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热点
  3. 正文

共享“非遗” 山叶传奇丨茶香中国· 茶和天下②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的骄傲。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着太多的故事:围炉煮茶,煮出了生活意趣;以茶会友,会出了志趣相投;以茶为业,富了一方百姓;以茶为礼,传递中国声音……

在云南省委网信办指导下,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联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广西、四川、贵州、陕西、海南等省区网媒,同步开展“茶香中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茶的世界,读懂茶的故事。

今日,与云南和广西一起守护、传承中国茶,看一片茶叶里的人地和谐、共荣共生,看小小茶叶如何在世界舞台上香远益清,成为全人类共有的瑰宝。

景迈山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文化主题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云南第6项世界遗产——这于景迈山、于中国乃至全球茶界而言,都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

中国茶,在“非遗”中寻找到归路。

万亩古茶林 悠悠守护情

村寨围在茶林中,茶林隐在森林中。位于中国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在经历了13年的漫长申遗路后,终于让这片瑰宝走出云南、走出中国,为世界共享,为人类共享。

景迈山全景。 陈飞 摄

  这是一处由古茶林、茶园、森林和传统村寨构成的不断演进的文化景观,布朗族和傣族在这里的土地利用实践可追溯至公元10世纪。世居民族在长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智慧的林下茶种植技术并传承至今,是原始森林农业和人类茶种植模式的典范。千百年来,世居民族与茶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010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申遗工作全面启动。该项目于2013年列入预备名录,成为中国提交的申报项目。在接下来的数年中,经过国内外专家的严格考察和评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的价值得到了充分认可。

景迈山年轻的采茶人。 陈飞 摄

  这不仅是普洱、云南的荣耀,也是中国的荣耀。申遗的成功,不仅意味着景迈茶山的独特价值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肯定,也为世界活态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中国案例。

  但景迈山并非茶与“非遗”的第一次相遇。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4项代表性项目中云南省有6项在列,包括贡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白族三道茶茶俗。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德宏团结报 董有湘 摄

  作为全球古茶树、古茶园保存数量最多,且面积最大、种质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云南与茶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多年来已经形成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的完整保护体系。目前云南省省级涉茶“非遗”项目共19项,各地还有州市级的“非遗”代表性项目。

  不仅如此,云南还围绕茶生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和茶旅游开启了“五位一体”的地方实践,为保育茶文化土壤,保护和传承核心传统制茶技艺,提升民族茶文化的传承力和生命力提供了重要参考意义。

  茶香飘千年 代代相传魂

  在中国辽阔的茶区中,西南茶区里的另一重要省份广西,是中国茶与“非遗”故事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章。

  与云南的普洱茶、湖南安化的黑茶齐名的梧州六堡茶是中国黑茶类的佼佼者,上品六堡茶有“红、浓、陈、醇”四个特点:红,即汤色棕红;浓,即茶汤黏稠;陈,即香气陈纯;醇,即滋味甘醇爽滑。六堡茶经过采青、摊青、炒青、揉捻、复炒、复揉、堆闷、三炒、三揉、烘干、挑拣、蒸压、陈化等十三道工序,陈化时间越长,汤色越红,色呈琥珀。2014年,六堡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油茶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瑶族油茶习俗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周黎维介绍。油茶由古代药饮、粥茶、煎茶、煮茶衍变而来,在传承过程中,打油茶的工具和制作工艺逐渐改良,打油茶原料由油茶叶,变成用茶芽、谷雨茶甚至更为精细的茶。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

在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一名妇女在过滤油茶。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摄

  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瑶族油茶习俗是广西茶与“非遗”的另一个重要讲述者。瑶族油茶习俗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及灌阳、资源、龙胜及贺州市的钟山、富川等县的瑶族聚居区。

  南岭走廊山区的瑶族,尤其是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及周边县的瑶族群众,是主要传承群体。村寨里了解和掌握瑶族茶规的长者、寨老会传授给年轻人瑶族油茶习俗相关知识。一般传承为家传,也有社会传承。

瑶族老人传承油茶工艺 (图片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2008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如今桂林的街边小店、大排档或是高档酒楼,都有油茶的身影,喝油茶已成为人们饮食休闲的一件趣事。2021年5月“瑶族油茶习俗”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传达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代表着世世代代传承的努力,而“非遗”,让这份坚持得以被保护,被看见。

