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可贵,贵在梦想可期。
青年有为,为在奔赴山海。
用信念点燃岁月
这些云岭青年
在人类认知的边缘眺望
在未曾开拓的荆棘里前行
在漫漫旅途中将父老乡亲带往幸福的方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云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看
云岭青年
在风起潮落中
有的最富朝气、最具创造性的模样
↓↓↓
春风吹来“金”种子 在云岭沃土里开出花来
袁荣是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80后”,卖过客车票、开过货运车。2005年,袁荣只身来到云南,在一家矿产贸易公司开启了新的生活。面对完全陌生的行业,他从装卸矿车、取样到化验,各种脏活累活抢着干。忙碌的工作没有阻挡袁荣的学习热情,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长江商学院都留下了他的求学身影。
袁荣工作照 共青团省委供图
在矿产贸易公司工作的4年后,2010年1月,有着更远大目标的袁荣创办了业务涵盖有色金属矿产全产业链的云南金浔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浔商贸)。10余年间,袁荣的公司先后获评“上市金种子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云南省优强民营企业”“云南非公企业100强”等荣誉。2017年2月,金浔商贸挂牌新三板,开创国内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新三板挂牌上市的先河。
一路走来,袁荣说,“在外界看来,或许我们公司是飞速发展。但在我们看来,我们准备了很多年,现在也只不过是一步一步朝着目标前进而已。”
袁荣(中)到赞比亚荣兴公司冶炼厂视察 图片来源于云岭先锋网
2012年,袁荣和团队第一次去到赞比亚。他告诉团队伙伴:“我们至少要在这个国家干30年。以后你们要在这里工作、生活,要学习这里的文化,在这里广交朋友,努力融入这个国家。”此后,顺应“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2018年,金浔商贸开拓刚果(金)市场,2017年向秘鲁派驻团队。
目前,金浔商贸在赞比亚投资建成年产3000吨铜精矿的浮选厂和年产7000金属吨湿法冶炼厂,投资总额约1.3亿元人民币。刚果(金)在建年产15000吨阴极铜4500吨氢氧化钴湿法项目,预计投资额为4355万美元
田间地头的“农业黑科技”里 藏着他们最美的青春
水稻还能“多年生”?这一颠覆性成果,来自“云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集体——云南大学多年生稻团队。他们利用多年生野生种和一年生栽培种杂交,成功培育出多年生稻栽培品种并进行商业化生产,是多年生粮食作物育种从“0到1”的突破,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入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榜单,成为当年中国唯一入选,也是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
云南大学多年生稻团队
云南大学多年生稻团队
多年生稻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与资源环境相匹配的可持续发展,对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也是全球多年生粮食作物育种的重要突破。目前,多年生稻已在云南及全国南方水稻产区和“一带一路”倡议沿线14个国家进行示范,应用前景广阔。
云南大学多年生稻团队
这个成立仅8年的团队,75%的成员是青年人。“学术报国、科研强国”是成员们每时每刻都在践行的誓言。据了解,团队成员中大多有海外学术经历,但很多成员最终都选择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选择扎根云南,到田间地头工作。团队引进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方式,小院建在农村、课堂设在田间、师生驻在小院,在景洪嘎洒、元阳哈尼梯田、新平戛洒等不同生态区设立多年生稻试验站。云南辽阔的土地和多样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他们挥洒青春的大舞台。
云南大学多年生稻团队
为绿水青山投身科研 用青年力量打好生态保卫战
“云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集体大理大学苍山洱海保护与流域绿色发展团队也是一个青年集体,团队共99人,其中35周岁以下83人,占83.8%。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环卫工人一起打捞水草,参与洱海保护治理
就是这样一群年轻人,近5年发表论文82篇,其中SCI论文58篇(包含多篇ESI高被引论文),在包括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Springer Nature)在内的全球著名出版社出版专著5部;在苍山洱海地区发现新记录物种124种、新物种3种;获得省级自然科学奖2项、大理州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团队成员开展苍山综合科学考察
