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澄江,有一抹蓝,点缀在山水间,格外耀眼。
蓝莓鲜果。
在每一个蓝莓基地,一串串犹如蓝宝石的蓝莓缀满枝头,摘一颗放进嘴里,汁水丰富、口感清甜。经过多年发展,蓝莓已成为澄江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为从源头治理抚仙湖径流区内的农业面源污染,2004年,澄江市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进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的蓝莓进行试验种植。从2004年初引进千株试种只成活两株,到现在的1.1万亩,历经近20年发展,蓝莓产业已成长为一个年产值约5.8亿元的新兴产业。
在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澄江市打好“绿色食品牌”,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把蓝莓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推进“一县一业”工作,不断提高蓝莓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蓝莓种植实现了从1.0版本向4.0版本的跨越,点燃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推动澄江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蓝莓种植渐成规模
成熟的蓝莓被工人们采摘、包装,通过冷链车发往省外。
近日,记者走进蓝莓种植基地,只见整齐排列的蓝莓树长势良好,一簇簇颗粒饱满、色泽纯正的蓝莓缀满枝头。成熟的蓝莓被工人们采摘、包装,通过冷链车发往省外。
今年春节期间,澄江市的蓝莓因成熟早、品质好,与其他地方的蓝莓错峰上市,因此每公斤批发价高达340元到360元,且供不应求,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澄江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6.4℃,常年降雨量为900毫米至1200毫米,相对湿度达76%,常年日照时数2414.8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比较适宜种植蓝莓。”澄江市蓝莓办主任、科协主席阮洪林介绍,因早熟、高品质等特点,澄江蓝莓在全国市场中获得了良好口碑。市场上,澄江蓝莓要比其他地方的蓝莓价格高5元至20元,给当地果农带来了良好收益。目前,已注册了“澄江蓝莓”地理标志商标,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2004年,澄江市为化解农业经济发展与保护抚仙湖的矛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进蓝莓替代大水大肥的蔬菜,最大限度削减农业面源污染。2008年,澄江蓝莓第一次投放市场,就受到消费者青睐。多年来,通过政策扶持、不断引进新品种、更新种植技术等措施,推动了蓝莓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2018年3月,澄江市抚仙湖径流区5.8万亩土地由政府统一集中流转,发展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作物,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为蓝莓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目前,澄江市有蓝莓种植户170余户、蓝莓种植企业6家,注册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15个、蓝莓种植合作联社1个、蓝莓种植协会3个、蓝莓加工企业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州(市)级龙头企业1家。
目前,澄江市累计种植蓝莓1.1万亩,实现年产值约5.8亿元,以鲜果销售为主,关联产品主要有蓝莓果汁、蓝莓酒、蓝莓果酱等。
从1.0版本向4.0版本迈进
“好品质不能只依赖先天条件,要想蓝莓持续保持稳定的品质,紧跟市场需求,就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去钻研和培育。多年来,澄江蓝莓种植技术不断升级,成立了蓝莓产业省级专家服务站1个,经常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先后引进2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种植,目前主要推广栽种的有4个品种。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引进新品种,不断更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种植。”阮洪林说。
澄江市近20年种植蓝莓的历史,经历了四个阶段,实现了从1.0版本向4.0版本的跨越。1.0版本是指2004年,引进种苗进行种植,品种单一,以传统的栽种方式种植,体量小、果形小;2.0版本,通过测土配方、改良土壤酸碱度,进一步提升了蓝莓品质;3.0版本,通过引入基质土,采用喷滴灌技术进行种植,实现果实大小均匀,市场反响良好;如今的4.0版本,则进一步改进了种植方式,通过设施化种植、精细化管理,实现无土、离地、全基质、全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蓝莓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结出的果实品质优异、口感上乘,而且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得到控制,亩产值由3.0版本的4万元提高到8万元至15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近20年的蓝莓种植中,围绕“早熟、高产、优质”目标,在品种选择上,通过优胜劣汰,逐步淘汰品质差、果形差的品种;在种植技术上,通过不断学习,引进先进种植技术,让蓝莓达到优质高产;在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严格把关、规范管理,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蓝莓。
今年,澄江市进一步拓展现代化、设施化蓝莓种植,新建了3000亩绿色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区,推广蓝莓露地全基质无土栽培,配套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等设施农业,建成蓝莓绿色有机发展长效机制,实现示范区蓝莓绿色种植,做到农业用水循环利用、化肥和农药等污染零排放。
水肥一体化设施,不仅让蓝莓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还让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得到控制。
