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以来,玉溪坚持把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高企”)培育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一系列硬的措施、实的办法推动高企“质量双提升和三年倍增”,为深化“玉溪之变”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自2018年玉溪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以来,全市高企培育跑出了“加速度”。2019年,全市高企拥有量为98户,到2022年全市高企增至196户,实现了高企“三年倍增”和各县(市、区)全覆盖。玉溪高企拥有量位居全省第二,每万户企业法人中高企数位列全省第一。
2022年,全市高企实现营业收入751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营业收入过亿元的55户,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19户,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11户,营业收入过50亿元的4户。
2022年,玉溪高企研发人员达3714人。透过这个数据看到,全市高企以构建科研创新平台和引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为支撑,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成为引领行业发展、带动产业提档升级的科技创新“主阵地”。
2022年,全市高企研发投入预计超过18亿元。支撑这一数据的是玉溪高企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实施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带动工艺创新、技术创新、设备提升、产品提档和品牌提升,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当年,全市高企委托外部研发投入费用0.68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1.77亿元。数据的背后是玉溪高企持续拓展对外科技交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合作创新体系,成为推动开放发展“排头兵”。
玉溪高企“三年倍增”数据的背后是全市坚持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统领,立足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不断创新培育思路、不断强化培育措施,打出高企培育“组合拳”。
——提高政治站位,层层压实责任。玉溪坚持将高企培育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和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决策部署,全面强化高企培育工作。高企培育列入全市综合考评体系,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出台《玉溪市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方案》,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高企工作机制,全市51名厅级领导联系104户高企、68位市级部门负责人联系68户高企,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在市委、市政府牵头统领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高企培育成为“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核心工作。
——着眼顶层设计,强化政策赋能。随着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推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实施方案、优化营商环境支持高企加快发展实施意见及建立高企培育项目库等政策措施的出台;随着税收优惠、认定补助、研发补助等政策集成;随着科技型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等奖补政策落地,玉溪不断完善高企培育政策扶持体系,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用“真金白银”释放政策红利,激励企业持续创新。
——构建梯次培育,突出精准施策。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后备名单企业―高企培育库企业―高企”的梯次培育机制。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认定,着力挖掘高企“潜力股”,夯实高企培育根基。2022年,全市将302户纳入高企后备培育名单,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3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99户,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1250户。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高企复审认定工作,提高复审通过率,稳定高企存量。积极对接重点制造业产业链,推进“规转高、高变强”工作,做大高企增量。
——强化多点支撑,优化成长体系。坚持把玉溪高新区作为高企培育主阵地,带动全市推进“创新型企业孵化育成行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和“科技领军企业筑峰行动”,推动高企扩群增量。立足夯实创新平台支撑作用,全面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建成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0个省级众创空间和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建设2个国家级星创天地、9个省级星创天地。建成1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68个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坚持强化创新人才培养,打造创新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为高企培育夯实“第一资源”。
——加强协同联动,形成培育合力。立足争取支持,定期邀请省科技厅相关领导及省高促会专家对玉溪高企培育进行“把脉问诊”“开方送药”。坚持统筹全市高企培育工作,多部门协同破解困难问题。强化市县协同,共同推进重点培育、精心指导、跟踪服务等措施落地。
——提升服务水平,倾力暖企解难。聚焦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多层次、常态化贴心服务,多部门联动持续开展政策进企业工作,提振企业申报信心。组建高企服务专家团队,为申报企业提供一对一辅导,有效提高企业申报质量。开展科技暖企行动,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建立政银企金融供需对接机制,落实各项金融助企纾困政策,助力高企高质量发展。
——加大督促检查,保障目标落实。实施各县(市、区)研发费用归集统计和高企培育工作定期督促检查、工作报告、进展通报制度,确保高企培育工作顺利推进。(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雯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