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热点
  3. 正文

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系列解读之四:补齐“两污”治理短板 提高城乡“颜值”

  科学把握云南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聚焦当前存在问题,提出要“着力补齐‘两污’治理短板”。

  “两污”治理从来都是污染防治中的硬骨头。短板如何补,须靠硬实力来支撑,从细微处见功夫,用真措施解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动污水垃圾、黑臭水体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中国建设,不断提高城乡“颜值”。

  通过积极推进污水垃圾治理,目前我省已开工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54座,完成新改建污水管网3301公里,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3座,投产运行14座,新增每日垃圾焚烧处理能力7700吨。乡镇镇区、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为88%、73%,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59%。通过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昆明市、玉溪市、丽江市、保山市、普洱市、临沧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超过90%。

  十年的探索,十年的努力,各地在“两污”治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理白族自治州抓实城乡污水治理,制定实施洱海流域城镇截污治污、农村污水治理等9个三年精准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洱海流域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排查整改工作,加快推进大理市、大理经开区截污治污体系提升改造项目。截至目前,洱海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8.1%,大理经开区南干渠治污管网、天井片区污水处理厂等多个新建截污治污、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城乡污水综合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加强处理设施建设是做好“两污”治理的基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要不断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加快推进全省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督促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选择污水处理模式,完善乡镇镇区污水处理设施和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实现污水、垃圾应收尽收、应处尽处。

  在城乡高速发展背景下,污水治理尤为复杂。着眼于雨污混流整治,结合摸底排查任务清单,我省实施劣质管网改造1464公里、新建污水管网3490公里、雨污分流改造管网1120公里,力争2025年底,城市建成区内污水处理厂BOD5进水浓度高于每升100毫克占比达90%,污水集中收集率达70%以上;乡镇镇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70%以上。

  面对城镇发展加速、生活垃圾不断增多、处理要求不断提升的新形势,我省提出要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督导各地引进优质企业,加快垃圾焚烧设施建设;研究开展拟封场填埋场规范化整治,加强渗滤液处置;选择技术适用、经济可行、环保达标的处理方式,有序推进小型焚烧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乡、镇村一体化和就地就近治理农村生活垃圾3种模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针对治理难点中的难点,我省提出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紧扣“五个紧盯”、压实“五个责任”,打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百日攻坚”战。采取月调度、季度排名通报、明察暗访等方式,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确保实现年度目标任务。同时,探索水务改革路径,省级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推进全省“供排一体、厂网一体、城乡一体、建管一体”系统治污体系,探索九湖、六大水系流域系统治污的新路径,提升设施截污治污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

  各州市着力抓落实补齐短板。昭通市提出要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加快补齐城乡“两污”设施短板,强化规范运营管护,力争城市“两污”处理率均达98%以上,乡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分别达70%以上、95%以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提出要持续发力推进城乡污水、垃圾治理和厕所革命,补齐城乡“两污”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高污水治理率和垃圾设施覆盖率;迪庆藏族自治州提出以“四大保卫战”为抓手,巩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城镇污染、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流域岸线整治、水源地保护等专项行动,从源头上遏制污染发生,加快推进纳帕海流域城镇污染治理,对城镇污水收集系统进行排查,完善污水收集体系,补齐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短板,有序推进集镇“两污”治理设施建设运行。

  云报全媒体记者 朱丹


编辑:刘燕   审核:杨雪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