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第七届聂耳音乐周玉溪分会场“聂耳杯”合唱展演专家研讨会在聂耳大剧院举行。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小祥等7位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学者和玉溪市聂耳和国歌研究会、玉溪市文联音乐家协会的40余名本地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玉溪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打造聂耳文化品牌展开研讨交流。
研讨会上,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联及部分玉溪本地专家学者,对玉溪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打造聂耳文化品牌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7位知名专家学者就聂耳为国而歌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擦亮“聂耳故乡 音乐之都”城市名片等方面作主旨发言,并提出了真知灼见。
整个研讨会主题鲜明、气氛热烈,研讨内容具体,意见建议中肯。研讨会最后,玉溪市聂耳和国歌研究会成员及本地学者还进行了交流,并纷纷表示,将深挖聂耳音乐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力量,用心用情用力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让聂耳文化品牌更加响亮。(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文 邓星瑞/图)
专家发言摘登
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小祥:
用好聂耳音乐作品 提升聂耳音乐周品牌影响力
生长在玉溪这片土地,聂耳有着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根基,他是中国第一个为人民写音乐、塑造劳动人民形象的音乐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一点上,也是聂耳率先垂范。文艺工作者要学习聂耳为人民创作的精神,这是文艺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当前,玉溪以合唱为抓手,开展聂耳音乐周系列活动,要进一步提升聂耳音乐周文化品牌影响力,需要优秀音乐作品作支撑,建议真正用好聂耳音乐作品,寻找优秀的音乐家,用现代理念将其改编成合唱,真实、完整呈现聂耳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真谛。要更加注重聂耳文化品牌的内容打造,以聂耳的思想、精神和艺术理念强化民族音乐作品创作,在思想精神和艺术内涵上下功夫,更好弘扬传承聂耳的爱国主义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聂耳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诗)
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原艺术总监、指挥家姜金一:
加强创作 展示聂耳音乐独特魅力
“聂耳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他用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很多振奋国人的音乐作品。其中,《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原艺术总监、指挥家姜金一说。
姜金一认为,玉溪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打造“聂耳故乡 音乐之都”文化品牌的进程中,玉溪应该在现有合唱团中挑选人才,组建或成立一支玉溪的聂耳合唱团。同时,把聂耳一生创作的40多首音乐作品进行挑选,把选出的音乐作品请相应的专家或团队进行创作、改编为合唱曲目,以合唱形式更好地向全国展示聂耳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顾世丹)
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海南省合唱协会会长、指挥家张德美:
让聂耳文化品牌在聂耳故乡闪闪发光
在国内,以音乐家命名的合唱品牌活动并不多见,希望能和玉溪一起把聂耳文化品牌打造好、塑造好,让聂耳文化品牌更响亮、更闪光。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擦亮“聂耳”这个金色招牌,建议玉溪要推动聂耳作品进校园,包括聂耳的故事、歌曲等,要把合唱教育融入到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希望能通过政府层面创建聂耳创作基金会,设定专项基金以保障改编创作作品及活动开展。建议在聂耳合唱周比赛中将聂耳的作品设定为规定作品,每个团来参加展演必须要有一首规定作品、一首自选作品,同时要把童声合唱这个板块加入活动中。此外,为了进一步擦亮玉溪“聂耳故乡、音乐之都”的城市名片,希望玉溪能从人才机制的角度,培养一批专业的优秀本地合唱指挥家,做到与国内接轨、与国际对话。为了持续推进聂耳音乐合唱周工作,并从艺术的角度顺利推进活动开展,建议成立固定的策划班子,由行政领导带队协调、专业人员为成员等,共同做好、唱响聂耳合唱周。(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
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合唱协会会长、指挥家李西林:
围绕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进行创新创作
“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需要向精神层面转化,创作要围绕唱好国歌、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这个主题来进行。”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合唱协会会长、指挥家李西林说。
