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近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一极两区”建设定位,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主线,着力建设现代农业,粮食产量不断增高,经营方式不断转变,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科技不断创新,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农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竞争力显著增强。玉溪农业正在向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向“绿、富、美”全力迈进。
云南鼎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平县漠沙镇打造的万亩连片柑橘基地。
今年,玉溪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理清思路,以实现农业强国为总目标,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抢抓中老铁路开通机遇,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抓实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工作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双招双引”和农业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为重点内容,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今年,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第一车间”着手发力,对650亩基地进行无土栽培和数字化改造。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
所谓传统农业,是指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业,采用人工、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的传统经验从事农业生产,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而现代农业,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从事农业生产,高度社会化是其明显的特征。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业务目标、技术含量、经营规模、管理方式、农民素质、生产结构、政策保护体系七大方面。
云南绿聚隆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聚力打造我国蝴蝶兰种苗选育头部企业。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思路
目前,我市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总的思路,就是以实现农业强国为总目标,以工业化理念谋划现代农业,以打造高端农业基地为抓手,以“双招双引”和农业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为重点内容,千方百计探索突破口,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郭铭强告诉记者:“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思路中,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是核心。”他认为,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是增强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就其具有的特点来讲,就是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包括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等。用工业化理念来发展农业,就是要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借鉴工业化理念,有利于扭转农业小规模经营局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装备水平、改善经营方式。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就是要像扶持工厂一样扶持农业基地,努力让每个基地都成为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的聚集地,成为农业市场主体培育和农产品品牌打造、商贸流通的重要载体,成为就地就近吸纳就业的重要主体。因此,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重点是抓基地建设,可以按以下三类来抓:
第一类,把50亩到200亩左右的小型基地(2254个)作为县级基地来建设,实现其“生产便利”。要按照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去扶持,解决水、电、路、网络“四通”问题,就近配套冷链设施。
第二类,把200亩到500亩左右的中型基地(291个)作为市级基地来建设,让其“有模有样”。要在实现生产便利的基础上,配置联系干部、科技人员,指导推动基地注册为实体化的商贸公司,以限额以上的批发零售业的政策来扶持。这类基地发展好了,就是农业投资的主体,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活力量,是新增商贸实体的有生力量。
第三类,把500亩以上大型基地(191个)作为省级基地来建设,让其“高端大气”。比如像褚橙基地、猫哆哩庄园这种基础较好的,就要像支持重点企业一样去帮助、去支持,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配套,推动基地向设施化、现代化、高端化发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今年全省要打造200个左右的省级农业基地,玉溪的目标是打造30个以上。
为确保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我市将大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到2025年,全市争取50%的土地通过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流转到新型经营主体上。同时,强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等项目,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种植基地建设,完善基地“四通一平”(通水、电、路、网络,土地平整),就近配套冷链设施,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基地产能。
去年,我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含烟草制品)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61,居全省前列。图为云南滇雪粮油有限公司的罐装线。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工作重点
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春平说:“目前,我市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围绕一个目标、坚守一条底线、实施七大措施来开展。”
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围绕“一极两区”建设定位,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种植作示范、加工多中心、销售强集散”的思路,着力做品牌、壮主体、转模式、深加工、强外贸,坚持走开放型科创农业发展路子,把玉溪建设成为云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面向南亚东南亚农产品集散、加工、出口中心。
坚守一条底线,就是要坚决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方位补齐种业、农机装备、农田设施等方面短板,今年我市将千方百计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66.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61.5万吨以上。
实施七大措施。第一大措施,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坚持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持续推进山地林农生态经济带、烟畜果生态循环产业带、干热河谷特色优质经果产业带、“三湖”环湖绿色高效休闲农业观光产业带“四带”建设,严格执行畜禽禁限养区制度,引导优势主导产业向最适宜区聚集。玉溪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杨云光说:“我们将围绕健全完善以烟菜花果药畜为重点的‘6+N’产业体系,建设全国烟草最优‘第一车间’,打造高端水果基地和精品‘云花’产区,全产业链提升蔬菜产业,建设60万亩优质烟叶、150万亩蔬菜、5万亩鲜切花、105万亩水果、8.5万亩中药材和160万头生猪、3700万羽家禽、8.5万吨禽蛋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向着打造蔬菜、水果、畜牧3个超百亿级产业目标而努力。”
