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热点
  3. 正文

“指尖技艺”变身“指尖经济” 省委书记点赞佤族织锦

一针一线里尽显传统文化,一经一纬间织就秀美佤山。佤族织锦传承古法技艺,是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色彩和纹样映射着佤族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民俗风情,承载着佤族人民的民族记忆。

佤族织锦非遗传承人在织锦

11月15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会上,省委书记王宁专门强调了文化富民、文化惠民的话题。他举例说,将现代设计理念和元素与传统工艺结合起来的佤族织锦,为当地群众开辟了一条在家门口增收的新渠道。

西盟县在传承保护和发展佤族织锦中做了哪些工作?

一起来看——

2021年,佤族织锦技艺经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佤族织锦参加各大展销活动.jpg

佤族织锦产品

近年来,西盟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充分发挥西盟佤族织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优势,以传承保护为核心,以创新赋能为关键,以融合发展为目标,坚定不移推进佤族织锦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佤族织锦实现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的转变。

佤族织锦

传承“指尖技艺” 保留文化记忆

为了让佤族织锦这枚承载着佤族文明的活化石,持续释放活力生机。西盟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加强对佤族织锦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工作,通过加强资源挖掘、加大保护力度、做好传承接力等方式,传承“指尖技艺”,保留传统文化记忆。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16期,培训群众5385人;全县有从事织锦技艺的人员3643人,实现织锦产业产值1197.8万元。现有传承人50人,培训基地1个,省级非遗工坊1个,分工坊11个,新兴文化企业6家。

佤族织锦文创产品

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传承

文化的生命力在传承,更在创新。西盟县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将佤族织锦有机融入文化生活,深度嵌入文化产业发展之中,通过“织锦+”跨界融合,推动“织锦+文创产品”、“织锦+文艺精品”、“织锦+劳务品牌”、“织锦+全域旅游”,让佤族织锦实现传承创新,展现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传统技艺的多元魅力。2022年以来,共接待“非遗+文旅”游客人数75.66万余人次,带动佤族织锦及其周边产品销售额达1450余万元,带动从事佤族织锦技艺群众每年户均增收8600余元。

佤族织锦走上文艺舞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西盟县立足佤族织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积极探索产业化和市场化开发保护的新路径,通过培育一批西盟工匠、开辟一片市场、开展一系列宣介活动,深度开发非遗产品,同时推动市场拓展,延伸非遗产业链条,推动非遗项目与市场接轨,推动佤族织锦走出西盟、走出云南、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佤族织锦走上文艺舞台

2023年7月,省委书记王宁到西盟县调研,对佤族织锦给予了肯定,提出西盟县要围绕佤族织锦等特色做好民族文化产业的文章。为切实把非遗文化转化为文化产品,将文化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西盟县制定了织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即将谋划建设一个织锦工坊、建成一个实训基地、改建一个体验中心、打造一个织锦产业村、开展一系列织锦技能培训、培育一个文化品牌、成立一个织锦协会、组建一个营销平台、构建一个利益联结机制“10个一”工程,努力强内力、聚外力、激活力,全面推进织锦产业发展,促进佤族织锦产业由民族手工艺品向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同时带动织锦从业者的增收和全县农民增收增产。

舞蹈《织佤锦》

来源:西盟县委宣传部

云报客户端记者:胡梅君 沈浩


编辑:高倩   审核:陶晓兰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