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云南人都知道玉溪抚仙湖中出产一种味道鲜美的土著鱼——抗浪鱼(学名:鱇浪白鱼),在上世纪90年代,抗浪鱼的年产量从500吨下降到1吨左右,到后来接近濒危。昆明滇池中特有的土著鱼滇池金线鲃,1986年时在滇池湖体中消失,仅在周边少数支流的溪流中保存有少量个体。
如今,这两种珍稀鱼类,都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君兴及其团队从濒危到人工繁育成功。
在云南众多的高原湖泊中,最著名的土著鱼就是滇池的金线鲃、抚仙湖的抗浪鱼、星云湖的大头鲤和洱海的弓鱼。云南有淡水鱼类629种,约占中国淡水鱼类的四成,居全国之首。其中土著种594种,但处于灭绝、极危、濒危和易危的土著鱼有138种。保护云南土著鱼任重道远。
经过长期的野外考察和研究,杨君兴团队通过人工繁殖,“复活”了抗浪鱼、滇池金线鲃等三种濒危土著鱼,使其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这份成绩的背后,蕴藏着杨君兴对鱼类的热爱,也饱含着他跨越山湖的辛勤汗水。
杨君兴团队还历时13年,经连续4代,选育出生长性状优良的滇池金线鲃优良品种——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
滇池金线鲃从绝迹滇池到规模放流,一条鱼的回归,见证了云南省鱼类繁育技术的变迁,也为滇池生态圈挽回了一个珍稀物种……
云南的土著鱼有594种,40年来,在杨君兴教授的带领下,其团队累计收集和保存高原鱼类种质资源300种,其中迁地保育云南特有土著鱼类120种,完成了48种土著鱼类全流程人工繁殖技术体系的研发。
策 划/武志敏 马雁南
撰 稿/盛雪梅
编 辑/陈 婕
视频编辑/李响文
审 核/卢 钢 胡 滨 盛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