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时政
  3. 正文

玉溪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式发展

17e8b175-773a-4405-bb20-d3e4e1cf3bdb

云南坤天一期项目推进迅速,从奠基到投产历时108天。图为一期项目全貌。

8月4日,位于玉溪高新区龙泉片区的云南坤天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期4万吨负极材料生产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生产中,不远处的二期项目已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在进行试桩。

    公司展厅内,项目签约、拿地、奠基、送电投产等每一个项目推进的重要节点都以图片的形式直观记录。从2022年9月27日奠基至2023年1月12日送电投产,历时108天,云南坤天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期4万吨负极材料生产项目的落地投产创造了“玉溪速度”,也体现了玉溪“以资源换产业”、全力推动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9e5da433-5f9c-4100-b3e2-cfbdac2ca1ee

云南坤天二期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预计今年10月底建成投产。

  “一期4万吨负极材料生产项目已于今年4月纳规,二期项目预计10月底建成投产。项目总体推进速度比我们预想的要快得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专班和园区管委会的支持,正是在他们的帮办、代办和全程跟踪服务下,我们才能够心无旁骛地倒排工期赶进度,并在108天内实现投产。”云南坤天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书乔说。

    近年来,玉溪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大胆探索,以新能源电池、新能源电力装备全产业链专班为抓手,精准对接和招引行业领军企业,加快补齐要素保障短板,不断推动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取得实效。截至目前,我市共签约新能源电池企业9户,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672亿元,按现行市场价测算,预计产值达3712亿元、税收234.85亿元。签约项目已开工7个,计划总投资273亿元,其中,丰元锂能、云南坤天、云南烨阳3个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其他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预计2024年6月前陆续建成投产。截至6月底,丰元锂能一期已实现产值11362万元,云南坤天一期实现产值17242.9万元。玉溪新能源电池产业现已完成电芯、电池、隔膜、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的布局,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雏形初显。

    记者从玉溪市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专班了解到,为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式发展,我市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和“到2025年,力争实现千亿工业产值”的发展目标,以“一园多区、分类聚集”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创新思路,发挥玉溪本土上市企业恩捷股份链主优势开展以商招商,瞄准龙头企业挂图作战精准招商,并扶持好本土磷化工企业转型发展,快速取得新能源电池产业招商成效,推进产业迅速布局;为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实行项目落地任务派单制,成立制造业全产业链专班要素保障组、新能源电池专班项目推进组和项目“指挥部”,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市新能源电池、新能源电力装备全产业链专班要素保障组积极做好各项要素保障工作之时,为了服务好龙泉园区内的三家新能源电池企业,江川区也组建工作组,聚焦企业诉求,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协调服务,为项目投资建设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提供有力保障。“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服务需求实时响应、重要信息实时互动、问题困难实时解决。”江川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韩良告诉记者。开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坚持边动工建设边办理容缺事项,办理项目环评手续由40天缩短为20天、办理项目质量监督手续由40天缩短为20天;做好企业外来员工的生活服务保障,在2个月内完成亿纬锂能项目土地收储工作……这些都是加强服务、全力保障新能源电池项目建设的具体举措。

    除了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务,让云南坤天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边辉看重的还有玉溪全产业链发展新能源电池的思路和良好的产业配套基础、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电芯、电池、隔膜、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的全产业链布局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也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边辉表示。(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雯)

短  评

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壮大新能源电池产业

□  碧落

    玉溪市把新能源电池产业作为“十四五”期间千亿级产业来抓,全市上下务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3815”发展战略和市委工作要求,抓实“一线工作法”、用活“项目工作法”、强化“典型引路法”,主动“破局”,打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全力推动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发展,提高产业发展的韧性和竞争力。

    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优化审批流程和方式,通过联合办公、集中上门服务,加快项目报批和审批速度,增强企业投产扩产信心;要制定出台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相关政策和机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顾虑和困难;要不断借鉴发达地区好的经验做法,强化要素保障,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形成玉溪产业发展的经验模板,为企业减轻发展负担。

    同时,还要注重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吸引专业化、高水平的新能源电池产业人才向玉溪聚集,引导玉溪现有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不断完善学科设置,通过“自我造血”的方式制定符合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编辑:陶晓兰   审核: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