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图片
  3. 正文

致敬“她力量 ”绽放“她风采”

编者按:我们身边,从来不乏美丽的身影,她们以辛勤的汗水、不懈的奋斗,书写出精彩的人生故事。在第113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本报推出特别策划,将目光聚焦我市不同领域、不同经历的女性,以“真故事、真情感”展现新时代铿锵玫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靓丽风采,致敬“她力量”。

首页图片02(1)

图片设计:王雪峰

熊文兰:带着“新声”去北京

226366

  3月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灯光璀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全国人大代表们走进人民大会堂,齐聚一堂、共商国是。

  “大家放心,我们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党中央都记在心里!”玉溪市峨山县岔河乡文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熊文兰,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深受触动,她格外关注民生和乡村振兴方面的内容。“我们脱贫村刚刚摆脱贫困,发展基础还较为薄弱,离不开国家、社会等多方面的倾力帮扶。”

  自2004年进入文山村委会工作近二十年间,熊文兰参与并见证了文山村从省级贫困村走向整村脱贫摘帽,产业由单一迈向多元发展,村集体经济从“零”收入到2022年的31万元等发展历程。然而,在实地走访中,熊文兰深感作为山区、农业县的峨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仍然制约着群众持续增收。对此她建议,“针对山区医疗卫生条件差、乡村医生没有人干的问题,希望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让百姓生活更幸福。”

  近年来,熊文兰所在的文山村大力发展中药材以及菜豌豆、四季豆等蔬菜产业,鼓励村民通过自己的双手走上增收致富之路。2022年,文山村人均收入达1.6万元。

李艳琼: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6 (1)

李艳琼到北京参加“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宣讲工作。 (图片由本人提供)

“尊敬的各位来宾,欢迎参观玉溪市聂耳纪念馆,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汉白玉雕像就是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众所周知,聂耳是玉溪人,是国歌的曲作者……”对于玉溪市聂耳纪念馆的讲解员李艳琼来说,每天向观众讲述“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不仅是她热爱的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深入挖掘“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背后的文化价值

大学期间,还是学生的李艳琼参加了玉溪大型舞剧《聂耳》的演出,为了呈现出深入人心的演出效果,李艳琼特地去网上搜集了很多聂耳的资料,这是她第一次主动了解聂耳。2007年大学毕业后,经过公开招聘,李艳琼进入玉溪市博物馆担任文博讲解员,2009年玉溪市聂耳纪念馆建成免费对外开放后,她又在聂耳纪念馆负责展厅讲解工作,从此与聂耳结下了不解之缘。

讲解员是连接展品和观众的纽带,通过讲解员的精彩解说,观众更容易明白历史的“话语”,听懂展品的“声音”。为了让聂耳生平全面真实再现,李艳琼积极参与聂耳纪念馆设计大纲、陈列布展,任何一件展品的位置布局、每一个板块的内容背景她都可以张口就来、倒背如流。除此以外,她不断扩充知识面,认真研究聂耳的成长经历,让历史“活”起来。没有工作任务的时候,李艳琼就会带上小本子一头扎进聂耳纪念馆旁的图书馆,找到聂耳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学习,遇到以前没有见过的知识点,就用小本子记录下来,补充到她的知识库中,在下一次讲解的时候娓娓道来,变背诵为交流,变灌输为互动。

“去到当时热闹繁华、灯红酒绿的上海后,聂耳没有出去消遣娱乐,而是把大量时间用在学习和创作上,规定自己每天要练习8个小时的小提琴。”李艳琼说,每当向观众讲到这一部分内容时,自己也时常被聂耳的精神所感动、激励,以此来提醒自己保持自律,持续学习。此外,李艳琼认为讲解员还应特别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包括声音和语言的运用、重大讲解礼仪规范、应急处理能力等,力求每一次讲解都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让自身也成为一道风景,让讲解更具吸引力。

把“服务群众 因人施讲”贯穿于每一次讲解中

一身端庄得体的职业装,挺拔的身姿,面带微笑与观众交流,这是李艳琼最常见的形象。从业16年来,她始终把“服务群众 因人施讲”贯穿于每一次讲解中。每次讲解前,李艳琼都会对要接待的观众进行全方位了解:他们从哪里来,年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是什么,此次参观的目的是什么……

