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路口小组拆临拆违拆旧绣出乡村新画卷,华宁山口村人居环境从曾经的脏乱差到而今的移步皆景,易门万宝厂小组实现从美丽村庄到美丽经济的蜕变,通海里山村盆景种植从村民的自我爱好到如今的盆景经济,江川光山村产业发展从传统作物种植到多肉产业规模化……近年来,在探索和美乡村建设的路上,玉溪市因地制宜打造和美乡村,涌现出一个个多姿多彩的示范样板,书写出一段段美丽乡村的发展故事。
聚焦打造样板示范,我市以“全域景区化、乡村景观化、村庄景点化”为方向,以“富民产业发展美、绿水青山生态美、村风民风文明美、治理有效和谐美、村民生活幸福美”为目标,以行政村和人口规模较大的自然村为单位,开展玉溪市美丽乡村星级创建,实行分级分层动态管理。接续抓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绿美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突出规划引领、管控拆除、绿化美化、产村融合、共建共享鲜明特点,着力打造100个可学习、可推广、可借鉴的乡村建设示范点,积极争创11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
伴随着一个个和美乡村示范样板的脱颖而出,一幅幅乡村秀美、产业兴旺的和美画卷正在滇中广袤的田野间徐徐展开。
村容村貌的蜕变
2021年1月,峨山县农村危房闲置旧房安心拆除工作开始试点先行,随着工作的全面推进,以安心拆除破题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在峨山迅速铺开,岔河乡河外村委会路口村民小组按照“拆得彻底、清得干净、改得美观、管得规范”的工作要求,以“化零为整、腾出空间、合理布局”的思路,统筹村庄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绿美玉溪行动,村庄实现了从人居环境脏乱差到家园建在花园里的蜕变。
“以前村庄的环境很差,村民们的工具房、猪圈、厕所杂乱无序,狭窄的村道给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说起之前的村庄环境,村民沈朝琼认为最不方便的就是交通。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安心拆除工作中,路口村民小组拆除清理各家门前乱占乱建的圈舍和工具房,采取集体出资一点、群众自筹一点、项目补助一点的资金筹措方式,由村集体统一建设规划集中养殖区、工具房和烤房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局。
为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路口村民小组把保护自然生态、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建设花园村庄的特色工程,聚焦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庭院、改风貌,合理配置绿植和花卉,对村道两旁、农户庭院和村庄周围的边角地带,见缝插绿式进行绿化美化。把拆除后的青瓦、石板、木桩利用起来,在农户的院内、房前、屋后建成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营造出“村在花园中,人在美景中”的生活环境。
安心拆除工作的推进让村庄村容村貌换新颜的,还有峨山县双江街道柏锦社区青苔坡小组,为把村庄打造成环境宜居的美丽家园,青苔坡村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自发组织义务出工出力。在村民们齐心协力建设下,而今青苔坡已经成了一个步移景异、景随人迁的美丽村庄。随着环境的提升,青苔坡还依托当地的楠竹资源,打造集垂钓、餐饮、观光、民宿为一体的竹园休闲农庄,每当节假日,这里便成为不少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在和美乡村的建设中,我市把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让乡村旧貌换新颜,而人居环境的改善则让广大农民群众拥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对此,大家无不交口称赞。
华宁县宁州街道甸尾社区山口村,曾经人居环境杂乱、老旧闲房遍布、道路狭窄、交通出行不便,这些问题长期困扰山口村的发展。而今,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山口村的变化让村民们倍感自豪,“之前的土房、茅草房变成了花园,狭窄的街道巷道也变宽敞了,连外来的人都觉得我们这个村子太好在了。”说起村子的变化,村民周存仙难掩喜悦之情。
华宁县宁州街道甸尾社区沙果村环境优美。
“以前我们这里养猪的人家较多,村子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卫生环境很差,外村的人都怕来我们这里,现在我们这里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变美了,来我们这里玩的人也多了。”甸尾社区的沙果村村民肖玉珍告诉记者,随着村容村貌的改善,沙果村从人们口中环境脏乱差的村子蜕变为而今的和美乡村。
元江县曼来镇红光社区泰兴小组如今村庄干净整洁。
走进元江县曼来镇红光社区泰兴小组,干净整洁的广场,宽阔平坦的道路,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农家小院,色彩鲜艳的墙壁绘画,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谁曾想这里曾经是基础设施落后、房屋老旧、群众生活水平低的棚户区。“曾经这里村民居住的房屋又小又窄,生活条件很差,村子里也没有像样的道路,几乎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丁学光告诉记者。
元江县曼来镇红光社区泰兴小组村民们正在挑选芒果。
穷则思变,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棚户区改造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泰兴小组先后实施了党群服务中心、村内场地和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也紧紧跟上,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热带经济林果,着力培育少数民族创业致富带头人,帮助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目前全组共发展水果种植1500余亩。
