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我市坚决守住“湖泊水质只能更好、不能变坏”“湖泊是用来保护的,不是用来开发的”两个底线,从政治、战略、全局的高度,持续深入打好“三湖”保护治理攻坚战。探索实施“五位一体”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加快构建拦截、抽提、调蓄、灌溉、管理五个体系。
2017年以来,我市先后实施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40个,推动抚仙湖、星云湖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3年,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完成省级验收,入选世界自然联盟发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10个典型案例》,成为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标志性工程,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中国智慧。
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流域是玉溪人口最密集、活动最频繁、经济最集中的地区,保护好“三湖”对美丽中国和绿美云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管湖治湖工作部署要求,把“三湖”保护治理作为玉溪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坚持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全民治理,以减少入湖污染负荷为核心,总结治湖经验,深化措施狠抓落实,探索治湖路径,铁腕推进“雷霆行动”,深入开展“湖泊革命”,坚定不移抓实“三湖”保护治理工作。
2017年至2020年,我市聚焦各级巡视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突出规划管控、空间腾退、截污治污、面源防治、河道整治、生态修复6个重点,深入推进“三湖”保护治理雷霆行动,全面完成313个问题整改,推动管湖治湖从“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向“重点难点工作落实”转变。
2021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湖泊革命”战略决策,从立场、品质、能力、意志上深刻反思检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深入开展“湖泊革命”,持续掀起了思想认识、治湖思路、工作措施、体制机制的“再革命”。今年1至11月,“三湖”国控断面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抚仙湖国控断面水质为Ⅰ类,星云湖国控断面水质为Ⅴ类,杞麓湖国控断面水质呈改善趋势,与近四年相比,主要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持续下降。
从思想认识上来一场革命
2021年以来,针对中央巡视督察组指出的问题和杞麓湖典型案例,我市从政治、战略、全局的高度,时刻从立场、品质、能力、意志上深刻检视,推动思想破冰、思维重塑、观念重建,促进思想大转变、政治大提升、湖泊大保护。
从“软认识”转向“硬任务”。树牢遵循意识,持续深化认识,破除思想藩篱,推动“思想认识”向“实际行动”转变。2021年以来,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专题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等多次研究部署“三湖”保护治理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同步按照结构化学习、板块化梳理、项目化推进方式,系统梳理学习中央和省管湖治湖新观点、新要求、新方法,制定落实生态环境部、省委主要领导调研湖泊保护治理贯彻方案,编制实施“三湖”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细化分解“三治一改善”项目清单,制定落实年度重点工作和标志性工作,持续深入打好“三湖”保护治理攻坚战。
从“只谋子”转向“善谋势”。总结治湖经验,创新治湖路径,提升治理效能,推动“见子打子”向“科学谋划”转变。把措施判别作为最首要任务,梳理判别清单,强化组合运用,推动措施精准有效。把减少入湖污染负荷作为最核心任务,探索实施“五位一体”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统筹推进截污治污、面源防治、河道整治、库塘管护等工作,不断减少入湖污染负荷。把优先截污治污作为最紧迫任务,坚持城乡有别、分类治理,从湖边河边开始,分圈分批分类,精准实施截污治污。把完善法治体系作为最关键任务,科学抓好“三湖”保护条例修订,不断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依法依规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从“单一管”转向“系统治”。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单一管湖”向“系统治湖”转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编制落实“三湖”水环境保护治理五年规划、“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方案,合理设置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灾害防治等指标体系,统筹实施“三湖”流域截污治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河道库塘整治、空间腾退、生态修复、管理体系建设等6大工程,推动“三湖”流域整体保护、系统治理。
从治湖思路上来一场革命
我市深入贯彻全国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特别是2023年2月24日省委“三湖”保护治理专题会议精神,持续完善治湖总思路,“一湖一策”推动落实,实现治湖思路大完善。