“只有足够了解你的观众,才能更好地为他们讲解。”李艳琼说,如果是给学生讲解,她会以引导启发为主,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语调,把讲解的侧重点放在聂耳勤奋读书、热爱祖国方面;对于普通观众,则主要以聂耳的生平和背后有趣的故事为主,带领大家感受聂耳为国而歌的爱国主义情怀;遇到专家学者,讲解内容则更多会涉及一些专业性知识,同时通过和专家的沟通交流,把新的知识补充到自己的知识库中。就是这种时时以观众为中心的工作态度,让李艳琼的讲解更温馨、细致,具有亲和力。

李艳琼坦言,刚开始讲解的时候很害怕观众提问,担心回答不出来没面子。但是如今特别希望多和观众互动,自己已经把观众提问当做一种知识拓展的途径。有一次,李艳琼正在讲聂耳读书的故事时,一名观众突然提问:“聂耳当时就读的昆明县立师范附属小学现在还在吗?叫什么名字?”没有准备的李艳琼当时就愣住了,她只能留下这位观众的联系方式,承诺稍后回复。过后,她积极查阅资料、咨询专家,终于找到了答案。如今,她能自信地告诉观众,聂耳当时就读的昆明县立师范附属小学现在还在昆明,改名为长春小学。

当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讲述者和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从业16年来,除了做好讲解工作,李艳琼还积极参与文博资料收集整理、聂耳文化宣讲、讲解教学培训等。连续多年受邀到市委党校宣讲《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到学校进行专题课程教学,参加庆祝建党百年国家级省级红色故事讲解比赛,还加入了聂耳和国歌研究会,用心用情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李艳琼经过层层选拔,被抽调到北京参加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成为云南单元首席讲解员。在北京展览馆向前来观展的领导和观众介绍十年来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成效,以及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感人事迹。单独接待中央、国家机关、驻京部队、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约500场次,观众人数达30多万人次。

多年努力,荣誉也随之而至。李艳琼先后获得云南省“十佳讲解员”称号、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云南赛区金奖和全国一等奖、“云南省金牌讲解员”等荣誉称号。“‘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激励我拼搏奋进,让我找到了讲解的真谛和工作的自信。”李艳琼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红色讲解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不忘初心使命,继续当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讲述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使观众通过自己的讲解,真正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玉溪、热爱玉溪,助力我市打造聂耳和国歌品牌,让玉溪这座城市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汤思琪)

师艳:阳光总在风雨后

7

师艳正在晾晒酱排骨。

“2009年,我公公突发脑溢血,需有人陪护。 2022年11月,丈夫又因脑溢血倒下,而儿子刚刚进入职业中学……”忙着赶制酱排骨的师艳讲述。近日,记者走进红塔区研和街道可官社区第七党支部书记师艳家中,聆听她用酱排骨撑起整个家庭的故事。

从家庭主妇到社区女干部

师艳,1983年10月出生于红塔区研和街道宋官社区。2005年,22岁的师艳嫁给丈夫师国庆。“当时这个家里就只剩公公和丈夫了,我婆婆已经过世,丈夫的姐姐也已经嫁出去了。”师艳回忆道。2006年生下儿子后,她开始了每日居家带娃的生活。2009年,她公公突发脑溢血,需有人陪护。在丈夫的姐姐和夫妻二人的共同照护下,公公逐渐站了起来,能自己简单地种点蔬菜、做饭等,实现生活自理。看着公公一天天好转,儿子渐渐长大,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让师艳感到无比幸福。

在家带娃的师艳不忍靠货运养家的丈夫太辛劳,她也通过打零工、做美容补贴家用。日复一日,周边的居民都盖起了小洋房,师艳与丈夫也开始计划翻盖住房。2018年,儿子小学毕业后,有着一手好厨艺的师艳与朋友去了昆明,在某工地附近承租店面卖起了快餐。

