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今年以来,玉溪走过不平凡的7个月,解决了一批急难险重的大事难事,攻克了一些复杂棘手的难题难关。面对重重困难,玉溪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紧紧依靠各级各部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方力量,凝心聚力、担当作为、积极应对,重点难点工作赢得了主动、打开了局面。
易门打造绿色建材产业园
近日召开的玉溪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动员全市上下拼搏奋进,持续深化“玉溪之变”,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玉溪实践开好局起好步。
着力——带动全盘全局走活走稳
今年以来,玉溪市委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有力应对各种超预期因素影响,抓住重点破题破局,努力带动全盘全局走活走稳。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98.4亿元,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5亿元,增长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5亿元,增长18.3%。
玉溪市推动拓展“四个破局”之一是以基地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市17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全部开工,新增农业基地265个、现代设施农业1.7万亩,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量排名全省第二。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云南省首宗地块在峨山彝族自治县挂牌交易。“四个破局”之二是以优化提升推动园区经济发展,实施开发区优化提升15条措施,全市开发区完成营业收入1362亿元。新能源电池产业完成电芯、电池、隔膜、正负极材料的布局,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近3年产值平均增速达38.6%,工业投资增长45.8%、增速高于全省13.1个百分点。“四个破局”之三是以轴线开发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发挥好中老铁路沿线站点最多优势,出台外贸高质量发展18条措施,建成玉溪保税物流中心(B型)、玉溪粮油(冷链)应急保障配送中心,跨境电商业务实现“零”的突破,外贸进出口21.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99万美元、实现翻番。“四个破局”之四是以资源优势推动文旅消费提速,后省运时代,玉溪成为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热门主场。“玉溪旅游一卡通”正式上线,深受欢迎。
奋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走进位于红塔区的聂耳公园,花木茂盛、环境清幽,众多市民在此享受美好时光。“我每天饭后都会沿着公园步道散步,心情非常舒畅。”市民郭逸晨表示,近两年来玉溪变化很大,让大家找回了幸福感。
玉溪市委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重视解决就业增收问题。持续实施稳岗支持和扩岗激励措施,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万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多措并举推动群众稳步增收,消除返贫风险2448户8069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9506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2%、7.3%。
补齐教育医疗短板。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高铁新城小学、玉溪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建成招生,弘玉高中激活高中教育“一池春水”,新增幼儿园及中小学学位2100个,学前三年、高中阶段毛入园入学率均居全省第二。
持续改善城市环境。玉溪市启动71个城市更新项目,开工96个老旧小区改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完成年度国家实地测评,第四轮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燃气、供排水管网新建改造进度完成率全省第一,保交楼交付率全省第二。城乡绿美三年行动考核获全省第一。
合力——稳妥攻克系列难关
全力抗旱保民生。今年以来,玉溪遭遇60年一遇的高温旱灾,近180天无有效降雨,9座小(一)型、89座小(二)型水库和558座小坝塘因旱干涸,18万人饮水困难。玉溪市委扛实责任,及时向国家部委汇报,累计投入抗旱资金3.35亿元,实施152件抗旱应急项目,投入抗旱人员36万人次、运水车辆12万辆次,最大限度保饮水安全、保春耕生产,确保群众喝上水,稳妥攻克大旱难关。
合力扑灭“4·11”森林火灾。今年4月,江川发生了近40年来安全风险最高、扑救难度最大的一次森林火灾。玉溪市委立即行动、靠前指挥,组织6800余人鏖战5个昼夜扑灭山火,没有出现一名人员伤亡,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彰显了共护家园的责任担当。
探索湖泊保护治理路径。玉溪市聚焦“三治一改善”,制定落实90项重点任务清单,认真总结治湖经验,谋划推进“三湖”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建设,累计抽提回用调蓄带蓄水1011万立方米、覆盖耕地11万亩,最大限度从源头上削减入湖污染负荷,着力解决调蓄带“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的问题。
动力——“玉溪之变”转向质变
回顾“十四五”以来的3年,玉溪市委常委会坚持以上率下、躬身力行,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部署要求,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成立市委工业工作委员会、市委城市工作委员会,实体化运行全产业链专班,坚持每月重点项目现场观摩,大力践行“三个工作法”,开展“两转一强一提”大讨论,推动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构建起有部署、有督办、有跟踪、有问效的工作闭环,推动“玉溪之变”有了显著的成效。
如今,目之所及,新能源电池产业从无到有、聚点成链;大化产业园区从一片黄土坡地,到一座规模宏大的现代化钢铁新城;中心城区从南北不畅、东西割裂到顺达通畅,从场景单一、业态单调到现在万达广场人声鼎沸,青花街、“翡翠项链”点亮夜市,省运会场馆赛事纷呈;老旧小区改造从峨山县的1.0版到红塔区的2.0版,再到江川区的3.0版……“玉溪经验”不断升级迭代,“王溪之变”持续深化转化,成为打基础利长远的聚势蓄能之举。
应变,谋变,聚变。全市各级各界已成为推动这场持续变革的积极因子,全力推动“玉溪之变”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转向质变,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玉溪精神成为新征程上的精神动力和实践力量。(记者 浦美玲)
目标
今年下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
壮大“三大经济” 推动“四个破局”
玉溪将树牢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通道活产业的发展思路,巩固产业发展中已实践形成的基本思路、工作机制和良好态势。发挥好玉溪市委工业工作委员会和产业链专班作用,以突破性举措实现发展破局,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和产业竞争力。
