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至30日,春节刚刚收假,省委书记王宁参加完省委、省政府2023年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暨开工推进会,就马不停蹄地从昆明直奔昭通,深入当地乡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一路上,他尤为关注农民群众特别是脱贫人口的增收情况。
1月31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王宁强调,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稳政策稳投入稳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上下功夫,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
昭通为何成为兔年调研第一站?
省委书记关注的目光
为何落在农民增收上呢?
雷桐苏 摄
曾经,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原因,云南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而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昭通,则是云南脱贫攻坚必须啃下的“硬骨头”。2014年全市600多万人中尚有贫困人口185万,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摆脱贫困,成为云南各族群众孜孜以求的梦想。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云南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胜利。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看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丰收的笑脸 国福祥 摄
2022年7月,在“中国这十年·云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书记王宁表示,到云南工作以来的9个月时间里,看得最多的是脱贫地区,听得最多的是脱贫攻坚故事。
田间地头拉家常,走村入户察民情,省委书记王宁将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脱贫人口增收放到了全省三农工作的重点上,多次在全省大小会议以及调研时强调。
要制定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脱贫群众收入。
——王宁2022年2月11日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把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为了脱贫户增收作为鲜明导向,抓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脱贫群众收入,力争用2年的时间基本消除人均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家庭。
——王宁2022年3月30日在省委常委会会议上指出
要把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为了脱贫户增收作为鲜明导向,尽最大努力增加低收入群众收入。
——王宁2022年6月28日至29日在红河州调研时指出
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把一切为了农民增收、脱贫户增收作为鲜明导向,着力守底线、抓增收、促振兴。
——王宁2022年10月27日至28日在曲靖市会泽县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指出
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把一切为了农民特别是脱贫户增收作为鲜明导向,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
——王宁2022年11月22日至23日在中共云南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指出
把一切为了农民特别是脱贫人口增收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和鲜明工作导向,总结成绩经验,查找问题短板,防范化解风险,进一步抓实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
——王宁2022年12月12日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指出
……
2022年以来,云南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动脱贫地区加快发展,部署实施了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力争用2—3年的时间,脱贫人口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回看昭通——
2021年1月,经过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攻坚冲刺,昭通185.07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12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昭通这个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高质量交出了脱贫攻坚“昭通答卷”。
昭通市镇雄县大地安置点 图源:云南日报
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昭通是全省农业大市、人口大市,脱贫人口基数大,必须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位任务,千方百计增加脱贫群众收入,才能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红线。昭通的工作做好了,对全省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2022年以来,昭通市继续落实精准帮扶措施,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常态化加强“三类对象”监测帮扶,风险消除率提升至71.3%。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5.7%、达1.32万元。
●3个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建成投入运营,乡村振兴25个示范乡镇、89个精品示范村、639个美丽村庄和新一轮11个先导工程全面启动建设。
●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成效明显,上海到位东西部协作资金6.6亿元,定点帮扶单位引进项目125个。
●易迁后扶、农民增收、绿化美化、村级集体经济混合股份制改革和镇雄县转移就业、巧家县志智双扶、威信县促农增收等经验和做法,被省委办公厅、省委改革办在全省推广。
昭通市昭阳区洒渔镇红苹果映出村民甜美的日子 沈迅 摄
不只昭通,作为云南省人口大县的曲靖市会泽县,也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初冬时节,会泽县娜姑镇云雾缭绕,“白雾”牌坊若隐若现。在白雾村、乐里村蔬菜种植基地,3000多亩娃娃菜长势喜人,100多名工人忙着割菜、装筐、搬运、装车……在朝阳映照下,万亩蔬菜基地一派繁忙,白雾村群众正在为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脱贫后的白雾村坚持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中心任务,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分层分类实施增收措施,努力实现农民增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历史文化名村闯出增收致富新路子,迎来振兴发展新生机。
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 会泽县文联、会泽县融媒体中心、会泽县娜姑镇人民政府 供图
2005年以来,白雾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带动72户农户户均增收5400元。同时,深度挖掘农耕文化、马帮文化等文化元素,举办石榴文化节、重走铜运古道等活动,年接待游客12万余人,带动35户农户发展手工、网店等产业,户均增收4500元。
白雾村党组织抓产业、促增收的做法得到了王宁的点赞。今年省两会期间,他参加曲靖市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总结推广这一经验,复制形成更多的“白雾村”。
以上事例,只是云南省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云南省相继出台文件,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组织编制《云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2021—2025年)》,调整完善省级领导挂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方案;
●出台《云南省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办法(试行)》,推动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理、登记确权工作全面开展;
●相继出台《关于巩固脱贫成果和完善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已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
●《云南省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把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鲜明导向,提出在巩固拓展经营净收入和全力扩大工资性收入方面重点发力,到2022年、2023年、2024年,力争全省农村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之比,由2021年的0.75:1分别提高到0.77:1、0.8:1、0.85:1,年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在具体实践中,全省各地紧扣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党支部为引领、以企业为纽带、以产业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机制为保障的农民增收工作机制。
晋宁区二街镇鲁黑村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短短3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4倍;弥勒市竹园镇绿水村打造“一村一品”,推进香椿种植规模化、品牌化发展,2021年4月以来,户均年增收15万元左右;梁河县大厂乡回龙寨村以茶产业为依托,走出了一条致富路,2021年人均收入达1.83万元……近年来,全省各地基层鲜活的农民增收案例不断涌现。
绿水村村民采摘四季椿 弥勒市委宣传部 供图
2022年底,云南发展答卷收获了用干部的辛劳汗水换来的幸福指数——
● 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9%
● 全省2.8万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共带动163万户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持续增收
● 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47元、同比增长6.7%,高出全国0.8个百分点
……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把为民造福、为民谋利、为群众过上好日子
作为最大的政绩
在新的赶考路上
云南初心如磐
面向未来,云南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决定》提出,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基地,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完善支持返乡劳动力就业创业政策,开发就业服务“大数据”平台,完善就业供需匹配、指导、服务链条,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促进农民增收这一大事再次进行了部署。会议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要抓好五方面重点任务,其中一方面就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也将促进农民增收纳入了重点工作,提出要全力促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5%、15%以上。
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
新一年新的工作部署
让促农增收的动力更加强劲
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华坪县芒果种植基地 和茜 摄
此次昭通调研,省委书记王宁强调——
“要抓实抓细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找准主导产业,引入市场主体,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要求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话语中讲方法、讲效率、讲质量的导向
一以贯之
锚定目标苦干实干的工作要求
一以贯之
这个要求不只是针对昭通各级干部
更是对全省各地干部的
谆谆嘱托和殷切希望
风物长宜放眼量。让农业增效有路,农民增收有方。1月31日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
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抓好市场主体培育、绿色基地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质量品牌建设,探索数字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庄园农业、节水农业、庭院经济等农业发展的多种方式,走现代化、设施化、高端高品质的农业发展路子。
乌蒙山区凛冽的冬意里
已经孕育着春天的气息
而放眼云岭大地
新的气象正在呈现
新的变化正在发生
策划:刘晓颖 曹璐
撰文/编辑:马正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