩子是初次接触手语,手指灵活度不够,我们只能手把手去教,学生才能慢慢学会国歌中的词汇手语,再经过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练习后,孩子们才能流畅打手语,最后一个阶段才是带着孩子紧跟旋律、节奏去练习。”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七八年级班主任胡迎丽介绍。
讲好国歌故事 弘扬国歌精神
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目前有300多名在校就读学生,主要包括听力障碍、视觉障碍、智力障碍三类。智力障碍学生能力差距比较大,有的学生能够完整用语言表达一句话,有的只能说单字,还有的为多种残疾无语言能力。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老师们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学生唱国歌。
“对于只能够说单字的学生,我们先从国歌的歌词教起,等他们能够说出歌词,再慢慢带着他们学唱。对于智力障碍的孩子,他们对国歌歌词的记忆比较困难,我们利用班会、课余时间,不断地重复练习,通过手势带孩子们一遍又一遍记忆,还会通过模拟场景,让他们在唱国歌的同时遵守国歌礼仪。”启智一年级班主任陆俊妤说。
要“唱”好国歌,就要理解国歌内容,了解国歌的内涵。学校通过宣传教育、思政课、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向学生讲国歌、国旗和国徽知识,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介绍国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词曲作者生平事迹,带孩子们参观聂耳故居,讲述聂耳的故事,让孩子们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日复一日的训练和积累,让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唱响国歌。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了增强,在学校营造了良好氛围。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挖掘玉溪国歌资源,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促进学校的发展。”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国强表示。(记者 刘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