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时政
  3. 正文

守火人:今夜无人入眠

经过全体参战人员100多个小时艰苦鏖战,4月15日21时55分,玉溪市“4·11”森林火灾明火已扑灭,扑火队伍随即转入火场清理看守阶段。

打火、清火、守火是森林火灾战役的三部分。明火扑灭后,山火救援尚未真正大功告成,复燃的风险仍遍布每一寸过火区域。

连日来,玉溪上千名干部群众仍与消防队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一道坚守火场,按照“火不能复燃,人不能受伤”的目标,全力投入到清余火、守火场的战斗中。4月17日晚,本报记者走近这些守火人,见证他们为守护家园、打赢森林防火灭火这场硬仗所作的努力。

顺利交接班

4月17日20:50,记者抵达火场清理看守第二责任区——王家庄、七块地区域时,正赶上守火场的工作人员在交接班。入夜的山道上灯火通明、人影晃动,已经值守了12个小时的10名队长与前来接班的10名队长交代完白天的处置情况、注意事项后,交接了灭火工具,准备下山。

按照玉溪市“4·11”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的部署,我市守火区域划分为几片大的责任区,每片责任区由市领导带队,再划分为小的片区和更小网格,确保每一寸土地都有人守护。红塔区负责值守第二、第三、第五责任区,为守护好这片灾后的土地,红塔区从各区直单位、乡(街道)抽调了1100名干部群众,与武警官兵、专业扑火队员、民警、消防队员等分两班倒对过火区域进行24小时守护。其中,第二责任区在青云路沙河坝以西至武警支队、青云路以南等区域范围开展工作,1万多亩林地由市委常委、红塔区委书记邓皓为责任领导,每12小时至少三四百人在此处守火。在七块地区域,前来交接班的10名队长认领了工具和任务后,分配、交代给各自的队员,队员们带着锄头、灭火棍、铲子等工具开始巡山。由手电、头灯、车灯汇聚起的光源随即分散开来,成为散落在大山里的点点星光。

区直单位干部职工是红塔区负责值守巡山的主力,区直单位40%的人都抽调来山上清余火。此外,乡(街道)也抽调了一部分。洛河乡副乡长林京彦是第二次值守了,4月16日,他所在的大队100人共扑灭了82个烟火点,一些地方火还烧得很旺,用了2辆水车近20吨水才扑灭,但这次值守,他感觉烟火点明显减少了。

机关干部值守12小时休息24小时,专业扑火队员基本上全天驻守在火场。记者见到红塔区应急管理局救援中心专业扑火队员矣存福时,这名质朴的彝族汉子从4月11日16:00增援九溪扑山火以来,已在火场上奋战了五六天,直到17日12:00才首次下山,回到队里给手机、对讲机充满电后,19:00又匆匆赶回来守山。21:00,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刚处理了2公里外的3个复燃点,瘦削的脸上略显疲惫。“怎么处理的?”“我们背着水下去,用锄头挖开起火点把它熄灭,再浇上水确保不会复燃才返回。”矣存福说。

“过火区域隐患重重,有的树根2到3周还会复燃,我们俗称地下火,要挖出树根,灭掉根部的余火才算处置彻底。巡山队员看到冒烟或起火点后,小的火点自己处置,处置不了的就会通知专业扑火队员前去处理。”红塔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叶金华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青云路沿线放置了很多水桶,便于扑火队员取用。即便这样,由于山高坡陡,一些烟火点取水、灭火要往返五六公里,非常辛苦。此外,青云路沿线还停着很多消防车、洒水车,便于队员们处置更大的火情。自投入清余火、守火场工作后,仅第二责任区就处置火情上千起,广大干部群众昼夜不息地清火守山,坚决避免死灰复燃。

巡查新装备


57176f81-fcf9-4a53-bd68-cc07f9f5003a

一架无人机正准备起飞,在清查余火阶段,数架无人机轮换上阵。

入夜的大山里除了忙碌的人影,还飞着不知倦怠的无人机。21:00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操作着无人机飞上夜空,无人机发出点点星光,如同俯瞰大地的一只只天眼,帮助地面工作人员进行余火清查。

搭载热成像摄像头的无人机打破了地形限制,能够准确定位火源,是这次森林防火灭火工作的新装备。山火肆虐时,这些无人机为预判火情、火势、走向、位置提供了第一手准确数据,供指挥人员决策部署。在余火清查阶段,无人机的热成像摄像头可帮助人们更准确地定位火源,同样发挥了很大作用。除了警方、消防、扑火队的无人机外,山火烧起来后,近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蒋小东也带着公司的9台无人机、15人驻扎火场,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到山火救援中。“我今年4月刚从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能参与到扑火灭火工作中,内心非常激动。我们有技术、有装备,愿为家乡扑火灭火工作全力以赴。”蒋小东说。

从扑火到清查余火,公司的无人机飞了3000多架次,至今仍发挥着很大作用。“前两天,几名巡山队员处置完火情后在山里迷了路,我们得知后,用无人机定位了他们的位置,通过无人机和探照灯的指引,为他们找到了出来的路。”蒋小东告诉记者。

夜色中,无人机技术人员者建伟正在电脑上操作,将无人机探测到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发布到群里,便于指挥者及时调配人员处置各种突发状况。4月11日,接到参与灭火的任务后,者建伟穿着一条运动短裤就上了山。这些天大家轮流值守,每天睡两三个小时,者建伟仍然穿着短裤,至今未下过山。

