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头条
  3. 正文

聚焦玉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践

核心阅读:   

2021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千方百计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2022年,玉溪市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7943元,绝对值全省第一,1万元以下实现动态清零。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其中78%的村达10万元以上。2023年一季度,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5209元,比2022年一季度5005元增4.07%。

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力争达2万元以上。2024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力争超过2.2万元,进一步缩小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

华宁县宁州街道甸尾社区沙果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亮丽风景线初现雏形。

华宁县宁州街道甸尾社区沙果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亮丽风景线初现雏形。

2020年,我市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一道,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开阶段。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21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千方百计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谱写新篇。

脱贫之后怎么干

抓实巩固守底线

玉溪是全省唯一没有贫困县的州(市)。但贫困人口分布较散,分布地区基础差、产业发展滞后,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难度较大。脱贫攻坚期间,全市9个贫困乡镇、198个贫困行政村、12.11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消除了绝对贫困。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市共锁定稳定脱贫人口24623户87576人,“三类”监测对象3289户10689人。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扛牢扛实政治责任,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压倒性位置来抓,把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中之重的工作,市级部门配套出台政策文件44个,52名市级领导、165家单位定点帮扶199个村,597名工作队员驻村帮扶。

为从源头上防止返贫致贫,我市建立了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重点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而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建立预警机制,借助大数据,紧盯就医、上学、工资性收入等数据,筛查支出骤增、收入骤减对象,及时拉响警报、实施常态化预警监测,实现遇困即扶,动态清零。

精准监测。持续完善线上网络化和线下网格化双向协同监测体系,用好“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落实县级每月调度、乡级每月研判、村级动态排查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应纳尽纳、不漏一人,全面筑牢返贫致贫防线。

及时帮扶。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能力、发展需求,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落实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帮扶措施实现全覆盖。

动态清零。综合考虑收入支出和“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等方面情况,严格消除标准和程序,规范开展风险消除,做到帮扶一个、稳定一个、消除一个。目前,3289户10689人“三类”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2419户7994人,风险消除率74.79%。

机制一新,满盘皆活。为帮助脱贫后的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市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多管齐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健全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帮扶机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脱贫家庭辍学学生持续保持动态清零;持续巩固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成果,2023年安排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446户,农房抗震改造任务2910户;完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稳步推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农村低收入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加快推进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已开工168件,累计完成投资7.18亿元。

乡村产业怎么兴

聚焦增收抓发展

我市始终把巩固脱贫成果摆在压倒性位置,把一切为了农民,特别是贫困人口的增收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市场主体培育的鲜明导向,聚焦全市198个脱贫村、1个易地搬迁社区及143个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扶优培强100个农业市场主体,重点培养100个农村致富带头人,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俯拍易门元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浦贝乡阿姑村的石榴基地 通讯员 白迪云 摄

俯拍易门元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浦贝乡阿姑村的石榴基地 通讯员 白迪云 摄

站在易门元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浦贝乡的石榴基地里,大型挖掘机正在平整土地,种下的石榴已挂果套袋。“我们集中流转了浦贝乡4个村700余户农户半撂荒的土地2046亩,种植软籽石榴,今年产量可达700吨,进入盛果期后,产量可达1500吨。我们还与天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易门伟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有机肥生产和生猪养殖,创建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规模化种植养殖模式,带动全县软籽石榴种植5000余亩。”该公司负责人王云才介绍说。

“我市鼓励土地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企业等流转,盘活各类闲置土地资源;对资源优势突出、经济优势明显、生产优势稳定的农业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快发展形成支柱产业;打造农业、林业科技研发基地,探索绿色种植方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打造产业产品金字招牌,叫响玉溪本土品牌……全市农业市场主体形成‘骨干带动、多点支撑、遍地开花’的生动局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市乡村振兴局局长王虎能介绍说。

市场主体积极探索“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紧密利益联结方式的合作,让农户参与全产业链发展,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增加了收入。

乡村振兴,人才仍是瓶颈。我市以198个脱贫村和143个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为重点,优选出致富带富基础较好、示范引领作用较强的128名农村致富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计划每个村每年培养3至5名理念新、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2022年,利用人才经费及衔接资金,我市评选出5名具有代表性的返乡人才进行表彰。对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给予小额信贷、“富民贷”支持,对农村致富带头人创办领办的经营性项目,优先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项目库审批实施。

除此之外,我市支持大中专毕业生、退转军人、返乡人才创业就业,坚持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转移“两手抓”,加强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确保全市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稳中有增。

据统计,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7943元,绝对值全省第一,1万元以下实现动态清零。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其中78%的村达10万元以上。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力争达2万元以上。2024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要超过2.2万元,进一步缩小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

