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森林之中的白石岩村
青森绿野绘新景,和美乡村入画来。在江川区雄关乡的群山之中,藏着这样一个被森林环抱的村庄——白石岩村。一走进这座小村,干净整洁的街道、碧树掩映的屋舍便映入眼帘,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满了鲜花绿植,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村居美景。
近年来,白石岩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打造绿美乡村。2021年,白石岩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次年被评为“省级绿美村庄”,在绿色生态的发展道路上,白石岩村阔步向前。
森林:保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
1982年的白石岩村,森林覆盖面积远不如今天,山间荒芜、树木稀疏,而村民仍继续砍伐树木用于生产。在白石岩村党总支书记邱铭贵儿时的记忆里,村里用水困难,家家户户都是排着队去井边挑水喝,遇到干旱就只能等部队送水到村子里。
“所以早在十多年前,我们就定好了白石岩村发展的方向——一定要守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邱铭贵的眼神坚定,“2005年,我们就开始对白石岩村的森林进行保护。”
白石岩全村面积9.33平方千米,仅林地就占了60%以上。“这么大的森林,一到晚上就会有人来偷树,一晚上偷走的木材能卖好几百块钱。”谈及当时的情况,邱铭贵痛心疾首,“森林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立即组建了队伍,每天晚上顶着蚊虫叮咬巡视山林,这才保住了今天近万亩的森林资源。”
留住森林,也就留住了水土。今天,曾经干旱缺水的白石岩村已不再为生活生产用水发愁,曾经一度困扰村民的泥石流也早已绝迹。“森林多了,环境好了,路走对了”已成为白石岩村民的共识。
产业:因地制宜把产业与环境保护衔接起来
乡村要振兴,仅仅保护好生态环境还不够,产业兴旺更是关键。白石岩村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围绕生态绿色产业布局,除烤烟、蔬菜等传统支柱产业外,还发展了梁王茶、猕猴桃、葡萄等特色种植,引入光伏发电、生态猪养殖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2019年,白石岩村引入首批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利用村委会和烟叶烤房等公共建筑屋顶空地增加集体收入。截至目前,白石岩村光伏发电项目总面积已达1400平方米,年收入达4万元。
2022年,白石岩村经营多年的生态猪放养项目正式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认定,成为江川区第一个科技小院。在云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云南江川山猪科技小院在白石岩村发展得有声有色,目前已成功建设16个生态猪放养场,放养数目超过800头。
“生态猪养殖是公司和村里合作,公司提供猪苗、疫苗和饲料,村民出场地和人工,在林下荒地放养5个月,再交给公司统一门店售卖。”白石岩村村民应朋说,“养殖生态猪效益好、风险小,一年下来稳定收入有五六万元,对环境也没有什么影响。”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把产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衔接起来,是白石岩村良性发展的秘诀。“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有力推动村民创业就业,走好乡村振兴致富路。
人居:调动主观能动性参与和美乡村建设
“白石岩村环境大变样,现在家家户户门前种着花,走在干净的道路上,心情都变好了。”谈到白石岩村如今的变化,村民陈杰赞不绝口,“森林保护好了,环境卫生搞好了,我们去到别的地方,都觉得没有自己家乡好。”
依托党建引领,白石岩村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推动乡村建设治理,通过组织开展“每年每人一好事”活动和“环境卫生红蓝榜”“白石岩之最”等评比活动,为表现优异的村民颁发荣誉证书,村民自治活力被持续激发,主动参与意识大为增强。“白石岩村抓环境卫生抓出了生产力”成为真实写照。
“现在,我们还积极开展植树,见缝插针让白石岩村绿树成荫,实现‘村在树中、树在村中’的目标和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推动白石岩村向好的方面发展。”邱铭贵说,“接下来,我们还将带动村民继续发展与环境相适应的产业,争取做到‘三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