在澄江绿瑾庄园蓝莓种植基地,记者看到整齐摆放的蓝莓盆栽连排成片,盆里连接滴灌滴头,控制室内设有操作台和水肥罐,基地工人只需在水肥一体机上设置好水肥流速和流量等,按规定打开按钮,就可以完成蓝莓灌溉工作,达到精准施肥。由于基质栽培水肥接收集中,不仅节水省肥,产出的蓝莓更是个头大、挂果率高、果品质量好,深受市场欢迎。目前,澄江市实现蓝莓基质栽培的企业共有6家。
成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
记者从澄江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近年来,澄江市根据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和地理气候特征,将蓝莓产业列入“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品牌化进行推进,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把蓝莓产业作为打造澄江绿色经济走廊、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抓手,辐射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小小蓝莓如今已成为澄江市乡村振兴的又一支柱产业。
云南云蓝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种植蓝莓5000亩,实现了蓝莓专业化、规模化、集中化种植,通过“公司+合作社”的种植方式,实现了“基地采摘+冷库+冷链运输”保鲜销售,从基地到冷库仅需30分钟。与此同时,随着蓝莓种植面积增加,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2022年,在云南云蓝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发展带动下,有固定就业岗位300余个、长期养护工800余人,高峰期采果工人每日近5000人,工人除了来自本地,还有附近州(市)。”云南云蓝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对外事业部负责人庄建英介绍。
除了云南云蓝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还有澄江市云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澄江绿瑾庄园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在特色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强大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蓝莓生产过程中需进行修剪、疏花和采果,蓝莓鲜果必须是手工采摘,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常规管理每8亩至10亩需要1人,采摘期平均每2亩至3亩需要1名采摘工人。种植蓝莓能吸收大量劳动力,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群众的就业压力。全市1.1万亩蓝莓在用工高峰期每天用工达1万人次,累计支付劳动报酬5000余万元。
打好绿色高质量发展牌
工人正在采摘蓝莓。
近年来,澄江坚持生态立市,确立大力发展品牌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蓝莓作为保护抚仙湖径流区生态环境的低污染作物之一,随着种植技术不断进步,向着全基质、水肥一体化设施农业发展,不仅提高了产品品质,同时实现了种植尾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循环利用,成为抚仙湖径流区实施生态保护、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样本。
蓝莓在同等条件下对土壤肥力要求较低,化肥、农药施用量比其他作物少。据统计,种植蓝莓在水、化肥、农药的用量上与种植蔬菜相比,化肥减量达四分之三,亩产值是蔬菜的2至3倍,实现了绿色、有机、高效发展。
为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近年来,澄江市以生态农业赋能绿色发展,采取“政府带动、企业联动、农户参与”的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蓝莓、烤烟、荷藕等低水、低肥、低污染农产品,凭借优越的地理和产业条件,以培育绿色食品为抓手,打造绿色品牌。目前,澄江市有2家企业的蓝莓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有机认证1家,农产品“三品一标”达46个。
澄江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刘雨介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澄江市加快打造“绿色、有机食品牌”“十大名品”等绿色品牌。2018年,“澄江蓝莓”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蓝莓鲜果经济价值大大增加。
“随着澄江蓝莓种植进入4.0版本,我们也在不断探索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之路,结合澄江蓝莓发展的气候、区位、品质优势,引进新品种、更新种植技术,推进绿色种植,打造绿色品牌,促使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提档升级,把蓝莓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来推进,形成云南蓝莓的种植中心、种苗中心、鲜果交易中心和技术扩散中心,以此提升产品影响力。”澄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锐光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品牌,助推蓝莓产业向绿色化、品牌化加速迈进,以蓝莓产业撬动“蓝色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目前,澄江市在蓝莓试验示范基地引进55台太阳能杀虫灯,对上千亩蓝莓进行虫害防治。1台太阳能杀虫灯的防治面积在30亩至50亩,每到晚上,太阳能杀虫灯就会自动亮起来吸引周围的害虫,并将其杀死。据统计,太阳能杀虫灯一晚上可诱杀4万只害虫,平均防治效果达90%。
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澄江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距昆明市中心城区52公里、呈贡新区20公里,随着昆明绕城高速公路和呈澄高速联络线的建成,澄江与云南各地的交通连接更加便捷,为蓝莓的销售和流通提供了更大便利。目前,除了蓝莓鲜果销售,还有蓝莓酒、蓝莓果汁、蓝莓果酱等深加工生产线,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延长了价值链。