推动高原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建成和提升一批高水平、高标准的省级、市级基地,并创建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1.4万亩,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做好“土特产”文章,新增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100个以上。力争实现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
做强开放型经济。结合中老铁路沿线开发三年行动,加强通道能力建设,积极参与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申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巩固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优势,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创新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推动开发区振兴。推进产业链专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设计、招商及园区承接一体化发展。联合龙头企业建设高端疫苗产业园。开工建设亿纬锂能动力储能电池项目,确保丰元锂能(二期)等项目年内投产,加快推进恩捷新材料隔膜项目。力争园区营业收入增长25%、园区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
加速消费升级。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施人均旅游消费倍增计划和旅游服务创优提质专项行动。放大“后省运”效应,做大做强“体育+”产业。
加大改革创新 持续优化环境
全市上下将抓住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等事关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着力破解痛点难点,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招大引强、产业链招商为主线,以项目落地为目标,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推出更多“一件事一次办”,稳步实施规划用地“多审合一”等改革,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加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力度,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持续推进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确保新增市场主体3.6万户、“四上”企业300户。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强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数字玉溪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科技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实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三年攻坚,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穿透融合,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行动,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0%以上。培育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0户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户以上。提升数字化应用服务水平,加快实施数字经济三年行动。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新建5G基站1000座,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6.2T以上,年内建成千兆示范城市。
提升城市品质 共建绿美家园
今年,玉溪市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产、城、人”发展路径,实施强中心城区行动和县城“五城共建”。
全市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绿美玉溪美丽家园。
创新深化治湖实践。持续跟进落实省委、省政府“三湖”保护治理专题会议精神,抓住减少入湖污染负荷这个核心,实施“三湖”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抓实“三治一改善”项目清单,完成沿湖县(市、区)截污治污系统建设,开展23条入湖河道整治工程,持续推进“三湖”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统筹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大扬尘、工业固废污染、重金属污染等整治力度,加强重点水系流域综合治理,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建设“无废城市”。加快全域“一水两污”项目建设,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把握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政策变化,打造一批低碳零碳园区和绿色工厂。
以“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建设。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美丽乡村建设星级管理、省级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创建。建成一批绿美村庄和三星级以上美丽乡村。
坚持以民为本 创造美好生活
玉溪市将持续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牢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确保全年净增农业企业769户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7户。
抓实稳就业。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落实省稳就业20条措施,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确保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以上。激活双创中心、科教创新中心等创业服务平台和产教融合平台,优化创业生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加快补短板。落实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集团化办学;增加幼儿园普惠性学位供给;抓好教研、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建成并运营好市中山医院,力争成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确保年底所有县(市、区)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着力解难题。重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盯紧抓牢防溺水、校园安全、心理健康等事关每个家庭的事情。年内出台《玉溪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解决好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等问题。全力兜底线,多渠道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扎实做好特殊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记者 浦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