2020年疫情来袭,生意越来越难做。2021年某天,师艳得知她当选为可官社区第七党支部书记。在外奔波了3年的师艳,感受到了乡邻对她的信任和期盼,她决定收拾整理后返程回乡。师艳返乡后,在承担小组事务的同时,继续过起了操心建房、带娃、照护老人的生活。

“没想到居民会那么信任我,会在多年后选我当党支部书记。当选后,我觉得肩上的担子突然变重了。外面再好,始终都是漂泊,家里虽普通,但踏实,而且大家都需要我。”师艳说。

“小组是全市经济社会中最小的单元格,可官社区七组有220多户650名居民,但是我们都渴望能跟上全市经济发展步伐,实现兴旺富足。”师艳说。回到老家后,师艳一头扎进小组事务中。土地整治、接通自来水等工作是师艳心头惦念的事;每日东家进西家出、奔忙田间地头是她的日常。怎样让整个小组跟上全市经济发展步伐,成为师艳心底长期思考的问题。耿直的师艳成为最小单元格里的女干部,乡邻最信赖的人。

柔弱肩膀扛起家庭重担 

2022年11月6日,对于师艳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那天晚上,因为身体不适,师艳早早地把电话调为静音,便睡下了。时至夜里11点多,师国庆的车友一直打师艳的电话都没有人接。等到几个发小赶往师艳家中,敲开门告知她师国庆不会动的消息时,师艳还不敢相信:作为一名“硬汉”的丈夫,工作时需用很长时间等待装货,他应该是累坏了……

等师艳和发小们一起开车去到师国庆装货的地方,看见救护车时,师艳眼前一片漆黑。“得知师国庆被确认为脑溢血,我觉得太不真实、太突然了。我满脑子都是明天要不要去弄个炸洋芋卖卖?去摆个早点摊……如何求生存的焦虑让我整个人都不正常了。”师艳的想法才说出来,就被朋友们否定了,他们一致建议她把平日的厨艺拿出来,制作一点酱排骨、腊肉卖卖试试。

随后,安顿完丈夫的师艳忙于往返农贸市场,选材、买作料、买器具等,尝试着制作她拿手的酱排骨、腊肉。

“当时我心想,如果大家尝过后不喜欢这个口味,我以后就只能另谋出路。但那种要让公公和刚刚入院的丈夫继续治疗的念头,在我心里特别强烈。”师艳说,“只有丈夫站起来了,这个家才有希望……”

15天后,师艳制作的第一波酱排骨、腊肉可以食用,就被身边的亲朋好友一抢而空。师艳心底明白,那都是大家对她的支持和鼓励,她又感激又矛盾。

师艳说:“我怕大家都是为了帮我才来买我的东西,帮一次是可以的,但谁会为了帮忙不断地花这些钱。”

几天后,师艳陆续接到了大家要复购的电话,她的眼角湿润了。“我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这个口味。”师艳说,从每日制作几十市斤到上百市斤,她的手艺得到了周边乡邻的认可,给公公和丈夫买药的钱、给儿子的生活费一点点积攒着……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会经历什么不好说,但无论经历什么,重新站起来很重要。我很幸运,有那么多的朋友和家人支持我、鼓励我。4个多月过去了,虽然我的丈夫还有一半身子不会动,身后还有一堆需要我处理的小组事务、一屁股等我去还的债、一个需要我供读书的娃和需要我照顾的公公,大家、小家我都没法舍下。都说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我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师艳说。

尝一口师艳制作好的酱排骨,香里带点甜,越嚼越让人回味。师艳问道:“有没有觉得有种爱的味道?”(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沈杰  文/图)

施云芬:在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9

施云芬选择通过创业成就自己,她经营的米线店每月营业额达15万元,并成功带动了10余人就业。

8年前,施云芬是一位全职妈妈。后来,她选择通过创业成就自己,经营了一家小吃店,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店铺面积从30平方米扩大到190平方米,每月营业额从2万元增加到15万元,并成功带动10余人就业。