近年来,澄江市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坚持精准发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现代高效农业更多更好惠及农民。
“十四五”期间,澄江市按照云南省委、玉溪市委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一二三”行动,“一”即“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二”即种子端和电商端,“三”即农业生产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严格落实“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具体措施,坚持打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着力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升级,纵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现代农业体系。
在推动蓝莓种植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蓝莓变成真正的“致富果”,在促进群众就业、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云南昊海蓝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蓝莓产品加工企业。公司采用当地的蓝莓鲜果,经分拣清洗、破碎榨汁等现代化工序,加工生产出蓝莓白酒、蓝莓红酒、蓝莓果干、蓝莓果汁等产品。“我们拥有7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年产5000吨蓝莓果汁和1000吨蓝莓酒生产线,年加工蓝莓8000吨,实现产值500万元。”云南昊海蓝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斌介绍。
蓝莓通过自主销售、合作社购销、企业购销、线上销售等渠道进行销售,已有4家企业建立了网络销售平台,市场拓展到成都、重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在全国早熟蓝莓市场中占到80%以上市场份额。
此外,澄江市以发展庄园经济为核心,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形成集蓝莓育苗、种植、观光、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产业链,实现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中开拓出一个个抚仙湖之旅的亮丽景观,丰富了澄江市生态旅游内涵。
云蓝蓝莓庄园依托蓝莓基地,大力发展蓝莓生态种植,形成集蓝莓种植、采摘、观光、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链。
每年一到蓝莓采摘季,到澄江各个基地观光、体验的游客就络绎不绝,游客们穿梭在蓝莓树丛中采摘品尝、拍照留念。
“对现有的1.1万亩蓝莓进行提质升级、探索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之路的同时,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澄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同时,澄江市以蓝莓为媒,融合当地秀美的自然风光,探索蓝莓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子。我们将通过建设蓝莓交易市场、举办蓝莓节等,将蓝莓赋予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进一步推动蓝莓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延伸蓝莓产业链,促进蓝莓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打好蓝莓产业生态牌、经济牌。”李锐光信心十足地说。(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坤娱)
【短 评】
努力闯出生态农业发展路子
□ 一言
实施“一县一业”战略,是打造当地特色品牌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的重要举措,而“一县一业”的核心在于特色,有特色才能体现优势,有优势才能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多年来,澄江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寻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路子。为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澄江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制定正负面清单,发展生态保育型和环境友好型作物。蓝莓作为对土壤肥力要求较低、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比其他作物少的作物被引进种植,随着蓝莓产业的发展,不仅化解了农业发展与保护抚仙湖的矛盾,还成为抚仙湖径流区实施生态保护、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样本。而且,生态优势也成为澄江蓝莓产业的一大优势,澄江市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打出“绿色食品牌”,做大做强“澄江蓝莓”品牌,推进蓝莓“一县一业”发展,使之成为当地的一张绿色发展名片。
在近20年的发展中,澄江市以生态农业赋能绿色发展,采取“政府带动、企业联动、农户参与”的方式,形成了蓝莓产、研、供、销产业链条,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蓝莓产业生产格局。并通过延伸产业链,形成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子,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蓝莓种植技术更新迭代。在蓝莓产业发展中,品牌的打造、产业链的延伸,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小产品”不再是单一的小产品,而是成为支撑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大产业。
编辑:刘燕 审核:杨雪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