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时政
  3. 正文

红塔区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近年来,红塔区在推广、传承、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上积极作为,开展非遗展览传承讲授活动,持续挖掘当地非遗资源,积极组织申报区级、市级项目及传承人,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目前,红塔区共有特色文化产业企业206家,产值1.4亿元。

    据统计,2005年至今,红塔区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31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4人,非遗项目传承基地11个,非遗特色学校1所,非遗工坊3家,入选省级“非遗伴手礼”1项、市级“非遗伴手礼”5项。“玉溪花灯”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米线节、李氏正骨、大营街烤鸭制作技艺、玉香楼蜜饯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项目。

    在非遗项目整理中,红塔区先后搜集、整理、编印和出版《民间文学集成》《民间故事集成》《舞蹈集成》《曲艺志》《戏曲志》等作品,市级非遗项目民间文学《阮氏娘娘》编创成大型舞剧《白龙泉》,在省、市、区调演中获多个奖项。

    在非遗基地建设中,设立了刺绣、花灯音乐、米线节、剪纸、青花瓷烧制技艺、土陶烧制技艺传承活动基地,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传承人开展授艺培训,实地演示指导。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研讨和展演活动,提升传承人的学习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增强创作创新意识。

    目前,红塔区有“小龙茵”刺绣传习馆6个,13位非遗传承人带动绣娘600余人,培训绣娘4000人次。通过组建专业团队,扶持业余队伍的方式,加强对非遗传承载体的建设,成立“玉溪花灯学会”,召开“花灯”研讨会,举办“玉溪花灯”教唱培训班,推动“玉溪花灯”进社区、进公园、进学校,鼓励和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在农村、社区成立业余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群众文艺队362支。

    除此之外,红塔区积极推动非遗和旅游相融合,推出玉溪中心城区“赏玉溪花灯―青花街体验玉溪青花陶瓷烧制技艺―大营街体验米线节―尝松毛烤鸭”的非遗旅游路线,培育“玉溪花灯、彝族刺绣、青花瓷烧制技艺、土陶烧制技艺、大营街松毛烤鸭、冬瓜水晶蜜饯、木瓜水制作技艺、火把节、米线节、剪纸”十项文旅融合非遗项目。(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合春)

编辑:刘燕   审核:杨雪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