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近年来,澄江市根据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和地理气候特征,将蓝莓产业列入“一县一业”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蓝莓特色农业种植,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并依托蓝莓产业辐射带动第二、三产业发展。如今,“澄江蓝莓”品牌逐渐成熟,上万亩蓝莓在采摘高峰期每天需要工人达1万人次,为当地群众拓宽了就业增收路。
初冬时节,走进澄江绿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澄江市龙街街道万海社区的蓝莓种植基地,成片的蓝莓树长势喜人,一颗颗饱满圆润的蓝莓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在对蓝莓进行疏花作业,忙个不停。
蓝莓种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高峰期每天用工达1万人次,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轻松就业。
小小蓝莓果带动大产业
近年来,澄江市对抚仙湖径流区耕地实施土地流转并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和地理气候特征,将蓝莓产业列入“一县一业”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蓝莓特色农业种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能。其中,龙街街道万海社区以产业化思维谋划建设农业基地,通过“村办企业+民办企业”合力运营模式,在156.57亩撂荒土地上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基地日常管护需要100名工人,采果期每天需要400名工人。此模式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
小小蓝莓果,带动大产业。据了解,目前澄江市共有蓝莓种植户170余户、蓝莓种植企业6家,注册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15个、蓝莓种植合作联社1个、蓝莓种植协会3个、蓝莓加工企业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州(市)级龙头企业1家。澄江累计种植蓝莓1.1万亩,年产值约5.8亿元,以鲜果销售为主,关联产品有蓝莓果汁、蓝莓酒、蓝莓果酱等。
采摘高峰期带动就业上万人次
“我属于失地农民,现在在蓝莓种植基地上班,主要负责采干花、剪枝、打扫卫生等工作,到了蓝莓集中采果期,从早到晚都在地里忙采摘。”万海社区居民李成林告诉记者,他家就住在附近,十多分钟就可以走到基地,每天的工资在140元左右,一个月下来也有近4000元的收入。
澄江蓝莓产业的飞速发展为群众就业带来了一条新路,从日常管护到采摘鲜果,蓝莓基地产生大量的用工需求。如今,到蓝莓基地务工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一项可观收入。
与李成林一样,居民张红兰也是到蓝莓基地务工的一员。“来基地务工的大部分都是附近的失地农民,我到这里上班有50多天,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挺好。”张红兰笑着说。
据介绍,蓝莓生产过程中需进行修剪、疏花和采果,且蓝莓鲜果必须是手工采摘,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日常管护中,每8亩至10亩需要1人;采摘期,每2亩至3亩需要1名采摘工人。如今,澄江蓝莓已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集中化种植,能吸收大量劳动力,极大缓解了当地群众的就业压力。
据悉,澄江1.1万亩蓝莓在采摘高峰期每天用工达1万人次。
做大做强“澄江蓝莓”品牌
蓝莓种植最重要的就是管护,为推动蓝莓产业发展,澄江市加强对蓝莓种植技术的指导,先后多次组织蓝莓种植业主参加国内蓝莓种植技术研讨会与论坛,并编印栽培技术、种植操作规程等手册发放到种植户手中,技术推广率达到100%。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澄江蓝莓已由原来的陆地栽培到现在的水肥一体化,实现了节水、降肥、减药,最大限度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澄江也成为全省蓝莓种植中心、种苗中心、鲜果交易中心和技术扩散中心。”龙街街道万海社区工作人员说,澄江蓝莓还具有早熟、二次挂果的特点,在每年的3月至6月和9月至11月全国蓝莓销售的空白期均错峰上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澄江蓝莓作为玉溪市县域特色农业产业的代表,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采果工人的需求还将急剧增加。为此,为全面提升全市采果工能力水平,帮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玉溪市于今年11月出台了《玉溪市关于加强采果工队伍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建成一支覆盖全市重点农业产业采果工队伍,实现季节性务工到专业化全年稳定就业的转变。
据介绍,今后,澄江市将成立工作专班,对蓝莓采果工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服务,促进蓝莓采果工队伍技能化、职业化,灵活打工者变为专业化产业工人。同时,依托滇中一小时经济圈,将农业产业叠加生态、休闲、旅游等功能,继续做大做强“澄江蓝莓”品牌,努力将“小浆果”做成“大产业”。(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思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