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截至2022年10月底,玉溪拥有160户高新技术企业,1310户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0户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0个省级专家工作站,78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04个国家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2个国家和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星创天地。不断涌现的创新主体成为玉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引擎。
目前,玉溪与国内3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科技创新合作关系,与省内10所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合作。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39项科技创新项目合作,成功举办“中国院士玉溪行”、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生物论坛、“一带一路”数字科技文化节等高层次科技创新交流活动。深化科技交流合作,汇聚八方创新资源,为玉溪打造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市科技合同成交额23.4亿元,位居全省第二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2件。10年来,全市累计投入科技经费超过4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0.35%提升到1.14%。
□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雯霖 文/图
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打破国际垄断,数字孪生透明工厂入选世界5G大会十大创新案例,国内首创天然微合金铁粉生产技术,云计算首开对外输出服务先河……
10年来,随着新型烟草原料、生物疫苗、稀贵金属提纯、品种培育及数字技术应用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为玉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擦亮国家创新型城市名片持续注入新动能。
“十四五”期间,玉溪增加创新投入,累计投入研发资金52亿元,年均增17.3%。优化创新生态,实现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13%以上……
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创新发展道路,玉溪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确立创新思路是实施创新行动的先导
注入数字动能的云南腾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达”)实现了生产可知、可管、可控,正着力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回望走过的创新之路,董事长杨艳春深有感触地说:“思路决定发展格局,选择决定转型路径,决心决定升级成败。”
云南腾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设备运行监控看板。
透过腾达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和杨艳春的创新感悟看到,创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确立创新思路是实施创新行动的先导。
腾达的创新发展犹如一块亮丽的色板,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与腾达一样创新发展的企业,才拼接出玉溪这块色彩丰富的创新版图。在这块创新版图上,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成为玉溪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新路径的主基调。
沿着这一创新思路,从2018年4月入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到2022年1月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科技部评估并转入巩固提升阶段。历时近五年时间,从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到制定实施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系列政策措施,玉溪坚持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统领,全面优化创新生态。
从提升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再到搭建提升院士专家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玉溪坚持以创新为载体、建设为依托,着力提升创新实力。
紧扣服务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集聚创新力量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包括卷烟及配套、绿色钢铁、有色稀贵金属、高原特色农业在内的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包括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数字产品制造在内的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玉溪坚持以科技服务产业为牵引,持续赋能经济发展。
立足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深化与国内外科技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玉溪坚持以强化区域协同为抓手,不断集聚创新资源。
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创新发展之路,玉溪将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科技创新治理,促进创新协调融通,全方位推进创新型玉溪建设。
到2025年,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和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环境日趋完善,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这是玉溪描绘的创新发展新版图。
在这幅创新发展新版图上,创新主体有活力、创新发展有动力、创新体系有支撑力,综合创新能力和水平排名全省前列,努力成为滇中地区重要的创新极和科技创新新高地。
以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目标,以科技赋能重点产业升级和重点领域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县和高新区建设为抓手,着力夯实创新基础,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环境,在增强科技人才吸引力、科技成果转化力、科技平台辐射力上实现新突破,依靠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玉溪将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催生发展动能,提升引领高质量发展支撑力。
构建创新生态是增强创新动力的保障
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森生物”)之所以能成为玉溪生物医药产业领军企业,在解析“沃森密码”透视“沃森效应”时,董事长黄镇道出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只有搭建高端科研平台,打造人才方阵,构建创新生态,才能澎湃创新发展动能。
走向世界的沃森生物和其科研领军人黄镇走过的创新创业之路,明确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是形成创新动力的保障。
沃森生物构建创新体系、打造创新生态、澎湃创新动能,是玉溪10年来聚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深化科技评价改革、优化创新发展环境、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持续推进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创新生态、提升区域创新整体动力的一个缩影。
制定《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推动创新生态建设顶层设计政策。实施《玉溪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项实施细则》《玉溪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项目管理的措施。玉溪着力完善创新政策体系,优化创新体制机制。
出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小微―科小―高新―领军”企业培育成长体系。实施《玉溪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构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支撑体系。落实《玉溪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拓展科技创新融资渠道。玉溪着力加大政策支撑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制定《玉溪市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云南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玉溪市创新创业团队引育专项实施细则》,完善高精尖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机制,落实《关于完善玉溪市市校合作工作机制的通知》,推动政、企、院合作。玉溪着力推动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改革,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出台《玉溪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坚持常态化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集中示范活动,弘扬科技创新精神,开展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落实《关于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的工作措施》。玉溪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大力集聚科技创新要素。
