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改造工程完成后,利用基质栽培的月季花。
今年以来,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围绕花卉产业绿色高效发展,大手笔绘就蓝图,投资1000余万元,从设施农业提档升级入手,通过科技赋能,强势打造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对650亩花卉基地大棚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改造,推动花卉生产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绿色、高效、智能、精准’是我们企业对现代农业的定位。”公司总经理董春富说,传统农业大水大肥的生产方式与杞麓湖保护冲突越来越大,花卉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走环境友好型路子,只有改变粗放式管理经营方式,才能使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第一车间”着手发力,对650亩花卉基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公司行政主管郑雅方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公司对传统土栽模式进行绿色、高效、无土栽培和水肥一体化改造,同时安装数字化设施,目前已完成80%的工程,4月份可全部完成改造。”
改造完成后,浇花用水可实现100%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无污染,同时节肥30%、节水40%。“实施无土栽培改造后,与传统土栽模式相比,平均每亩鲜切花产量由原来的5万枝增加到14万枝,平均亩产值由原来的8万元增加到20余万元,花卉品质大幅提升,A、B级鲜切花较改造前提高8%左右,650亩花卉基地全部改造完成后,公司减少人工成本20%左右。”郑雅方坦言。
据了解,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玉溪市大数据物联网示范基地,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投入,对传统农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目前,公司以鲜切花种植作业指导系统为核心,通过温室内的全自动智能精准水肥一体化系统、控温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虫情监测系统和小型气象站等辅助设备,实现精准种植和智慧管理,建立数字干预植物生长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就能按照市场需求,精准控制花卉的生长周期和上市时间,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郑雅方说。
通过数字化改造的花卉基地,智能温室的各个角落都分布着不同用途的监测传感器,各种监测设备和软硬件设施如同“智慧保姆”,对鲜花生长所需的水、土、光、热、肥等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利用实时监测的传感在线数据和相关花卉生长的历史记录数据,再根据花卉当下的生长情况,“智慧保姆”精准照顾鲜花的“日常起居”,“渴了”浇水、“饿了”施肥、“热了”通风、“冷了”保温。
目前,通过数字化改造,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花卉生产,前端已实现了绿色、高效、无土栽培和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喷灌,后端实现了鲜切花智慧分拣,全程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和全程可追溯。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佳 曾梦琪 文/图)
编辑:陶晓兰 审核:攸莉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