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时政
  3. 正文

持续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玉溪高质量发展成效

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和分管工作,聚焦全市发展关键,带头深入基层、沉到一线,领题调研,主动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玉溪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用脚步丈量河湖,用行动守护碧水

近年来,“三湖”保护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对标中央、省委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和明显不足,尤其是调蓄带“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的风险隐患较为突出。如何既能截住污水,又能“变废为宝”,还能绿色转型,是市委必须要答好的生态考题。 

市委书记王力领题调研,用脚步丈量河湖,先后用11个整天的时间到“三湖”流域实地调研,探寻湖泊保护治理之策。先后13次同沿湖三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到河道、村庄、农田、湿地、调蓄带、泵站等一线位置,现场发现问题、指出问题、整改问题。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发现,“三湖”保护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干部思想认识跟不上新形势、县级工程管理机构统筹推动不够有力、工程建设进度不理想、项目运行效果不及预期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有差距。

以问题为导向,王力提出,要突出抓好体系构建、靶向施策、健全机制、工程建设等四项重点工作。坚持系统谋划,构建拦截、抽提、调蓄、灌溉、管理五个体系,做到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全闭环。精准谋划项目,推动水价改革,抓实汛期防控,积极破解工程建设的难点堵点问题。强化建管并重,健全监测、预警、响应、执行、巡查、计价和考核等七项机制,推动工程高效运行。实施水源、提水、蓄水、输水、用水、水质综合改善、清水入湖和抗旱防洪应急等八类工程,推动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延伸扩面、持续深入。通过措施的实施,入湖污染负荷减少,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提高,社会效益提升,调研成果转化取得了初步成效。

“下一步,全市上下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情况常态化进行督查调研回访,久久为功推进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三湖’水质稳定向好,为全省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提供‘玉溪方案’。”王力表示。

抓项目促产业,激发产业发展澎湃动能

玉溪要跨越,关键靠产业。产业发展决定着玉溪的发展,将助力玉溪在日趋复杂的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聚焦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市委副书记、市长江华以调研为抓手,深入县(市、区)、园区、产业链专班及企业等走访调研90余次,发现并在一线解决问题。

结合调研中发现的制约产业发展的普遍性、长期性问题,江华召集相关县(市、区)、市直部门开展专题研究,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成解决问题的实招。江华总结,玉溪产业发展中存在布局和结构不优、大企业和大项目不够、园区经济和创新能力不强、资源和空间受限等“两个不优、两个不够、两个不强、两个受限”四方面问题。

对此,江华提出,要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壮大园区经济、改善营商环境等四方面下真功、求实效,以高质量发展成果助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要健全机制、聚焦重点、创新模式招商,以高质量招商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要做好项目谋划,细化项目调度,优化投资结构,强化要素保障,全力以赴抓牢抓实项目建设。要推进市场化、实体化运作,提升特色化、专业化水平,加快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探索平台化、多元化转化,着力发展壮大园区经济。要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促进金融助力企业发展,以一流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                 

目前,园区市场化运作、招商引资协同推进和产业结构布局三个重大问题已实现破题。“我将进一步发挥好‘关键少数’作用,以唯实精神搞调查、以求实态度做研究、以务实作风抓落实,将调查研究‘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江华表示。   

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如何主动适应并搭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快车”“如何把资源优势、工业基础优势、区位优势充分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效能,将玉溪建成中老铁路沿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如何切实解决工业基础好但现代化水平不高,门类丰富但产业链不长,产品丰富但创新能力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经营主体量多但小散弱等实际问题”……带着思考,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市委政法委书记周踊领题调研了资源经济和“两壮两新”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走访调研发现,我市产业发展空间受限,工业经济长期稳定的基础不牢固;项目建设严重滞后,审批推动等机制优化落实有差距;县(市、区)和产业园区发展不平衡;重点产业的资源优势发挥不明显等问题。

“未来,将在产业规划布局、资源要素聚合、举措机制创新及‘两壮两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激活新的增长引擎打造等方面,持续加深调查研究,为玉溪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设性意见。”周踊表示,当前及今后,全市将围绕战略聚焦、统筹聚力、协同增速、机制突围4方面抓重点、促发展。聚焦全市资源、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向重点产业倾斜,实现集成突破。发挥市委工业工委统筹作用,以园区为主战场,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产业链集聚区。树牢拼抢意识、效率意识和“包办墙外事、帮办墙内事”的服务意识,推动项目高效审批、高质投产。建立健全工业领域投入稳步增长机制,实行用电管理与工业增加值挂钩机制,持续推进制造业全产业链专班工作机制等。

当前,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狠抓制造业已成为全市上下真抓实干、大干快上的共识共为。

以林长制促林长治,让绿水青山常驻留

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玉溪市林业生态持续改善,资源管控富有成效,国土绿化稳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但在推进林长制工作过程中,还存在履职有差距、重点工作落实不见底、森林防灭火设施建设不到位、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装备建设不足等问题。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聂涛认真履行林长副总督察职责,先后10余次带队督察,以“四不两直”方式,明察与暗访结合,用脚步丈量林区、山头地块、村庄、检查站(卡)等,与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级林长及村组林业专管员、护林员座谈交流,全面掌握我市森林资源及防灭火工作开展情况。

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相关要求,按照省、市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聂涛认为,我市应该在“林”上精准发力,在“长”上履职尽责,在“制”上探索创新,凝心聚力把林长制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监督,着力完善乡(镇)党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及乡(镇)长双林长设置;各县(市、区)制定和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开展林长巡林、检查督导,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在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下,我市完成国土绿化项目17.26万亩,种草改良0.4万亩。累计新增绿化面积834.02万平方米,累计植树109.8万株。投入172万元购买一批不锈钢水罐、钢管、消防栓等,提升城市面山和自然保护区的“以水灭火”能力。

完善制度机制,提升政协履职质效

按照大兴调查研究要求,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劲松选取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突出问题和目标导向,李劲松深入部分委员所在单位、县(市、区)政协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力争在建立完善制度机制上有所突破,促进委员主体作用发挥,提升政协履职质效。

调研中,李劲松发现,委员队伍存在履职力不够强、委员履职热情不够高、委员履职效果不够好、委员界别特色优势发挥不够突出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短板,李劲松提出完善委员协商产生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和创新委员履职平台3个方面建议。充分发挥政协党组职责,超前谋划好换届委员人选确定工作,探索市政协党组参与市委组织、统战部门共同把关的有效方式,从源头上确保委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委员学习培训和亮明身份履行职责机制,完善委员知情明政、联络服务和管理考评机制,进一步强化委员履职保障。创新会议方式、履职理念,深化履职平台功能建设,不断丰富委员履职渠道,持续激发委员履职活力。通过提出政协玉溪市六届三次会议新任委员和常委人选建议名单,举办委员及政协系统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和制定开展界别小组活动的实施办法,市政协着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

“我们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从亮身份、明职责、强保障等方面入手,抓紧研究制定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措施办法,有力支持保障委员履行职责,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优势作用。”李劲松说。

市委常委还紧盯村办公司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乡(镇、街道)抓项目促投资、“清廉云南”建设探索与实践、红色文化品牌塑造的实践与探索——以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红色文化品牌塑造、全域城市更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课题,采取面对面把脉问诊、点对点开方抓药、手把手讲解指导的方式,下沉9个县(市、区),亲临一线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谈感受、访群众。同时,按照边调研、边检视、边整改的思路,对能现场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对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带回来研究解决,对需要统筹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一次次现场办公,一个个在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场景,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 郑诗)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曾梦琪   审核:刘燕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