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市六届人大代表聚焦经济平稳运行、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疫情防控,实施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履职的根本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市人大代表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把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作为履职的重要途径,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用心用情为老百姓办好实事,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
李树仙:当好人民群众“带头人”“代言人”
李树仙(左)在查看金边玫瑰长势。
“这些年书记带着我们把村子打造得处处都好了,道路修得宽敞,停车场也建好了,我们出行很方便,雨污分流、绿化美化让村庄环境更加漂亮,住起来更舒心了。她处处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真的是难得的好书记。”日前,在峨山县塔甸镇海味村,村民余秀美向记者夸赞起海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树仙。
李树仙是全国第十一届和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玉溪市第六届人大代表。提起李树仙,村民们个个对她赞许有加,纷纷夸她是好“村官”、女能人。作为基层的人大代表,李树仙在履职期间,矢志不渝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厚植为民服务情怀,时刻把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作为履行代表职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刚到海味村工作时,村里连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产业也非常单一,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李树仙说,带领村民富起来一直是她的奋斗目标,当一天人大代表,就要对得起这个称号。履职期间,李树仙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并带领村里的党员群众先后实施了农田恢复、人畜饮水工程、土地整治、冷链物流等项目,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海味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原来主要种植烤烟和油菜,产业比较单一。为拓宽村民收入渠道,李树仙带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烟后蔬菜种植,引进滇重楼、黑糯玉米、百合、玫瑰等种植,并多方寻找销路,极大地拓宽了山区群众的增收渠道。“最近在卖菜豌豆,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有400元的收入,相当不错呢。”村民余秀美告诉记者,自从增加了农作物种植品种,一年四季都有收入,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2021年,市级投资并组织实施了李树仙多次建议的土地整治项目,海味村1400多亩山地改成大田。“借助土地整治项目,我们准备打造一个田园综合体,再结合他甲瀑布的旅游资源优势,形成一条‘田园风光+生态旅游’线路,打造一张海味村乡村旅游新名片。”李树仙介绍,2022年8月,海味村利用稻田养鱼资源优势举办“摸鱼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将着重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书记和群众关系处得非常好,大家都非常信任她,有什么事都愿意和她说。”海味村委会副主任邱丽芳介绍,李树仙时常到田间地头、村民家中走访了解情况,老百姓跟她说过的每一件事、提出的每一个需求她都会牢记在心中,并且事事有回应。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李树仙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始终认为只有充分联系群众,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才能在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基础上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提升提案的“含金量”和自己的履职能力。
李树仙充分利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契机,认真撰写议案、建议。在她提出的对有较好疗效的云南民族药给予政策倾斜的建议下,云南生产的亘古骨伤愈合剂于2019年成功列入新版医保目录。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她提出的海味村生态高产水稻种养结合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被列为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安排解决的建议办理。
履职期间,李树仙积极做好上传下达工作,不仅将老百姓的声音带到两会,也将两会见闻分享给大家。每次参加完两会回来,李树仙都会深入各个村组开展宣讲,用彝汉双语的形式将会议精神传达给干部群众。
李树仙表示,她将永怀为民履职初心,牢记人大代表使命,一如既往把“根”深深扎在群众中,当好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和“代言人”。(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蝶)
李蕊:扎根基层解决群众烦心事
李蕊(左)在查看新建公厕进度。
作为乡镇工作者,她扎根基层十余载,密切联系群众,引领乡镇发展,用心用情用力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作为市人大代表,她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与群众打成一片,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诉求,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就是玉溪市第六届人大代表——元江县龙潭乡党委书记李蕊。
