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后,云南省澄江市人工栽培的羊肚菌出菇了。在澄江市龙街街道左所社区村办企业某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废旧厂房改造而成的羊肚菌栽培“车间”里,一朵朵羊肚菌如春笋一般,从一层层菌菇培养架的菌床上冒出来,体积较大的鲜羊肚菌,一朵足有成年人手掌般大小。
人工栽培的羊肚菌鲜菇。陈超 摄
“现在出菇期平均三天采收一次,每次约有8至10公斤。”采摘工人小心翼翼地从菌根部将鲜羊肚菌采下,轻轻放进篮子里。“每公斤羊肚菌可以卖到200至230元,8月底以来,我们栽培的羊肚菌供不应求!”
从2020年开始试种植,到2023年第一座羊肚菌栽培“车间”试用,澄江市人工栽培羊肚菌的规模得到稳步增长,一朵朵珍馐“小伞伞”,正在为澄江发展现代化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注入新的动能。
毛仕俊在羊肚菌人工栽培基地查看菌菇长势情况。曾颖颖 摄
人工栽培,成了!
白露过后,澄江市右所镇马房村村民毛仕俊就在澄江市九村镇的山林间忙着整理土地,100多亩林下土地,是他们下一步发展人工栽培羊肚菌的新基地,预计10月底就能迎来收获期。
无论是在研究菌菇类的专家眼中,还是在烟火气浓的野生菌交易市场上,野生羊肚菌,或是人工栽培羊肚菌,都是“香馍馍”。
2020年时,毛仕俊萌生了人工栽培羊肚菌的想法。经过一番学习研究,当年年底,他就在村子里租用了20亩流转土地开始试种,成为澄江第一批尝试人工栽培羊肚菌的人。
经过三个月的等待,看着田地里冒出的一朵朵菌菇,毛仕俊越发坚定了发展羊肚菌人工栽培的信心。边试验边栽培边推广,通过“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现在,他已经带动70多户农户加入其中。去年一年,实现销售收入近300万元。
近年来,澄江市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破局发展为目标,坚持把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作为富民产业打造,2020年至2022年的两年间,澄江市的人工栽培羊肚菌面积增长了35倍,达到700余亩。
设施大棚里栽培的羊肚菌。曾颖颖 摄
科技助力,升级!
即便是人工栽培,羊肚菌也很“娇气”,喜欢低温环境下生长,以农法栽培和设施大棚栽培为主的传统模式,一旦受到气候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就很难生长。
是否可以借助先进的农业技术,让羊肚菌人工栽培搭上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的“快车”?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给出了答案。
“现代化工业化的生产模式,是实现人工栽培羊肚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郭良栋认为,依托现代化工业化的技术,把温度、水分、营养、环境条件很好地控制起来,就可以为羊肚菌提供适宜、稳定的生长环境,一年四季实现鲜菇供应。
借力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澄江市引进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赵琪团队,在某农业有限公司率先建起了澄江首座,也是云南省第一个羊肚菌工厂化种植标准车间。
这间标准化车间占地766平方米,安装的智能出菇管理系统可以精准调控出适宜羊肚菌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环境要素。“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环境可控制的设施条件下,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赵琪介绍,通过工厂化栽培,将种植周期由过去120至180天缩短至70至80天的同时,实现周年化栽培,“我们希望‘种得好’的同时也‘卖得好’,才能带动老百姓持续增收致富。”
尽管现在的羊肚菌生产标准车间在技术上还在不断调试和完善,但该公司已确定了发展目标。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待技术进一步完善后,将采取“村党总支+村办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今年年底计划将再建设6座这样的标准车间。
工作人员在羊肚菌工厂化种植标准车间里查看菌床情况。马娜 摄
谋划发展,品牌!
“澄江市将聚集各方力量打造‘抚仙湖’高端农产品品牌。”今年9月初,在澄江市举办的2023第七届全国羊肚菌大会上,澄江市发布了打造“抚仙湖”品牌的计划。
近年来,澄江市进一步做实农业组织化、基地化、设施化、品牌化文章,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上狠下功夫。澄江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付俊东介绍,打造“抚仙湖”品牌,就是计划将设施化、工厂化种植,与选育良种、智能管控和交易平台的引导串点成线,有效拓展延伸“抚仙湖”系列羊肚菌产品产业链,推动培育澄江人工栽培羊肚菌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澄江所具备的生态环境、土地要素和技术保障‘三大优势’,为人工栽培羊肚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付俊东表示,澄江市将用好用活自然资源,在现有面积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将羊肚菌规模化栽培面积扩大至1000亩,通过推进现代农业种植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助力广大群众就业增收。(陈超、曾颖颖、耿梓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