完善治湖总思路。对标对表中央和省管湖治湖新要求,持续完善“三湖”保护治理“12345”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统领,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统筹谋划保护和发展,以高水平保护统领“三湖”流域高质量发展;坚决守住“湖泊水质只能更好、不能变坏”“湖泊是用来保护的,不是用来开发的”两个底线;坚持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三个原则,确保污染负荷治理的工程、结构、管理措施落地见效;突出抓好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垃圾治理、湖泊水生态改善“三治一改善”四个重点;加快构建截污治污、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绿色转型发展、科技支撑、组织管理等五个体系,奋力闯出一条“三湖”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
人工清理打捞星云湖湖面漂浮的蓝藻。
“一湖一策”抓治理。巩固提升抚仙湖保护治理成果,抓住总磷、溶解氧两个主要指标,统筹推进截污治污水平提升、农业绿色转型升级、主要河道水质提升、库塘湿地运行管护、湖泊水环境风险防范等工作,确保湖泊水质总体稳定保持Ⅰ类。星云湖全面加大保护治理力度,抓住化学需氧量、总磷两个主要指标,统筹推进截污治污系统完善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主要河道水质脱劣、蓝藻水华防控、湖泊生态水量保障等工作,确保湖泊水质Ⅴ类向好。杞麓湖聚力攻坚各项脱劣措施,抓住化学需氧量、pH两个主要指标,统筹推进截污治污系统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主要河道水质脱劣、藻水分离设施运行、湖泊生态水量保障等工作,确保湖泊水质整体脱劣。
绿色转型促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调优一产、调精二产、调强三产”思路,全域谋划“湖、人、城、村”,健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三湖”流域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努力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2017年以来,我市先后实施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40个,推动抚仙湖、星云湖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3年,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完成省级验收,入选世界自然联盟发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10个典型案例》,成为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标志性工程,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中国智慧。
从工作措施上来一场革命
我市紧紧抓住减少入湖污染负荷这个核心,一体推进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湖泊水生态“三治一改善”工作,协同推进空间管控、监管执法等各项工作,推动湖泊保护治理长治长效,实现工作措施大集成。
治湖路径探索创新。统筹湖泊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关系,以减少入湖污染负荷为核心,探索实施“五位一体”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加快构建拦截、抽提、调蓄、灌溉、管理五个体系,优化湖外水资源布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截住入湖污染负荷,实现清污分流、清水入湖。目前,已先行实施调蓄带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抚仙湖已建成泵站3座、高位水池1个;星云湖雄关、前卫2座泵站已完成通水,建成高位水池2座;杞麓湖调蓄带14个断点已全面连通。通过探索实践,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效,“三湖”入湖污染负荷不断减少,水资源实现湖外循环利用455万立方米,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629个,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三湖”流域绿色低碳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汛期雨水全力防控。围绕汛前清淤晒塘、汛期雨水防控、汛中重点闸门管理和汛后排查清理整治,抓细抓实汛期雨水防控,今年以来,雨水携污入湖大幅减少。汛前完成调蓄带“腾空、清淤、晒塘”,推进清河道、清库塘、清田园、清沟渠、清管网、清化粪池、清湖滨带“七清”工作,尽量清除看得见的污染。汛期成立调度专班,统一指挥调度,整合水文和气象资源,强化联动响应,加强巡查监管,精准实施调度。汛中坚持“闸闸有人管、启闭听调令、污水不入湖、清水可入湖”,严管157道重点闸门,确保初期雨水截得住、调得出,汛期雨水可调控、排得出。汛后抓住冬季枯水期有利时机,集中开展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行动,对“三湖”调蓄带、河道沟渠、湿地等区域进行清理整治,着力消除污染物入湖风险。
如今“三湖”流域共有3285户餐饮经营单位的餐厨垃圾实现集中收处。
截污治污系统不断完善。抚仙湖流域339个村组截污治污系统实现全覆盖,5.4万户居民实现每家每户雨污分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断完善,截污治污水平逐步提升。星云湖流域已完善提升沿河35个村落截污治污系统,全面启动流域32个村落截污治污项目建设,截污治污系统逐步实现全覆盖。杞麓湖流域254个自然村已建成截污治污系统121个,沿湖沿河50个重点村落截污治污管网建设全部开工,江川―通海―华宁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启动建设,截污治污短板逐步补齐。