见到李蕊时,她正在安龙社区老白头小组查看新建公厕进度。她牵头提出的《关于帮助解决龙潭乡安龙社区老白头等5个小组新建公厕的建议》获得了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支持,在老白头小组新建了一座公厕。公厕建成后,将极大地便利群众的生活,有效改善人居环境。
基层干部的工作涉及范围广、事情杂,不仅要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工作,还要走家串户、贴近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为了让农村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2021年5月,龙潭乡对家长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家想就近就读的真实意愿后,李蕊向县教体局提出申请,建议龙潭中心小学实施九年一贯制教育。2021年9月,龙潭中心小学更名为龙潭中心学校,率先实施九年一贯制教育管理。
为了留住学生,李蕊走村入户进行家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家长从思想上有了“不管子女读不读”到“要让子女好好读”的转变。同时,按照优先保障教育的原则,针对不同家庭的情况,从帮助申请临时生活困难补助、农村低保,购买农药物资扶持烤烟、烟后作物种植和节庆慰问等多方面对学生家庭进行帮扶,改善学生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实施九年一贯制教育以来,龙潭中心学校做到了无一辍学,解决了乡内群众送子女就读成本高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在家门口“有学上、好上学”。
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期吉上寨小组由于饮用水是依靠橡胶水管引水,水管老化后断水停水频繁,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李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把它梳理成“急难愁盼”问题,提出了帮助解决期吉上寨人饮安全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支持,争取到15.6万元资金,修建了50立方米的水池和近3公里的管网。如今,水池和管网已经投入使用,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
2022年8月15日,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先后来袭,龙潭乡7个村(社区)均不同程度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3000余亩烤烟受灾,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灾情发生后,李蕊第一时间下到烟区,查看受灾情况,组织乡、村、组干部深入烟地指导开展生产自救、抢收抢烤,并及时联系保险公司做好定损等相关工作,尽最大努力挽回损失。最终,龙潭乡圆满完成烤烟收购76.5万公斤任务,烟农交售收入达2521.36万元。
作为人大代表,李蕊表示,她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民办实事,继续深入田间地头,听民声、集民意、解民忧、暖民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乾恒)
周宏斌:为民履职 为民服务
工作中的周宏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基层工作就是要听基层的声音,作为人大代表,更要关心群众诉求。”市人大代表、江川区星云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宏斌常常以此鞭策自己,并长期扎根基层,倾听群众心声,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任务,尽情书写为民情怀。
近年来,随着星云湖保护治理系统工程的推进,位于星云湖南岸的河咀社区拥有湖滨绿化带、粉黛乱子草、百亩荷塘、星云稻场等网红打卡点,眼看乡村旅游势头已起,周围不少居民自发做起了卡丁车租赁生意。但由于缺乏管理,阻塞交通、恶性竞争、安全隐患等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给当地旅游市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强力整治乱象,维护卡丁车经营秩序成了民心所盼。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维护当地旅游秩序,周宏斌带领河咀社区村组干部数次深入商户家中,认真倾听意见和建议,鼓励商户加入村办公司统一经营卡丁车,打造良性发展格局。除此以外,他多次主持召开卡丁车业主大会,为群众分析利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一段时间后,周宏斌的耐心和真诚打动了商户,消除了他们的抵触心理,最终100余家商户同意将面向游客出租的530余辆卡丁车、山地车交由公司管理,并统一定价、统一购买保险、统一行驶路线,共同打造安全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
除此以外,周宏斌还带领河咀社区村组干部探索壮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径,把“农业+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引擎,以观赏游玩、采摘体验、生态休闲、农耕文化等旅游业态为发展方向,促进第一、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每年定期举办“荷花节”“旗袍秀”,打造“渔文化美食一条街”、户外婚礼取景地,全力将河咀社区打造成集吃、住、玩、游、购、娱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不断提升村办公司的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土地流转配套,完善了停车场、公共厕所、洗手台等一系列基础设施,让乡村旅游焕发长久生命力,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目前,村办公司已带动群众就业250余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8万余元。
担任市人大代表以来,周宏斌始终牢记“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宗旨,把为群众谋幸福、做好事、办实事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建言献策、履职尽责,所提出的《关于玉江大道红塔区至江川区道路亮化美化工程实施建议》得到高度重视。如今,玉江大道红塔区段道路已实现亮灯,江川区段道路正在进行灯柱安装,预计2023年春节前玉江大道实现全线亮灯,届时将充分展现城市迎宾大道的多彩魅力。