李西林建议,成立聂耳研讨会、聂耳创作协会或其他官方性质的组织,加大保障力度,就创作方向、创作手法、表现形式等进行创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加强队伍建设,把本地及全国的作曲家、词作家、文学家聚集起来,组织多方力量进行深入讨论和创作,创作出具有导向性、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有一定影响力、能在全国传唱的作品,以此来唱好国歌,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李西林认为,“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承载着一种精神、一种情怀,要写好一首歌、唱好一首歌、宣传好一首歌,需要大家都行动起来,用精神文明作为前导,建议从基础教育开始,从社区、从孩子等抓起,让大家共同参与。(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梦琪)
天津音协合唱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巍:
传承国歌精神要从孩子抓起
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是全球三大音乐教学体系之一,柯达伊教学法的形成历程,对玉溪传承国歌精神、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有一定启发意义。柯达伊提出,合唱的功能是要提高国民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孩子。柯达伊通过采风将民歌写成儿童教材,让孩子们接受最原始的民歌音乐教育。音乐创编过程中,他注重循序渐进,从二声部到三声部再到多声部,着力培养孩子的音准和歌唱能力。在合唱的基础教育中,匈牙利强调民歌、母语和多声部培养,以无伴奏合唱为主要呈现形式,也因此造就了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
传承国歌精神是所有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玉溪人民对聂耳感情深厚,可以借鉴匈牙利的做法,在音乐的本体上做文章,创编云南民歌,让孩子们从试唱开始接受音乐教育;也可以考虑请作曲家将聂耳的作品改编成优秀多声部作品,让孩子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实质,从而真正把国歌精神传承下去。(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诗)
云南省合唱协会原会长、云南高校省级教学名师、指挥家王兰萍:
精益求精,打磨出好的音乐作品
“聂耳音乐周已经举办第七届了,一直以来,玉溪各级各部门都非常重视。针对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玉溪举办了很多次的研讨会,出了很多精彩的文章和一部部优秀的著作,我们要把这些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探讨如何运用、如何操作,更有利于今后的发展。”云南省合唱协会原会长、云南高校省级教学名师、指挥家王兰萍说。
王兰萍表示,聂耳的《毕业歌》已经被改编为合唱,建议邀请更多的专家,将聂耳的歌曲改编为合唱曲目,并加强创作。因为合唱需要好的创作,有了好的创作,合唱就能走出去。同时,在大量理论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加强创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王兰萍建议,合唱可以在规定曲目与自选曲目里选择相应的曲目。固定曲目由聂耳音乐作品构成,一定会产生精彩的、可以传唱的作品。举办聂耳音乐周、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不仅要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合唱团、专家汇聚到一起,更要留下一些合唱技术和好的作品,以及意见或建议,并将它们用于本地的创作当中,精益求精,打磨出好的作品。(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梦琪)
云南艺术学院合唱系教师、云南省合唱协会理事长张红彬:
编创要注重大众性、艺术性、媒介性
“聂耳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开创了中国新音乐的先河,开创了中国无产者革命音乐的先河。聂耳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参与到民族精神的建构之中,其作品既是一个鲜明的符号,又是一个民族精神视界的永恒,同时也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音乐家。”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合唱协会会长、著名指挥家张红彬说。
对于聂耳合唱作品的编创,张红彬认为,聂耳题材的作品编创,对聂耳爱国精神的传播、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聂耳的乐曲大多具有很深的群众基础。聂耳的乐曲创作,主要是通过对民间乐曲的大量积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所搜集到的各种具有独特性的乐曲。因此,对于聂耳合唱作品的编创,要注重大众性,才有可能真实地反映聂耳。
张红彬说:“聂耳是最早尝试把中国民族音乐材料和西方创作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位先驱。而注重大众性不是说不管艺术性。相反,大众性是基础,艺术性是升华。因此,在聂耳合唱作品的编创中,要运用现代合唱的理念,以一种新的听觉经验去创作,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张红彬表示,聂耳的创作离不开电影音乐,他曾为影片《开路先锋》等配乐,而随着影片的发行,其音乐被广泛传播,鼓舞了中国民众的抗日热情。如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聂耳合唱作品的编创,不能只满足仅有固定观众的音乐会,而要在媒体上进行传播。所以,让合唱作品音、画同步表达,才是有力度的编创。(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顾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