农业面源污染持续防治。深化农业生产方式革命,建设农业基地,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抚仙湖深化农田尾水整治,230个“农业小区”网格用水逐步实现封闭循环,建成50亩以上农业基地320个,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升级。星云湖统筹实施南岸乡村振兴星云稻场、海浒108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建成50亩以上农业基地243个,逐步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杞麓湖引进设施农业示范项目4个,建成50亩以上农业基地66个,逐步示范带动周边农业绿色转型升级。
持续抓实蓝藻水华防控,湖体藻密度呈下降趋势。图为星云湖北岸藻水分离站。
河道整治深入推进。分类管理“三湖”40条主要入湖河道,对21条源头有清水河道,采取控源截污、清淤清障等措施,加快清水入湖;对19条源头无清水河道,采取引流堵口、拦截调蓄等措施,减少污染入湖。同时,深入推进河道综合整治,针对抚仙湖制定21条主要河道水质目标计划,完成水质提升一期工程;星云湖完成渔村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杞麓湖7条主要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
湖泊水生态加快改善。抚仙湖流域13座矿山修复已完成主体工程8座;编制水华分级预警及应急预案,完成梁王河和东大河水库水质、藻类优势种等调查工作。星云湖流域19座矿山生态修复已完成主体工程15座;持续抓实蓝藻水华防控,湖体藻密度呈下降趋势;探索渔业资源改革,推动鱼类生态调控捕捞。杞麓湖流域14座矿山生态修复已完成4座,完成主体工程10座;实施湖泊生态补水,强化湖泊生态水量保障,不断提升湖泊自净能力。
除此之外,我市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问题整改、项目建设、空间管控、监管执法、基础研究、全民护湖等各项工作,全面系统加强“三湖”保护治理,为持续改善湖泊水质夯实基础。
从体制机制上来一场革命
2021年8月10日,我市召开“湖泊革命”动员大会,在全省率先成立“湖泊革命”指挥部,按照“敢作敢为、敢于推动、亲力亲为、扛实责任”的要求,把湖泊保护治理从“部门分散治湖”提升到“党委政府统一治湖”,实现体制机制大创新。
两年来,我市进一步健全组织指挥、规划政策、考核评价三个体系,推动“湖泊革命”走深走实。“湖泊革命”指挥部成立后,选派474名工作人员进驻“三湖”流域19个乡(镇)150个行政村,压实1112个村民小组网格责任,构建市、县、乡、村、组五级组织指挥体系;2023年,进一步优化市级指挥部运行机制,全面加强综合协调、技术指导、督促检查;编制“十四五”规划、“一湖一策”方案、“湖泊革命”实施方案、湖泊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搭建有机衔接的规划方案体系;紧扣措施精准度、任务落地率、水质改善度三位一体目标,出台玉溪市“湖泊革命”工作考核奖惩办法,以硬约束严奖惩推动任务落实。
两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统筹、投入、科研三个机制,推动湖泊保护治理长治长效。发挥“湖泊革命”指挥部总枢纽作用,统筹组织指挥、问题整改、任务落实。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完善科研机制。组建上海交通大学―玉溪市湖泊联合研究中心,深入开展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研究,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61个,加强水质监测分析,加快推动科学精准治湖。
两年来,我市进一步强化责任和法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形成措施落实的保障体系。以深化落实河(湖)长制为统领,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理顺涉湖部门和县(市、区)职能职责,推动形成“三湖”保护治理强大合力;根据“两线”划定成果和“三区”管控指导意见,完成“三湖”保护条例修订,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落实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和典型引路法,发扬求真务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强化抓进度、抓精度、抓成效,以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实际成效,深化推动“玉溪之变”。
与此同时,我市还树牢问题意识,按照“发现问题、查找根源、拉响警报、提出建议、跟踪落实”的要求,建立上下联动网格督导、污染源信息化监管、“三联一同”工作机制,构建问题发现整改闭环。建立上下联动网格督导工作机制,将“三湖”流域划分为74个监管网格,实现“一张网格”找问题。建立污染源信息化监管工作机制,搭建监管平台,分类标识、动态监管污染隐患点位,实现“一个平台”强监管。建立联合巡查、联席会商、联动整改和同题共答的“三联一同”工作机制,实现“一个机制”增合力。今年以来,“三湖”流域已排查发现整改涉湖点位问题2184个。
湖泊保护治理,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今天的玉溪,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感召引领下,保持定力、精准发力,众志成城、因水而战,全面系统加强“三湖”保护治理。下一步,玉溪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决策部署,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下大力气保护治理好“三湖”,为呵护玉溪的绿水青山尽心尽力尽责,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和绿美云南建设贡献玉溪力量。(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合春 通讯员 何永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