乡村建设怎么抓

突出融合促振兴

通海县里山乡五山村大力培育盆景产业,成为当地村民经济增收的新亮点。

通海县里山乡五山村大力培育盆景产业,成为当地村民经济增收的新亮点。

我市聚焦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重点,加快推动工作重心转换,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围绕打造千亿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建设,蔬菜、花卉、水果、中药材、畜禽等优势重点产业量效齐增,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元江县围绕盘活“热资源”做好“热文章”,成为全省最大茉莉花种植加工基地,成功注册“元江茉莉花”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收购茉莉花4280.6吨,实现农业产值1.2亿元,加工花茶量4007.29吨,实现加工业附加值2.9亿元,小小茉莉花不仅促进农民增收,还为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澄江市将蓝莓发展列入主导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规模化发展蓝莓特色农业,共种植蓝莓1.1万亩,实现产值5.3亿元,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辐射带动第二三产业发展。“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加速形成,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要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市着力打造100个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统筹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村庄规划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

元江县曼来镇红光社区泰兴小组,原名菠萝山,属原国营红光农场第一生产队,房屋老旧,基础设施滞后,属于典型的棚户区。通过产村融合,呈现出宜居、宜业、宜游和具有浓郁乡土民族文化元素的新景象。

元江县曼来镇红光社区泰兴小组,原名菠萝山,属原国营红光农场第一生产队,房屋老旧,基础设施滞后,属于典型的棚户区。通过产村融合,呈现出宜居、宜业、宜游和具有浓郁乡土民族文化元素的新景象。

峨山县小街街道文明社区甸心村将拆除整理出来的39亩土地,部分用于土地增减挂钩复垦复绿,由集体统一流转发展产业增加集体收入;部分用于新村建设,解决群众住房需求,配建小花园、小广场、绿化带,打造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新平县戛洒镇新寨村,率先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以实施精品示范村和美丽村庄建设为契机,整合项目资金,加大乡村建设力度,推动乡村旧貌换新颜,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聚焦打造样板示范,我市以“全域景区化、乡村景观化、村庄景点化”为方向,以“富民产业发展美、绿水青山生态美、村风民风文明美、治理有效和谐美、村民生活幸福美”为目标,以行政村和人口规模较大的自然村为单位,开展玉溪市美丽乡村星级创建,实行分级分层动态管理。今年底,将按标准认定三星级美丽乡村20个、四星级美丽乡村10个、五星级美丽乡村2个,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玉溪样板。

在乡村治理上,我市聚焦“组织强不强、产业兴不兴、环境美不美、治理优不优、乡风好不好”五大主题,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有效推动了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落地。先行在华宁县华溪镇、峨山县富良棚乡塔冲村等6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推广运用清单制,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有效革除陈规陋习,深化平安乡村建设,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玉溪是全省唯一没有贫困县的州(市),虽有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城乡差距小等优势,但也存在5个山区县和198个脱贫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明显,村庄规划建设任务艰巨,产业培育不足,联农带农机制不够健全等劣势。脱贫地区农业产业普遍小、散、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生产带动型、产业链条完整型的新型经营主体,加之部分产业帮扶项目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紧密,脱贫地区部分脱贫人口实现可持续增收面临不少困难。

“立足玉溪实际,我市把沪滇东西部协作作为重要机遇,推动协作发展。”王虎能介绍说,我市建立完善沪滇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加强工作对接,全市12家企业首次参加“云品入沪”上海推介周展销,推荐37个农特产品参与上海“百县百品”评选展销。下一步,重点围绕以“4个+”协作模式为重点的产业协作,以“云品入沪”“百县百品”为平台的消费协作,以推进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为基础的番茄种植、人工菌培育及建设供沪外延基地的农业产业合作为突破口,推进沪滇东西部协作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勠力同心、真抓实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合春  文/图)

短评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无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只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才能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我市9个贫困乡镇、198个贫困行政村、12.11万贫困人口虽然实现了脱贫,但发展基础总体上还比较脆弱,要继续扶上马送一程,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狠抓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对于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等重点群体,关键是做好监测帮扶,守住防止返贫的第一道关口。在监测对象上要动态精准,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监测,确保应纳尽纳。在帮扶介入上要抓早抓小,对发现因住房、教育、就业或因灾、因病、因疫突发严重困难等苗头问题,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将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重点地区,要给予倾斜支持,让脱贫基础更加牢固、更可持续。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延伸。改变脱贫地区落后面貌,根本出路还是在发展,要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要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精准选好主导产业,发挥好驻村干部重要作用,加快全产业链开发,促进脱贫产业提挡升级、提质增效。就业是脱贫人口增收的大头,要通过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提升帮扶车间、优化公益岗位等多种方式,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保持稳定。

编辑:陶晓兰   审核: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