  国盛茶兴 守护与传承

  全国主要茶产区对茶的守护与传承,不但稳固着中国茶叶种植、栽培、饮用发源地的重要历史地位,也进一步拉动了中国茶在世界舞台的大放异彩,以茶为媒,形成茶和天下的良性互动局面。

  回望中国茶走过的“世遗”“非遗”“农遗”历程,中国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厚重与独特跨越时空与地域,成为了共同的遗产、共同的精神财富。

  1987年,我国首批物质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泰山便涵盖其中。泰山也是中国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泰山茶不仅是泰安市茶文化的典型,也是北方茶的代表,其中泰山女儿茶更是道出了泰安在茶文化方面的岁月沉淀和时代变迁。

  1999年武夷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唯一一个既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组织,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的国家公园。武夷山有2000多年的种茶、饮茶史,在唐宋之时“茶名”极盛。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山出产的红茶更是被誉为世界红茶鼻祖。

武夷山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游玉琼在摇青。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四川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张跃华用传统方式摊晾新采摘的鲜叶。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2018年,贵州省梵净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里保存了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孑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清香持久、芽叶细嫩的翠峰茶,便诞生于梵净山这个宝藏地。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使得翠峰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等元素,位贵州五大名茶之列。2005年,翠峰茶获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从“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成功申遗,一路走来,当茶与茶山遇上“非遗”“世遗”,背后共同传递出的是中国茶稳步走高的国际影响力,是中华民族通过茶文明体现出来的生活方式、生活美学,得到世界的充分认识,是保护和传承中国茶文化的新动力和新机遇。



指导单位

云南省委网信办

联合出品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号·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云客户端

制作单位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

云南省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精品制作融媒工作室

联动推广

贵州日报报刊社·天眼新闻客户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川观新闻客户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潮新闻客户端、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安徽日报客户端、海南广播电视台·视听海南客户端、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新福建客户端、江西日报报业集团·江西新闻客户端、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新闻客户端、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云客户端、陕西日报传媒集团·群众新闻客户端

昆明五华发布、微观盘龙、唯美官渡、昆明西山发布、东川发布、呈贡发布、晋宁 诗意的栖居地、爱上富民、宜良之窗、石林融媒、悦读嵩明、魅力禄劝、寻甸融媒、魅力安宁、曲靖M、麒麟融媒、沾益新闻、微马龙、爨乡陆良发布、爱在师宗、罗平发布、富源融媒、微会泽官方、宣威发布、红塔区发布、江川发布、山水澂江、名城通海、华宁头条、易门发布、生态魅力峨山、大美新平、热情元江、保山日报、隆阳发布、水墨施甸、龙陵新闻、昌宁发布、腾冲发布、昭阳融媒、微鲁甸、巧家融媒、微盐津、微大关、微永善、微绥江、微镇雄、微彝良、微扎西、微水富、古城之窗、掌心玉龙、今日永胜、美丽华坪、宁蒗新闻、普洱发布、茶城思茅、宁洱发布、墨江发布、景东融媒、映像景谷、镇沅发布、三江经纬、普洱孟连、拉祜澜沧、西盟云、微播临翔、凤庆视点、沧江明珠云县、永德新闻、边陲镇康、双江融媒、耿马融媒、沧源融媒、楚雄发布、数字楚雄、双柏县融媒体中心、牟定发布、南华融媒、姚安融媒、大姚发布、永仁融媒、美丽元谋、武定发布、禄丰宣传、锡都个旧、美丽开远、今日蒙自、弥勒广播电视台、苗乡屏边、古城建水、魅力石屏、红高原泸西、云上梯田和美元阳、梦想红河、多彩金平、绿春县融媒体中心、自贸时代看河口、文山发布、视听文山、非常文山、砚山融媒、北回视听、相约老山、马关潮、瞭望丘北、视听广南GNTV、富宁融媒、西双版纳、景洪发布、勐海发布、勐腊发布、大理发布、大理融媒、掌心漾濞、祥云时讯、今日宾川、微弥渡、微南涧、巍山微视、永平之声、云龙关注、洱源发布、今日剑川、鹤庆融媒、德宏发布、德宏团结报、德宏广播电视台、掌上瑞丽、微美芒市、芦丝之乡梁河、美丽盈江、目瑙纵歌之乡陇川、怒江传媒、泸水时讯、走进福贡、三江之门、贡山发布、迪庆日报、香格里拉融媒体、德钦县融媒体中心、维西融媒体中心

策划:谢炜

统筹:张海燕 黄佳伦

撰文:段冯媛 郑海燕

美编:张琪


编辑:刘燕   审核: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