守护第二故乡    


36abb4bb-876b-448d-a953-7e724f2e3a25

坡度较陡的地方,巡查的官兵只能手脚并用。

23:00,夜幕下,戴着头灯、身背灭火装备的武警云南总队玉溪支队的官兵正在山林中巡查,这支100人的队伍在清理余火的战场上,奔赴的是最为陡峭、险峻的区域,而在此次的森林火灾扑救中,他们也是主动申请加入山火扑救中。    

“灾情就是命令,着火的第一天,我们支队首长就关注此事,并派侦查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进行对接,同时第一时间对所有灭火装备进行了检修,请专业消防队员给我们授课,学习专业的扑火技能。”武警云南总队玉溪支队保障处处长业晓峰说。

4月13日,武警官兵参与到大火扑救中,守护大湾山到东风水库之间的林带,大概有9平方公里。“100名武警官兵前期主要负责火场值守、协助开辟隔离带、扑打烟火点和运送灭火用水这四项任务。”作训参谋张超告诉记者。进入清理余火阶段,这支100人的队伍两班倒、全天候值守在山上,每班50人坚守在一线,巡护最为陡峭难行的区域,一旦深山林区发生需要处置的火情,他们便前往处置。“我们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就把最急难险重的巡查任务承接下来,支队首长轮番担任一线指挥,50人在前线,另外50人机动备勤,一旦有需要,他们也及时补充过来。”张超说。

记者跟随他们巡查了一小段便气喘吁吁,很难再跟上他们的步伐,只能目送一个个年轻、坚毅的身影顶着点点微光消失在不远的陡坡处。在大火扑灭后,坚守在山上的武警官兵已经扑灭烟火点1100余处。

起好带头作用   


decca03f-7f0a-446e-bc2e-404cbbc28709

红塔区干部职工参与余火清查值守,其中有一部分还是主动请缨的女职工。

4月17日24:00,记者在老尖山附近的值守点见到了正在清查余火的苏露和她的队员们。从21:00换班到现在,她已经带着队员将责任区域巡查了两遍,目前暂时没有发现复燃的情况。    

作为领队,苏露带领一支50人的队伍负责这片区域,她是主动请缨参与余火清查的。“我是法院的政治部主任,更是一名党员,要调配其他同志参与值守,肯定要起好带头作用。”苏露说,“我们每5人一个小组负责相应的责任区域,每个小组基本上是3名男同志和2名女同志,到点位后,各组队员就按照分配的位置开始巡查。”

苏露带领的队伍所负责的山头,大多是坟墓。15日晚上,一名扑火队员巡山路过一座坟墓时,还被墓前的感应唱佛机突然发出的声响吓了一大跳。苏露告诉记者,作为女同志,刚上来多少还是有点怵,但是和队员巡查一遍后也就没什么害怕的,一心只想着负责好自己的责任区域。苏露说:“晚上值守比起白天难度小,因为晚上容易发现火光,再加上晚上几乎没有风,遇到零星火情也便于处理。”

入夜的大山褪去了白天的燥热,此时已是4月18日凌晨,山上已经有了寒意,记者不由地裹紧了外衣,而此刻,苏露带着4名队员开始了第三遍巡山。    

他们是英雄

在红塔山自然保护区附近的林地,记者遇到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员工,他们正在巡山。“你们一定要采访一下他们,他们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一名巡山队员说。

4月13日13:00,熊熊燃烧的烈火蹿过青云路,向红塔山自然保护区蔓延过来,风大火急,但所有人都没有撤。“我们的前身是北山国有林场,从1959年建场到现在,几代林场人守护这片山林60多年,种林、护林、守林,眼看着自己守护了这么多年的林子保不住了,我们真的舍不得。”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员工告诉记者。

眼看大火烧过来,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29名员工利用火势、地形、风向展开以火攻火,硬生生地逼退肆虐的大火,延缓了山火的迅速蔓延。“当时他们29名队员只有一辆水车,就敢于在大火面前亮剑。”叶金华既感慨又感动。所幸下午风力变小,火头被暂时压住,也正因为当晚堵住火势,避免了大火向龙马山方向蔓延,为指挥部集结各方力量、合围扑灭山火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事实上,早在4月11日,通过视频监控发现江川火情后,管护局的扑火队员半小时内就赶到江川起火点增援,“火情在江川,但我们山水相连,只想着尽力支援他们把火扑灭。火烧到我们这边后,如果我们不拼尽全力,真的无颜面对老一辈林场人。”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陆俊宇说。

大火过去,管护局的员工们仍坚守山林。他们告诉记者,这片林区是保护区非常好的一片林地,也是东风水库的水源涵养林,大家都对这片林子有很深的感情。即使守火的工作再苦再累,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

返程的山路上,记者的车与2辆正往山上赶的车相遇。车辆是红塔区林业和草原局的,带队的人告诉记者,前面的山头又报告火情,他带着几名扑火队员前往支援。

此刻,山下灯火阑珊,忙碌了一天的城市已然睡去。我们身后是渐渐隐去的大山,今夜山里上千名无眠的守火人,他们像那些扑火英雄一样,值得被这座城市永远铭记。(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吕向群 熊长青)

编辑:陶晓兰   审核: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