党的二十大作出关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为玉溪进一步构建创新生态、增强创新动力提供了指引。激励创新制度体系和政策法规更加健全,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价值得到更大体现,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将成为玉溪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的着力点。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强化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化科技体制和科技评价改革,建立完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探索建立部门间政策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激励和监管政策的协同配合,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玉溪将通过健全新型科技创新体制,强化科技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玉溪将依托“科技入滇”平台深入推进“科技入玉”活动,推动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入驻落地。强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创新平台建设水平,引进突破重点产业技术的高层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强化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提高研发经费投入。
玉溪将立足充分发挥各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引领作用,扩大国内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壮大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补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推动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提档升级,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新进展。
实施创新赋能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动能
“这条由现代通信和数字技术支撑的智能生产线比传统生产线设备利用率提高了40%以上。”云南太标集团副总经理陈国锋指着正在工作的FMS柔性生产线说,“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建设8条这样的生产线,满足小批量、多规格生产要求。”
云南太标集团FMS柔性生产线。
透过云南太标集团科技创新应用场景看到,在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玉溪中,创新赋能是推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动能的重要支撑。
围绕提升创新赋能产业发展能力,10年来,玉溪在创新热土上着力建构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汇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截至2022年10月底,玉溪拥有160户高新技术企业,1310户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0户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0个省级专家工作站,78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04个国家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2个国家和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星创天地。不断涌现的创新主体成为玉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引擎。
截至2022年10月,玉溪人才总量达到32.5万人。全市拥有7名国家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8名省级“两类”人才,4个省级创新团队,5个柔性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199名市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87名有效期内科技特派员。育才引智集聚创新英才,为玉溪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保障。
参加2022年“中国院士玉溪行”的院士专家参观张兴栋院士工作站。
截至2022年10月,玉溪与国内3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科技创新合作关系,与省内10所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合作。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39项科技创新项目合作,成功举办“中国院士玉溪行”、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生物论坛、“一带一路”数字科技文化节等高层次科技创新交流活动。深化科技交流合作,汇聚八方创新资源,为玉溪打造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2022年10月,全市科技合同成交额23.4亿元,位居全省第二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2件。10年来,全市累计投入科技经费超过4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0.35%提升到1.14%。
创新赋能让玉溪有足够的底气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锁定2025年打造3个千亿级产业和7个百亿级产业目标,选准10个优质细分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标杆、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为玉溪进一步实施创新赋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玉溪将以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新能级为主线,以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目标,加快科技创新发展主阵地建设,围绕打赢十个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为构建开放、创新、融合的产业生态,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提供有力支撑。
玉溪将通过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及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引领支撑作用,激发各级各类创新人才创新动能,投入到打造烟草产业升级版、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绿色钢城、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有色稀贵金属产业创新发展新区、数字产品制造业全产业链示范区、绿色建材产业集群、风电装备全产业链基地、新能源电力装备零部件生产加工基地、智能电网设备产业基地、高原特色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高地、优质铸造和知名数控产业基地建设中,加快推动现代化玉溪建设。
短 评
创新赋能现代化建设
□ 雨林
新发展理念创新居首位,创新驱动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创新发展要求,审视玉溪10年创新版图,看到确立以建设和巩固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创新发展理念,是加快建设创新型玉溪的根本保障。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实施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统领,全面优化创新生态;以创新载体建设为依托,着力提升创新实力;以科技服务产业为牵引,持续赋能经济发展;以强化区域协同为抓手,不断集聚创新资源在内的一系列创新行动,是推进创新型玉溪建设的有效路径。
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大部署,回望玉溪10年创新之路,看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强化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化科技体制和科技评价改革,是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的重要保障。
立足健全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着力完善创新政策体系,优化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加大政策支撑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着力推动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大力集聚科技创新要素,为玉溪构建创新生态、增强创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部署,总结玉溪10年创新经验,看到在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玉溪中,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是增强现代化建设动能的重要保障。
紧扣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全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标杆、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构建千百亿产业发展新格局,着力建构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汇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动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是玉溪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