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主线,聚焦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持续做好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等工作,形成了政策扶持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服务保障就业的良好工作格局,全市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成效,保持了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扶持带领创业
近日,位于玉溪市老年大学附近的玉溪TopOne街舞学校异常热闹,20余名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热情舞蹈。现年24岁的李岳衡是峨山人,大学毕业后创办了舞蹈培训学校,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学生人数从创业初期的5人扩大到现在的200余人,成功带动6人就业。今年初,李岳衡在网上提交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很快便获得了20万元的贷款扶持,解决了学校运营面临的资金难题。
李岳衡系众多在红塔区就业创业青年的一员。为集聚和感召青年人才到红塔区就业创业,红塔区启动建设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通过“就业友好、创业友好、成长友好、生活友好、人文友好”五大行动,不断增强青年在城市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鼓励更多青年人才到玉溪创业,我市积极落实创业担保优惠政策,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10类群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帮助创业者解决资金不足难题,全面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统计显示,2022年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54亿元,扶持创业5851人(户),带动、吸纳就业1.84万人。其中,扶持小微企业69户,发放小微企业创业贷款1.72亿元,扶持小微企业户数、发放贷款金额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为创业者提供服务
7月26日下午,在位于玉溪高新区互创国际中心二楼的“花点时间”电商大厅,十多名电商客服人员坐在电脑前不断敲击键盘,一单单业务在鼠标点击下完成。随着电商业务的迅速发展,“花点时间”作为鲜花电商企业,于2021年7月入驻园区,通过电子商务技术为传统鲜花行业赋能,推动鲜花消费行业发展。
近年来,玉溪高新区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为主线,完善创新创业载体布局,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建设认定一批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全力构筑创新型人才高地。以玉溪互创国际中心为例,这是一家致力于产业孵化、创业服务、人才培训的平台公司。截至目前,累计入驻企业216家,培育规上企业9家、纳限企业6家,累计线上开店数量70个,累计实现销售额31亿余元,园区办公企业带动就业人数共计203人。直播中心累计直播5909场次,累计线上交易额7112万余元。
在玉溪,类似的创业孵化平台全市共有16家,其中省级认定平台11家、市级认定平台5家。凡是入驻创业平台的创业实体,都可以享受租金减免、创业培训、创业指导、人事代理等服务。2023年1月至6月,全市16家创业平台入驻团队461个,带动就业人数5183人次,已成功孵化29户创业实体退出创业平台。
支持返乡创业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现年33岁的普锐是华宁县华溪镇人,先后在省内外打工,2016年,回到家乡创业;2018年,成立了华宁朵洛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了柑橘种植产销平台;2022年,普锐又成立了华宁云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果蔬种植、塑料制品包装加工、进出口贸易等,拓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投资总额达4800万元,吸纳587户2273人加入合作社,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
普锐的成功创业是我市推动返乡创业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政策扶持、平台搭建、强化培训等举措,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返乡创业,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给予6000元至10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2020年以来,全市对177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群体兑现返乡创业补贴126.6万元。
记者从玉溪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近期,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17条措施》,提出实施“彩云雁归”创业计划,培育打造一批优质劳动者返乡创业园,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资金补助。目前,我市各县(市、区)正在进行筛查,宣传鼓励符合条件的创业载体进行申报,对通过申报的创业载体将给予资金补助,此举将进一步吸引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返乡创业,更好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思敏 实习生 邢松悦)
短评
带动创新创业需多方发力
□ 也思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的是推动经济良性发展。通过大众创业,能增加更多的市场主体,增强市场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而通过万众创新,能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近年来,我市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影响稳就业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就业吸纳能力不足、重点群体就业压力大、技能素质偏弱等,进一步带动创新创业,还需多方持续发力。
要加强对全市各类创业平台的服务与指导,督促创业平台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创业服务能力,鼓励、引导更多劳动者投身创新创业。要提升公共就业场所服务能力,根据本地灵活用工特点和重点区域用工需求,探索建立零工市场,构建多元化、现代化、专业化的零工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充求职招聘服务资源。要形成促进就业联动机制,紧盯就业容量较大的企业和重点项目,构建岗位收集、技能培训、用工服务、政策兑现联动机制,创造更多的高质量就业机会。
此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核心在于开发足量符合他们需求的岗位,要精准开发岗位,加大稳岗扩岗力度,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