团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洱海保护的嘱托,长期致力于苍山洱海保护和流域绿色发展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事业。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团队成员还在暑期组织学生围绕苍山洱海保护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科技助农活动等。苍山洱海保护和流域绿色发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于2018年、2019年、2022年获得共青团中央3次表彰。“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志愿服务队”入选团中央2022年全国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团队开展的洱海保护治理工作获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致函肯定。
团队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洱海鱼类生态调查
不畏艰难的基因 造就了4亿年的隔空相望
“正是4亿年前在曲靖,那条不安于现状的鱼,冲破重重困难,努力从海洋爬上陆地,才有了今天的我们……”“云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李强,在为来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参观的游客讲解时,总爱这么说。
李强在实验室进行科研攻关
隔了4亿年时光,那种不畏艰难的基因依然在人类的血脉中流淌。2022年,李强在世界顶级杂志《自然》(Nature)以封面形式同期发表4篇论文,将很多人类解剖学结构追溯到4.4亿年前的远古鱼类,填补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缺失的关键环节,刷新了有颌脊椎动物起源与崛起的传统认知。
李强向省市领导汇报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建设情况
这一重大发现,源自李强无数个跑野外“早出晚归”的日夜,在悬崖上一点一点敲化石的时光,“泡”在实验室里做微体化石研究的坚持与守望……当这些艰辛与快乐,成为“我们从哪里来”的清晰答案,李强觉得非常惊喜。
李强在野外进行科研样本采集
在科研之余,李强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先后承担《生态学》《环境地质学》《古脊椎动物学》等8门课程,还做了三届班主任。他的学生很多也在从事古生物学的研究工作。此外,他还坚持参与科普,在博物馆为孩子们讲解曲靖古鱼的故事,说他们中有未来的科学家;在报纸上开专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科普,唤起更多人对化石和人类起源的故事。
他有丰富的角色,最终都指向“我们从哪里来”的终极命题。近8年来,在李强的帮忙引导下,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专职人员增加到14人,包括专门从事古鱼化石研究的博士5人。
李强为曲靖市小学生进行野外科普
白族青年回乡创业 把一个人变成一群人
罗威是一个地道的云南剑川白族男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高中毕业后,罗威考入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是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在这里,罗威参加了创业营销比赛,积累了经验。
罗威
2020年,罗威大三,因新冠病毒流行在家上网课。经过大学的洗礼,罗威尝试用崭新的眼光看待故乡的一草一木,也深深感受到乡土的魅力。于是,他成立了华威进出口贸易公司。之后又在当地扶持农村电子商务政策的吸引下,将公司的主营业务转型到电子商务上,尝试利用互联网把剑川的产品卖出去。
罗威于2022年2月18日开展大学生返乡助农直播活动
2020年8月,罗威的公司入驻拼多多平台,成为剑川县第一家拼多多企业店铺,店里销售的产品都是剑川当地的特产,比如红心马铃薯、苹果、白芸豆等。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罗威经历了物流成本高、产品包装简陋、产品质量难以把控等重重困难,在多方支持下创下了3个月销售6万多单,营业额50余万的成绩。
罗威于2022年5月14日参加两红两优表彰仪式
这段经历坚定了罗威返乡创业的想法。2021年7月从学校毕业后,他回到剑川创业,当年实现营业额160余万元,助力农产品上行600余吨,大家都叫他“洋芋哥小子弟”。
考虑到新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巨大发展潜力及责任使命,罗威先后牵头成立了剑川县青年创新创业协会,注册成立大理青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并发起了多次直播助农活动。目
罗威于2022年6月7日开展剑川县青年创新创业中心揭牌工作
前协会会员116名,会员企业86家,协会入驻企业43家,协会会员企业年助力产值3200余万元。
罗威于2022年7月19日开展青年与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
罗威说:“我自己是一名共青团员,也想成为帮助团员青年成长的人。”
罗威于2022年8月15日开展“我为家乡代言”工作
高校、科研院所、农村电子商务、绿色能源行业、种植养殖业……
云岭大地的各个领域涌动着青春的气息和澎湃的春潮
青年人,就是这“young”,就要这样
无惧风浪,逐光飞翔
统筹:锁华媛 罗蓉婵
策划:范春艳
编辑:范春艳
记者:期俊军
特别鸣谢:共青团云南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