第二大措施,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加快高端大棚、水肥一体化、喷滴灌、养殖自动化等现代设施农业推广应用,鼓励在“三湖”、红河谷―绿汁江流域适宜区域打造蔬菜、花卉、浆果类高端大棚、无土栽培等设施农业集中示范区。在条件适宜的区域推广运用机械化植保器械、轨道运输等,建设一批品种优、品质佳、品牌强、效益高、基础设施完善、标准化技术到位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标杆。
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冷链物流扶持资金,以蔬菜、水果为重点,实施农产品产地处理及基地冷链设施建设。强化用地保障,全面准确学习领会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政策要求,全面落实支持种植设施农业发展有关用地政策,积极探索确保粮食安全和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协同路径,破解设施农业、养殖、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用地难题。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严格区分种植类的生产设施用地和辅助设施用地。种植类农业设施用地,要符合耕地用途管控要求,不破坏耕作层的,可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补划;破坏耕作层的必须补划,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实占补平衡。种植类辅助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在用地规模的10%以内,最多不得超过15亩。利用非耕地建设种植类辅助设施的,其用地规模可适当扩大,但最高不得超过25亩。盘清区域内低效园地、一般耕地、荒地、废旧矿山,为建设发展花卉、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高端农业设施提供更多空间。
第三大措施,大力培育农业市场主体。强化招商引资,落实好省、市产业发展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力争每年落地1家至2家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示范带动强的“链主”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市场主体发展质量,持续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到2024年,我市培育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30个、示范家庭农场580个,培育农业企业6300户以上,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70户以上,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8户以上、省级龙头企业达到80户以上。
第四大措施,大力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持续提升冷链物流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国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支持各县(市、区)建设一批具备低温仓储、流通加工、交易展示、中转集散和分拨配送等功能的冷链物流园区,培育和打造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支持中小微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初加工,鼓励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争取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以各县(市、区)特色农产品为依托,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新建、改造、提升一批高标准原料、高效益加工、高效能物流、高科技支撑、高质量品牌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促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以粮油、畜禽、蔬菜、水果、中药材等为重点,支持企业引进使用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提取、节能干燥、清洁生产等加工技术和设备,集成应用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
第五大措施,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实施“玉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创建行动,推动开展区域公用品牌注册登记,打造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业品牌,培育塑造企业品牌“雁行梯队”。各县(市、区)政府高位统筹推动,整合目前辖区内杂、乱、多的品牌,提高公用品牌覆盖率。以“三品一标”为抓手,供给更多绿色、有机和名特优新产品。
第六大措施,提升农业开发水平。积极落实外贸奖补政策,抢抓中老铁路开通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机遇,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实施农业开放提升行动,培育一批外向型农业领军企业,鼓励更多企业拓展中东市场壮大出口企业,扩大玉溪产品市场影响力、占有率,巩固农产品出口在全省的龙头地位。整合项目和资金,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培育壮大农村电商,探索建立供应链“互联网+”升级路径,加快网络直播基地建设,充分用好京东、阿里巴巴等合作资源,不断拓宽我市农产品销售渠道。
第七大措施,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农业。依托农业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农旅融合,做优做强农家乐、民宿,壮大养生养老、文化创意、运动健康、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争创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佳 文/图)
短 评
打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这场硬仗
□ 闻墨
目前,玉溪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补齐发展现代农业的短板,找准破局突破口,通过切实可行的举措,是打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这场硬仗的关键。
当前,制约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短板依然突出,主要是资源制约问题突出、土地规模流转难、主体培育不足、基地建设水平不高、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补链延链任重道远和要素保障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市必须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实现农业强国为总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打造高端农业基地为抓手,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围绕一个目标、坚守一条底线、实施七大举措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特别是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举措,才能快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首先,要大力推进耕地保护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全领域突破,构建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其次,要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同时,要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全环节覆盖,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深化农业对外交流合作,以中老铁路的开通为契机,拓展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农业合作新空间,才能又好又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