“作为人大代表,建议被认可、采纳、实施,我备受鼓舞,干劲也更足。”周宏斌表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深怀“担当作为”之心、“深入群众”之心、“与时俱进”之心,持续加强调研走访,全面掌握社情民意,把群众反映最强烈、诉求最集中的突出问题原原本本反映给党和政府,并集思广益提出真正为民、符合时代需要、利于整个社会发展的良策,切实做到为民履职、为民服务。(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汤思琪)
李海雁:聚焦乡村振兴 带领群众致富
李海雁(中)在了解村庄发展情况。
“你们对村子的变化满不满意呢?在工作中我们有什么做得不好的,要多提提意见。”2002年12月14日一大早,市人大代表、华宁县宁州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海雁在甸尾社区沙果村挨家挨户询问村民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村子发展情况。
2021年2月,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中,李海雁发现沙果村存在脏乱差现象,与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格格不入,群众意见比较大。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李海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将沙果村列入宁州街道拆临拆违示范村及全县乡村振兴示范点进行建设。“在临危建筑拆除过程中,我们反复入户做工作,争取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李海雁说,用了半年时间,整个村庄的拆除效果比较好,后续又通过整合各种项目,把沙果村建成了有山、有水、有景的美丽村庄。
人居环境的改善只是乡村振兴第一步,产业振兴依然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目前,宁州街道共成立现代农业服务公司33家,实现27个行政村全覆盖。“城关社区城合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后,主要发展食用菌产业,2022年预计产值2700万元,利润达1440万元左右,集体可创收700余万元。”李海雁表示,下一步,街道将以城关社区为示范,引领各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除了发展传统的蔬菜、烟草、中草药等产业外,还积极探索适合的产业道路,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全面带领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李海雁也十分关注民生问题。在实地走访和调研过程中,李海雁发现右所小学教学设备老化,影响教师正常教学,于是她提出了《关于帮助解决华宁县宁州街道右所小学现代化教育设备的建议》,并被列为市人大常委会重点办理建议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办理完成,有效改善了学校现代化教育设备,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我既是一名党工委书记,也是一名人大代表,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得为人民办事情。”李海雁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依然把目光投向乡村振兴这个领域,同时关注好民生,以自己的多跑腿、多下基层、多办实事,来换取宁州街道乡村振兴发展再快一点、人民群众生活再好一点,让老百姓的幸福感得到更快提升。(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倩 文/图)
邹著:尽心履职 推动城乡建设发展
在老旧小区改造现场,邹著(右二)与施工单位人员交流。
在红塔区冯井中心路改造现场,挖掘机轰鸣、重型卡车往来穿梭……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邹著正向建投公司人员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在红塔区道路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多个项目施工现场,隔三差五就能看到他的身影。
邹著是红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也是市六届人大代表。他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光荣使命,积极学习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带领区住建系统干部职工破解工作难题,为红塔区城乡建设交上一份份亮眼答卷。
尽心尽责履职,为人民谋福利。近年来,红塔区积极推进城市道路改造,着力破解“东西阻隔、南北不畅”困局。邹著每周都会和工作专班的同事到施工现场查看项目进展情况,并督促施工单位加快工程进度,“道路改造早一点完工,市民出行就会更加方便快捷,这些项目我们基本上都是每天一研究,每周一安排,确保稳妥有序推进。”邹著说。老旧小区改造也是当前红塔区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的基础性民生工程之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组织好、实施好老旧小区改造,可以让群众在改造过程中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福利,既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实际困难,又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邹著介绍,“老旧小区改造按照‘一区一策、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的原则,坚持‘留、改、拆、建’并举,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聚焦乡村建设,为人民发声。作为人大代表,他曾建议在洛河乡洛河村委会第一村民小组新建人饮蓄水池,建成后解决了112户469人的用水困难问题。邹著说:“住建局的工作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局限于城市建设,在乡村振兴中,我们在人居环境、道路建设、房屋安全、污水治理等方面持续稳步发力,着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近期,我们主要推进农房功能提升改造项目,把大营街街道大密罗社区和小石桥乡玉苗村作为试点,坚持设计先行,制定‘一户一策’来推进改造。改造后老房功能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更加便利。”2022年,玉溪市委、市政府对50个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和100名乡村振兴先进个人予以表彰,邹著荣获“乡村振兴先进个人”称号。