创业从一碗米线开始

晨曦中,位于玉溪高新区龙潭路的漫赢豆腐米线店内,米线、卷粉、面条、豆浆等琳琅满目的早餐已准备就绪。老板施云芬——一个30多岁沉稳干练、秀外慧中的女子,正娴熟地在前台收银打票,随着客人的陆续增多,又转战到厨房忙碌着,舀汤、放豆腐、放肉、加上作料、米线下锅……两分钟后,一碗热气腾腾、美味诱人的豆腐米线出锅,食客们大快朵颐,尽情享受。

豆腐米线是这家店的招牌小吃,每天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别看这是一碗普通的豆腐米线,这是施云芬经过无数个版本改良而来的。“豆腐米线,顾名思义豆腐的选择很重要,我们仅豆腐就前后换了5次,后来又在杂酱的多少、鲜肉的加否、高汤的熬煮上多次尝试,最终才形成了现在的口味。”施云芬说。

施云芬是文山人,2006年嫁到华宁,婚后本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但慢慢发觉这样的日子很枯燥,于是选择到玉溪创业。创业初期,考虑到小吃成本低,施云芬决定开一家米线店。2015年,施云芬在小庙街租了一间30多平方米的铺面,店里只有两名小工,施云芬负责煮米线,其余两人负责收银、洗碗,由于味道好,每天一到饭点,小店里就挤满了人。但因初次开店没经验,施云芬只与房东签订了一年合同,合同到期后,房东便将店铺租给了别人。

坚持用好食材做出好味道

2015年底,施云芬在玉溪高新区龙潭路租了一间80多平方米的店面,用餐高峰期,10多张桌子都不够坐。

当记者问起客源不断的秘诀时,施云芬表示,只要食材好、服务好、干净卫生,就不愁没有客人。“我的厨房是开放式厨房,食材、卫生等一目了然,高汤全用筒子骨熬制,鲜肉也是选用最好的猪肉。”施云芬说,她从不把秘方捏在手里,店里的员工当天谁值班,谁就负责熬汤,用什么样的食材员工清清楚楚,如果连自己和员工都不吃的东西,又怎么能卖给客人呢?同时,为了保证食材新鲜,施云芬每天早早就去市场买肉买菜,有的商户劝她一次性多采购点,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让顾客吃到健康新鲜的小吃。

除了品质保证外,施云芬还做到诚信经营。2016年,市民王先生到店里就餐,不慎将装有3000元现金和多张银行卡的钱包遗落在店里,施云芬看到后,通过钱包里的信息找到失主,并亲自将钱包送到失主手中。还有一次,她在店里捡到了一个1000元的红包及一部苹果手机,也及时地归还给了失主。

回忆起创业初期的经历,施云芬说有辛酸也有收获。刚开店的时候,她自己在外租房与员工一起住,没有床,只能睡地铺。劳累一天回到出租屋后,还要炒杂酱,又呛烟又大,每天都是满身油渍。更让施云芬感到愧疚的是,当时女儿只有2岁多,每天只能窝在收银台下方的地板上睡觉。

虽然生意不错,但施云芬时刻提醒自己,创新很重要。为此,她常常亲自研制新菜品,现在店里除了米线外,还增加了豆沫汤圆、盘溪木瓜水、炒饭、炸洋芋等特色小吃。

小米线成就大梦想   

2021年,施云芬又租下了隔壁的两间铺面,投入40多万元装修,将店面扩大到了190平方米。

做餐饮很辛苦,除了每天起早贪黑外,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最让施云芬印象深刻的是,2021年,新店试营业期间,每天要煮600多碗米线,3名员工耐不住苦,半夜收拾行李就走了。“记得当天早上我6点多到店里,发现煮米线的3名员工都没来,刚掏出手机准备打电话,就看到了她们不辞而别的短信。”施云芬说,当时她怀孕1个多月,孕期反应特别严重,但她谁都没说,只能系上围裙自己煮。为了不给店里的其他员工增加负担,施云芬承担起了店里最累最重的活,每天煮米线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大盆大盆的高汤和大筐大筐的米线说抬就抬。就这样,施云芬一直坚持到孩子7个月,直到肚子顶到灶台,才从厨房里退下来。

