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1900年,梁启超先生描绘了他心中的少年中国:生希望心、知进取、敢破格、有盛气、敢冒险,故能造世界。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走过102年峥嵘岁月,我们党依然充满活力,依然风华正茂,依然是少年模样,秘诀就在于坚持改革创新,敢为天下先。
6月30日,全省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工作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在主题教育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倡导和树立“十种鲜明导向”。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敢为天下先”。
一
以“敢为天下先”打一字,谜底便是“一”。
反过来讲,能做到从零到一、从无到有,就是敢为天下先。
从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到顺利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从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到成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上天到中国空间站“天宫”遨游太空……每一项事业的巨大成功,都源于中国共产党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无论多大困难,都敢为天下先。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到经济特区再到先行示范区;义乌从最初的鸡毛换糖,到如今发展成闻名世界的小商品之都;上海浦东从曾经“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传统港口区域崛起为世界级城市……这些地区之所以发展得好、发展得快、发展动力强劲,就在于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总书记曾生动地阐述了他的“改革观”:“我们在各项改革中,经常通过试点的方法,取得若干经验后再推广。既然是做试点工作,前人没有做过,就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怎么有利于发展就怎么改革;就是要超越原有的体制,从根本上冲破束缚发展的桎梏。”
二
从革命时期陆军讲武堂的“云南以贫瘠阻绝之地,尝天下以卫共和”,到西畴炸石造地发展绿色产业,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再到如今昆明托管磨憨镇,成为全国唯一一座拥有“边境线”的省会城市……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骨子里并不乏“敢为天下先”的基因。
20世纪70年代,元谋县大塘子生产队在全省第一个推行定工到组、联产计酬、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比安徽小岗村早两年打破农业生产“大锅饭”模式,开启了云南农村农业生产包产到组改革的序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集中力量加快能源、交通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率先实施省部共建漫湾水电站,技改之后的玉溪卷烟厂弯道超车崛起为亚洲第一,云南人率先建立全国第一家地方航空企业云南航空公司、建成全国第一个通过国际招标施工的鲁布革水电站、修筑全国第一条以地方集资为主修建的铁路昆玉铁路……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RCEP生效实施和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云南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应时而为、创新作为,也因此有了昆明托管磨憨的决策。这是我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高位推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此举打破了体制、机制、政策壁垒,形成优势互补、创新集成、产业促进、功能叠加、政策互利的联动发展格局,为云南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一次次“敢为天下先”的背后,是立足省情实际的开山拓路,是依托优势资源的敢闯善干,是无惧艰难险阻的乘势而上。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云南是资源丰富的省份,资源经济这篇文章我们有条件做好,也能够做好。比如旅游,旅游资源是云南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旅游产业是云南的支柱产业。但是,现在不少旅游资源禀赋没有云南好的省份,旅游收入却超过了我们,这值得我们深思。淄博的烧烤、贵州的“村超”“村BA”火出圈,靠的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反映的是一种抢抓机遇、乘势而为、顺势而为的能力。这就告诉我们,资源经济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产业,如果我们不改革、不创新、不打拼,就辜负了那“三分天赋”。
脱贫攻坚时期,云南曾有扶贫队员指出,“我们的土地,是丢下种子就能长成大树的土地,有的村民却安于现状,不科学管理,遇到灾年还要饿肚子。”这背后暴露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与云南资源丰富截然相反,浙江面对资源“先天不足”,为自己谋了一条吃“改革饭”的出路。这口饭难度系数不小。它“硬”,不好嚼,但正是从这口“硬”饭当中,浙江吃出了发展的优势与底气。这就告诉我们,要打破旧有格局和既得利益,克服行事作风的惯性惰性。
事实上,云南有的行业,确实存在类似的问题,客观原因纵有千条万条,但根本问题还是改革的决心不够、创新的能力不足。
三
改革创新能力不足,是区域发展不快的重要原因,也是突出短板。实现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按照老思路老套路干,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欲谈改革创新,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很多时候,基层干部在工作中会有很多好点子,这些好点子能不能形成先进经验,区别就在于,有的地方认为“上级没有规定,我们不能做”,有的地方认为“上级没有禁止,我们可以试”。“试”一次也许没有效果,但成百上千次尝试,便能摸索出新规律、创出新路径、开辟新赛道。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敢为天下先,就是要攻坚克难。“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党员干部要在独创独有上施展作为,在“硬骨头”、老大难问题上敢于突破。这也是我省正处在“爬坡过坎”期间的一个特征:攻坚克难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也容不得回避绕行、得过且过,克服困难的本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炼。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敢为天下先,是激扬改革创新的自信和勇气。新时代,我们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就要抱持强烈的信心和决心,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不断抵达新高度。
敢为天下先,还需要付出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努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要求我们既要具备跑马拉松的耐力,又要拿出短道速滑的拼劲。特别是我省党员干部,亦步亦趋不行,等待观望不行,必须增强紧迫感。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我们正处在一个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奋进的时代。云南虽然只有湖,但名字中一样带着海,何不拼搏一番,争一争潮头的位置。
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
策划:谢炜
撰文:陈创业 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