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中毒科普(一)
野菌虽鲜美
食用需谨慎野生菌又称蘑菇、蕈,是一类大型真菌,生长在树丛或草丛中,按照能否食用,可分为食用菌和毒菌。生长环境几乎没有受到环境、农药等外界污染,富含多种维生素、优质蛋白及其它有益于人体的成分。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云南由于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土壤种类以及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其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产量之大,名扬四海,被誉为“真菌王国”。
什么是菌子?
菌子(蘑菇、蕈)一般泛指肉眼可见、能徒手采摘的大型真菌,为长出地面的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多由菌盖、菌柄、菌托和菌环等组成,以菌盖最为明显。菌盖形状呈伞型、钟型、斗笠型、球型或半球型、扇型、漏斗型等各式各样,颜色也是多种多样。
什么时候在哪里能够找到野生菌?
野生菌子一年四季都可生长,以6-9月最多,特别是雨后。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生长环境呈多样性,能生长绿色植物的地方几乎都可以找到,以草丛、树林地带最为多见。
野生食用菌已成为云南省特色美食的一块金字招牌,但由于一些野生食用菌和有毒野生菌之间形态相似,肉眼辨别比较困难,老百姓区分不清野生食用菌和毒蘑菇。因此,时有发生每年因误采误食毒蘑菇而导致中毒的事件,误食毒蘑菇而导致中毒一直也被认为是一个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全球性问题。
每年6至8月野生菌繁殖生长和销售旺盛的季节,同时也是中毒的高发期,野生菌中毒已成为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近期随着雨季来临,各类野生菌已进入生长旺季,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什么是毒菌?
毒菌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毒菌种类达500多种,云南省有200余种。
食用野生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不易识别的菌子不要吃!
俗称“火炭菌”的亚稀褶红菇是我省中毒最严重的毒菌品种,已造成多人中毒、多人死亡事件,中毒病死率可达70%以上,而外形极为相似的密褶红菇、稀褶红菇却是食用菌,一般人很难区分,需要专业人员结合显微镜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才能进行准确鉴别,建议这类菌子最好不要食用。
2.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菌子多有毒,尽量不要吃!
3.太幼小的菌子和霉变的菌子不要吃!
菌子太小难识别,霉变的菌子有其他毒素也可引起中毒。
4.最好不要吃杂菌!
杂菌不易识别,如果同时误食几种毒菌,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会更大,医疗救治也更困难。
5.一定要煮熟炒透!
有些菌种的毒素经高温加热后可被破坏,但有些剧毒菌种毒素高温依然不能破坏,所以不要误食最重要!
6.吃菌子最好不饮酒!
酒精可以促进毒素的吸收,也可能与毒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毒素,从而加重中毒症状,因而吃菌时最好别饮酒。
野生菌中毒可能出现什么症状?
食用野生菌后,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就可能是野生菌中毒。但要注意,不同毒菌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有所差别。
吃菌子中毒怎么办?
凡是在吃过菌子10分钟后至72小时内,有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者,都应立即就医。同餐进食者不论症状轻重,均应立刻到附近的医院进行观察诊治。
菌子中毒如何自救?
1.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按压舌根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2.立即就医:中毒后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菌子样品,以备鉴定菌子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文中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教授团队和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等,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