和美乡村样板示范的打造让一个个环境卫生脏乱差的乡村蜕变为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这一个个美丽乡村正是和美乡村宜居的最好注脚。
农文旅融合的探索
在聚焦打造和美乡村样板示范建设中,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模式是我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尝试,一个个以乡村旅游为特色,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打造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农文旅融合的和美乡村初具雏形。
仲夏时节,走进易门县铜厂乡铜厂村万宝厂小组,一路炎热,但走进这群山环抱下小村落却甚感清凉,错落有致的民居风格古朴自然,一块块阡陌纵横的良田里可见茁壮生长的各类作物,道路旁成片的荞麦花洁白无瑕,一派浪漫景致,构成一幅自然和美的田园风光。
易门县铜厂乡铜厂村万宝厂小组依托中草药种植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
在这郁郁葱葱的田园里,栽种最具特色的便是中药材。铜厂村党总支书记刘春明告诉记者,近年来,铜厂乡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的现代农业模式,通过党支部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全乡种植中药材1500亩。同时,依托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探索黄精和苹果规模套种。而今,万宝厂从开始的少数种植大户探索,到现在的160户群众参与种植,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成功的同时,辐射带动全乡中药材产业发展。到2025年,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5000亩。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万宝厂逐渐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以农副产品产销为核心,以乡村旅游为特色,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打造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美丽万宝厂”。为实现三产融合,万宝厂通过土地流转,将承包地向专业种植大户、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并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基础,引导农民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农家乐、民宿、观光休闲农业等,拓展增收渠道。
据刘春明介绍,万宝厂围绕观光游、养生游、避暑游、民宿游等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业态,积极开发徒步登山、休闲垂钓、观光科普等旅游业态,探索“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农文旅观光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农业产业景观,推进一批集农业产业特色、乡村文化内涵、完备旅游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建设相对集中、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目前,万宝厂引导11户围山养菌大户建设“森林人家”,设置标识牌及路线图,探索山地体验旅游发展新模式。在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会期间,通过宣传推介,积极开展自驾游野外采菌体验活动,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前来参与野生菌采拾体验,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及农特产品销售,迈开乡村旅游新步伐。
为进一步丰富空间布局,万宝厂立足产业基础、地理气候、立地条件和生产习惯,结合交通、水源等因素,根据万宝厂现有的资源分布、建设条件及未来发展定位,将打造百药园、美食园、游乐园、垂钓园、黄精园、重楼园、苹果园、农业观光园、食用菌仿生种植园和攀岩区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而今百药园里已经种满了中草药,近百种上千株中药材长势良好。“我们计划将这里打造成中草药种植科普教育长廊,用作中草药科普和种植技术培训,同时也可以成为中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刘春明说。
此外,为创建良好的乡村环境,万宝厂科学运用“多规合一”村庄实用性规划成果,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建设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功能齐全的村庄,动员广大党员群众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绿化、亮化、序化、美化农村环境,建立务实管用的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并长期执行。如今,村内主要道路、农户庭院环境绿化美化效果明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形成人人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
因村制宜探索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万宝厂的尝试为玉溪和美乡村样板示范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
特色产业的加持
乡村要振兴,关键看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打造和美乡村样板示范建设的进程中,通海县里山乡五山村的探索之路独辟蹊径,将农户自发的盆景种植发展为盆景经济,盆景产业在这个小小的村庄开枝散叶,形成一个独特的地方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2年9月,云南省盆景赏石协会授予玉溪市通海县里山乡五山村“云南盆景村”荣誉称号,也是目前全省唯一一个省级盆景村。近年来,五山村盆景产业发展受到县、乡两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有政策引导、产业规划和项目支持。村级领导带头,不断提升村民素质,通过盆景种植增加村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在全村形成了良好的盆景文化氛围。