2022年,红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31件,其中区人大代表建议29件、市人大代表建议2件。代表建议涉及城乡建设、住房管理、棚户区改造、物业管理等多个方面。截至8月31日,31件人大代表建议全部办理完毕。针对今年召开的两会,邹著准备了涉及绿色建材的建议,他建议加大对现代建材产业的扶持力度,努力培育、发展、壮大一批现代建材企业,为建筑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后备力量。“人大代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牢记代表身份,时刻记住为人民发声、为人民谋利。”他说。(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燕超)
吴昱熹:不忘初心担使命 凝心聚力促发展
吴昱熹(右)到群众家中走访调研。
作为玉溪市第六届人大代表,澄江市右所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昱熹心系群众、认真履职,带领干部群众积极做好生态保护、经济建设、民生保障等工作。作为基层人大代表,他不忘人民嘱托,积极为群众代言。
在澄江市右所镇,吴昱熹经常到工地查看道路硬化施工情况、到群众家中进行走访调研。右所镇吉花社区小团坡小组是典型的山区小组,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吴昱熹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由于缺乏资金,村活动室外围还是土路,群众开展活动十分不便。在2022年初召开的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吴昱熹将小团坡小组的情况以议案的方式进行了提交,并受到了关注。
如今,这一问题已得到解决,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在小团坡小组记者看到,多功能活动室已经建好,室外也铺好了水泥路。小团坡小组组长刘彦全说:“以前这里是土路,下雨天踩下去都是泥。现在修好后,这里成了群众爱来活动的地方,我们很感谢吴镇长。”
通过走访调研,吴昱熹还帮助解决了污水管网跑冒滴漏、群众就业技能匮乏、村庄道路照明不足等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时,他深入群众家中,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架起与群众间的“连心桥”。
作为右所镇镇长,吴昱熹通过带领群众完成一件件具体工作,让守护绿水青山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日常。吴昱熹带领干部群众参与到生态建设中,共同改善人居环境。今年以来,右所镇按照精准排查、精准施策、精准截污、精细管理的要求,实施65个村民小组截污治污工程,稳步推进马房村、矣旧等片区泔水收集处置试点,共收集95家餐饮企业近500吨泔水,完成辖区内25家企事业单位垃圾转运体系改革。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通过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方式,搭好基层群众与上级部门的沟通桥梁。同时加强调研,认真了解社情民意,将群众的真实愿望、‘急难愁盼’问题进行反映,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吴昱熹说。
谈到下一步工作,吴昱熹说:“近年来,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右所镇地处城乡接合部,乡村振兴是我们当下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今年我关注的也是乡村振兴,右所镇小湾村在多方帮助下,从一个贫困村发展成特色民宿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得到了发展。我希望推进乡村振兴带动更多群众提高生活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同时,我们也将与群众一起积极探索右所镇乡村振兴之路。”(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坤娱)
唐文娟:心有所守 行有担当
唐文娟在研究中小学德育工作。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唐文娟时刻以发展教育事业为己任,默默耕耘,诲人不倦;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她牢记人民重托,肩负责任之担,当好人民公仆。
唐文娟是通海县教育体育局德育股的工作人员,做好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她的责任。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她还积极关注各行各业的信息,为市民办实事、谋福利。
“2021年底,一名叫普海玲的老师带领玉溪一所乡村小学的合唱团走上国际舞台,获得了VP4组的银奖。普老师几乎花上自己所有的时间来教孩子们唱歌,在她的带领下,孩子们变得开朗和自信,音乐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唐文娟告诉记者,听完这个故事后,自己身上涌过一股暖流,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想让全市更多的老师认识到音乐对乡村儿童艺术素养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
说干就干,她随即撰写了打造“聂耳杯”青少年合唱品牌的建议,建议设置“聂耳杯”合唱赛事,定期开展市级比赛和展演活动,培养青少年群体的音乐素养,促进创作繁荣。2022年2月,唐文娟的建议得到了回应,玉溪市教育体育局等5部门联合发文,决定举办玉溪市“聂耳杯”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以后每年如期举行。
“看到更多的孩子因音乐而快乐,我的内心是激动而幸福的。”唐文娟表示,身为人大代表,需要有“爱”的力量充盈内心,它能让自己更深地体会别人之所想、民生之所需、百姓之所盼,用“爱”守护心中信仰,前行路上,自己会更具力量。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领域的人大代表,唐文娟始终牢记自己“群众代言人”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认真履职尽责,努力发挥代表作用。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各地中小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很多学生出现抑郁、自卑、厌学等现象,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为了精准掌握全市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提供及时到位的心理疏导,唐文娟立刻着手展开调研。“我们组建了一个专业的心理团队,成员是来自各县(市、区)的心理老师,大家共同研究全市学生心理问题。为了了解真实情况,大家三天两头聚到一起,并常常讨论到夜深人静,对相关系统及平台操作进行一遍又一遍改进和完善。待所有工作准备充分之后,2020年底,我们成功组织了全市中小学生统一的心理测评与筛查。”唐文娟说。