8年来,施云芬既要负责两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又要管理好店面。在创业的路上,她有过选择的彷徨、冷清的撑场,但她从未放弃,从而也收获了朋友的支持、生意的红火、顾客的好评。现在,在施云芬的用心经营下,漫赢豆腐米线店已成为玉溪南片区较大的一家小吃店,经营着20多种小吃,每天进店消费的市民有五六百人,每月营业额达15万元,并成功带动了10余人就业。

谈起今后的打算,施云芬说,她会坚守做餐饮的初心,用好食材做出好味道,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店里,品尝健康美味的玉溪小吃。(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思敏  文/图)

丘红梅:行医三十四载做患者信任的好医生

10

丘红梅医生正在查看病历。

“你目前的身体情况很不错,我帮你调整一下用药周期和剂量,以后将药量减少到半颗,三个月后来复查。”在玉溪市人民医院6号楼内分泌科诊室,丘红梅医生正在给患者看病,只见她认真询问患者身体状况、查看病历和检查单后,给出了诊断意见和用药建议。多年来,丘红梅始终抱着精细、马虎不得、严谨的态度,兢兢业业在内分泌专科领域深耕,积累了深厚经验,成为一位让病人无限信任的好医生。

患者给予的信任是自己前行的动力

1989年,丘红梅从昆明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玉溪市人民医院,先后在内科和干疗科工作,来到内分泌科后,一干便是30年。

据丘红梅介绍,她一周坐诊3天,除了常规挂号外,每次还会加号,最忙碌的时候一天要为上百位患者看病。记者在现场看到,丘红梅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十分耐心且严谨,每一位到她诊室就诊的患者,她都会认真细致地询问其病史,再根据检查单给出随诊意见和用药指导,尤其是到了用药指导这一步,丘红梅总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患者强调,甚至提醒患者将用药周期和剂量记在纸上,以防患者忘记或是记错。正是因为丘红梅对待患者的无微不至、认真严谨,大多数患者都记住了这位温柔的医生。

市民周红梅表示,丘红梅医生不仅经验足、医术强,而且人也很温柔。“我找丘医生看了6年,她每次都能给出最准确的随诊意见,并且从饮食和身体机能方面给我一些建议,这让我觉得很安心。”周红梅说。

丘红梅偶尔也会在诊疗之后,收到病人对她的夸赞,为此,她总是浅浅一笑。她说:“病人对我的夸赞,其实就是对我医术的认可,能够让病人感到安心,得到病人的信任,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成就,也是我前行的动力。”

做人做事都要积极进取、勇往直前

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丘红梅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在手写病历和电子病历更新迭代之际,她紧紧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技能,同时也未放下书写技能,她的手写病历一直是全院的模板,还曾多次在院内病历书写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作为内科教研室主任和昆明医科大学兼职教授,丘红梅带过不计其数的见习生、实习生和规培生,她为学生尽心授课、答疑解惑。

作为科室主任,丘红梅有着敢闯敢做的魄力和决断。在玉溪市人民医院的全力支持下,丘红梅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开展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创建工作,最终成为云南省第二家、州(市)级首家通过认证并成立的MMC,医院内分泌科门诊人次和出院人次都在逐年增加。

与她一起搭档的主管护士郭娅评价丘红梅时说:“丘医生对待工作非常严格认真、尽职尽责,对待我们也是高标准、严要求,而且她性格直爽,对事不对人,会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长,给予合适的学习建议和机会。”

谈起行医34年的经历,丘红梅认为,无论是作为内分泌科的一位医生,还是在其他领域工作,想要学得深、做得好,不外乎静下心来认真对待,在擅长且热爱的领域里“坐下来”深入研究,积累经验。只有如此,未来才能在这个领域里站稳脚跟。

“大家似乎都执着于努力过后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期望太大,所以失望就被放大,我更希望年轻人可以投入到过程中来。”丘红梅表示,“要做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做,竭尽全力去认真做,但是并不一定要拿第一,尽力就好,问心无愧就可以了。”(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滕舒琪  文/图)

编辑:陶晓兰   审核: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