据里山乡五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存轩介绍,五山村现有云南盆景实训基地1个,形成规模的盆景园20多个,80%以上家庭在经营盆景。在盆景技艺传承、推广普及、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均走在全省前列,是名副其实的“盆景村”。“荣获‘云南盆景村’这一殊荣对于我们来说是莫大的鼓励,我们将大力发展盆景经济,将其打造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借此契机将我们村打造成一个乡村旅游的观光景点。”胡存轩说。
漫步村内,村庄干净整洁,每家每户的庭院里都有各式各样的花桩盆景,而这里的村民,几乎人人都是打理盆景的行家里手。走进五山村1组村民王庆国家,形态各异的盆景将庭院点缀得格外别致,王国庆2005年便开始种植盆景,起初是作为爱好,后来便将其发展成增收的事业,10多年前,自家庭院里的盆景就曾打包出售,收入26万元。而今靠种植盆景每年有七八万元的收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通过抖音、快手、微信朋友圈等平台推介,有不少爱好者上门购买,家里的盆景不愁销路。
五山村1组村民王飞正在摆弄盆景。
在五山村,像王国庆一样因爱好盆景种植而将其发展成为事业的村民不在少数,一些甚至成为远近闻名的盆景专家,王飞便是其中之一。王飞种植盆景20余年,如今依靠盆景种植一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今年他就已经卖出了50多万元的盆景。“现在我们村发展盆景经济有很大的优势,未来也将会有较好的发展。”王飞说。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乡村振兴焕发出勃勃生机,江川区安化乡光山村的多肉种植发展之路便是最好的诠释。在多肉产业的加持下,光山村从省级贫困村到整村脱贫摘帽,而今以多肉种植为主导的产业,让这个山区彝族村庄正在实现一场华丽的蜕变。
近年来,光山村立足资源优势,积极谋划产业布局,通过招商引进多肉种植特色产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成立花卉种植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目前光山村已发展了34户种植大户。
“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发展烤烟和蔬菜以外的产业。村‘两委’经过考量最终确定发展多肉产业,2017年第一家多肉植物种植企业落户光山村,通过企业带动,光山村的多肉种植迅速成长起来,而今已发展成当地的特色产业。”安化乡党委副书记张跃红告诉记者。
伴随着多肉产业的发展壮大,光山村因地制宜推动“花漫光山·产村融合”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多肉农庄休闲接待中心、多肉庄园、萌宠乐园、露营基地、垂钓长廊,打造安化独特的旅游餐厅,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培育集“美丽村居+民族文化+特色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无论是五山村还是光山村,在产业发展的路上,找准发展定位,抓住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这是它们给出的和美乡村宜业的路径探索。(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长青)
短 评
让和美之花开遍滇中大地
□ 一凡
和美乡村是绿色宜居宜业的乡村,它的建设将推动乡村振兴,让乡村真正实现由好到美再到更美的转变,是广大农民对美好家园、美好生活的期盼。时下,我市正多措并举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在和美乡村的建设中,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玉溪样板。一个个彰显特色风貌、留住乡韵乡愁、产业兴旺的和美乡村示范样板在滇中大地开始绽放光彩。
然而,在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虽有样板示范,但每个乡村的村貌村情不一样,建设和美乡村首先要因村制宜,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不能照搬照抄其他村落的做法,要在充分发挥本村特色、尊重当地民俗风情的基础上精准施策,要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探索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径。要擦亮环境底色,长期以来,人居环境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难题,和美乡村建设要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着力改善卫生环境,提升村容村貌,并形成长效机制,让乡村环境美起来。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支撑,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建设和美乡村离不开产业的兴旺,要立足地方特色,综合考量多重因素,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优势扩大规模,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地方特色产业。要以乡风文明铸魂,乡风文明是和美乡村的有力保障,建设和美乡村要厚植文明乡风,要不断加强农村文明建设硬件,持续培育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提振村民的精神面貌。
可喜的是,玉溪在探索和美乡村建设的路上作出了多样尝试,而随着一个个和美乡村示范点的逐渐成形,多点开花的示范样板将为玉溪和美乡村建设带来新气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和美之花将开遍滇中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