“通过这次测评,我们及时找出了我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治疗的困难和问题所在,摸清了基本情况。”在获得第一手资料后,唐文娟开始撰写调研材料,并向市卫生健康委和市教体局提出医教结合共同呵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为了建立起规范专业的心理干预机制,她多次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商讨合作细节。2021年12月,市教体局与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起我市青少年心理问题医教结合的转介联动工作机制,为学生打通了心理问题转介绿色通道,让更多的孩子能够积极治疗。
“看到一个个被心理问题折磨的孩子能够接受专业治疗,健康快乐地重回校园,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代表为人民的幸福感、代表履职的成就感。”唐文娟表示,未来,自己会继续“坐”到群众板凳上,“想”到群众心坎里,“干”到群众家门口,做一名履职尽责的人大代表,守住心之所向,用行动践行担当。(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梦琪)
王正龙:唯实唯勤担使命
共美家园人大代表联络室,王正龙(左二)提出优化物业管理建议。
“我们要做好老旧小区改造社会治理的后半篇文章,进一步优化物业管理,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红塔区共美家园人大代表联络室,市人大代表、凤凰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正龙就优化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提出了建议。
党委工作中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人大代表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共美家园人大代表联络室成立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与群众的联系,构建起党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切实解决老旧小区改造的堵点、痛点,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王正龙介绍,该人大代表联络室是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成立的,主要由辖区人大代表组成,一方面方便代表听取群众心声,了解居民诉求,解决群众“心头病”,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人大代表履职的工作效率,尽快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办好。
共美家园老旧小区改造的每个环节都关系着居民的生活,牵动着小区住户的心。针对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题,街道广泛听取民意,就居民最关心的物业管理和停车位收费等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进一步调整优化管理方案。王正龙表示:“老旧小区改造实际上平衡了各个小区的资源,大家能享受的设施和服务也会更多。在物业服务管理上,我们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在不增加生活成本的前提下,引进更加优质的物业服务小区居民。”
同属凤凰街道的灵秀社区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王正龙关心重视灵秀社区的发展增收问题,通过乡村振兴项目对闲置的100多亩集体台山台地进行改造,盘活资源,引进诸如“妮娜皇后”等高端葡萄品种进行种植,积极探索发展观光旅游及采摘体验农业,为社区增加了一条增收致富渠道。另外,针对灵秀社区小三家村缺水,每年干旱季无水可用的情况,王正龙多次深入调研,先后协调扩建了蓄水池,实施自来水厂大红坡供水站提水补给工程,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王正龙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尽心尽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凤凰街道工作亮点频现:灵秀社区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省级森林乡村;高龙潭社区、葫田社区、广场社区获评云南省卫生村;葫田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高龙潭社区、葫田社区被评为玉溪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社区被评为红塔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凤凰街道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获“2021年度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称号。
作为人大代表,王正龙认真履职,先后提交了多份高质量的建议,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回应。“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从人民中来,为人民代言,力求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的关怀、政府的温暖。”王正龙说。市人代会召开在即,王正龙准备了对玉溪青花瓷文化产业扶持发展的建议,希望进一步加大对玉溪青花瓷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实现玉溪青花瓷文化与旅游消费新业态同频共振、长效发展。(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燕超)
刘桂仙:用法槌敲响正义之声
刘桂仙(中)认真倾听陈述。
“由于对本案原告的转账是否应认定为借款存疑,请原告本人尽快到法院处理,待核实转账性质后择期宣判,休庭……”2022年12月13日上午,易门县人民法院五法庭,市人大代表、行政审判庭副庭长、一级法官刘桂仙郑重地敲响法槌,结束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
工作27年来,刘桂仙坚守在民事、行政、执行等一线岗位,始终把对党忠诚、执法为民、司法公正、清正廉洁体现在每一个案件的审理执行中。近年来,随着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刘桂仙在工作效率和工作方法上下足功夫,通过吃透案情、针对案件焦点展开审理等方式,快捷高效准确地处理每一起案件,年均办案高达300余件,办案质效居全院速裁团队之首。
为工作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她甘之如饴。“当事人愁眉不展的脸上绽开笑容,反目成仇的双方冰释前嫌,原先势不两立的夫妻重归于好,农民工拿到自己的血汗钱,无助的老人老有所养……这一幕幕动人的场景,让我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对法官工作的热爱和真挚的为民情怀,是刘桂仙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业绩的动力源泉。“每一次法槌敲响就意味着我又扛起了新的担子,但让手中的法槌敲响正义之声、和谐之音,是我无怨无悔的追求。我要尽己所能,让‘和谐、公平、公正’这一法的精神在每个个案中都闪烁出圣洁的光芒。”刘桂仙语气坚定地说。
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连续三届担任市人大代表以来,刘桂仙主导撰写建议7件,涉及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土地执法、青少年普法、非法借贷等社会民生和法治建设领域。其中《关于完善土地法律法规、强化土地主管部门执法的建议》有效助推了土地违法行为消除在萌芽阶段;《关于加强公职人员涉执行案件联动协调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制定出台相关规定促使涉案公职人员积极履行义务,为推进“法治玉溪”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人民法官为人民,人大代表为人民。我将厚植为民情怀,永葆为民初心,努力践行人民法官的光辉誓言和人大代表的职责使命,不负组织重托,不负人民期望。”采访结束后,刘桂仙又急匆匆地到办公室处理案件。平凡的岗位上,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振奋人心的语言,只有她默默耕耘的身影。(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诗)
杨博: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
杨博在开展日常工作。
冬日时节,新平县新化乡六竜村依施河两岸的番茄大棚密密匝匝延伸到山脚,市人大代表、新化乡党委书记杨博在这里忙碌地查看农业供水管网和智能水表运行情况。
“挂满枝头的番茄其实是水改的‘硕果’。”杨博介绍,今年是六竜村种植番茄的第二年,2021年5月,全乡启动依施河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将种植养殖规模连片的6000亩核心区作为试点先行区,目前水改已初见成效,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农业用水难题,村民开始发展番茄等冬早蔬菜种植,尝到了增收的甜头。
在新化乡,“要致富,先修路”前还得加一句“要致富,修水利”。在调研走访、倾听民意过程中,杨博深切感受到全乡产业发展被农业用水“卡脖子”的困境:位于绿汁江南岸的新化乡耕地面积达10万亩,但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乡,新化素有“十年九旱”之说,水资源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用水需求,已建好的部分水利设施有人建无人管,无法保障高效使用;同时,部分村组出现前端浪费末端无水的情况,群众需到几公里外的水源点拉水,还会因抢水、争水引起矛盾纠纷,农业灌溉用水难一直是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拦路虎”。
破解农业用水难题成了上任伊始的杨博面临的首要任务,她和乡干部一起深入村组,坚持问题导向,倾听群众意见,集思广益寻找有效解决措施。经过细致调查研究,结合新化乡的农业用水现状,全乡干部群众一致认为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才能解决农民的用水之痛,才能让反季节蔬菜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长久以来,村民用惯了“免费”的水,该如何让他们接受收费的水?在改革启动前,杨博和乡党员干部一道深入改革涉及的村组调研,先后组织召开两轮群众“一事一议”会议,把水改前后的水账面对面算给群众看,争取群众支持;针对部分农田水利设施重建轻管问题,在杨博带领下,新化乡探索实施“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用水户”合作模式;在农业用水管理方式上,通过安装智能水表和核定水量的方式,用IC卡充值后实现刷卡取水,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在管理上,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管,实施农业水价改革和村集体经济增收联动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如今,杨博带领党员群众力推的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水改试点先行区内农业用水已开户640户,用水系数由0.4提高到0.7,年用水量较往年节约30万立方米,蔬菜种植面积从改革前的1200亩扩大到3250亩,今年农业总产值较往年均值增加6000万元以上。
“既然选择了基层,就要风雨兼程。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将继续深入群众、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为民代言,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传声筒’”。杨博表示,在今年两会上,自己将结合岗位职责,准备涉及反季节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希望进一步做好新化乡蔬菜种子端和销售端配套服务,加快建设育苗工厂、蔬菜交易市场,建立电商销售体系,助推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发展。(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瑞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