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热点
  3. 正文

年度记忆!“云南”刷屏2023年新华社年度照片

1月6日

新华社发布2023年度照片

不看不知道

一看不由得眼前一亮

原来

在名为2023的时光舞台上

处处可见“云南”的身影

一起来看看吧

↓↓↓

“乙类乙管”后的首个春运

2023年1月15日,7岁的曹紫嫣抱着兔子玩偶在昆明市长水机场迎接妈妈。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作为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运,人们实现了团圆相聚的梦想,也在为新一年的新目标新气象奔赴前行。怀揣着爱,奔向希望的人流中,在昆明长水机场的这个拥抱,显得那么珍贵。

  2023年2月15日,2023年春运正式收官。40天里,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超过15亿人次。 

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

 

  2023年1月31日,台车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运输鲜花。近年来,随着斗南花市鲜花加工、交易、物流体系不断完善,鲜花年销售数量和年销售额双双突破“百亿”目标,作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这里已成为我国鲜切花交易的“风向标”“晴雨表”。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中国市场的鲜切花,每10枝中至少有7枝来自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使云南成为重要的花卉产区,不断革新的科技进步让鲜花产业焕然一新。

  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花卉市场,2021年和2022年交易量、交易额均超过百亿,2023年“七夕节”期间,交易总量突破5700万枝,单日综合最高交易量达1125万枝,单日大钟最高成交量达1026万枝,创历史新高。

  飞速流转的台车上,承载着云花的馨香,承载着云南人的幸福梦想,也承载着云南对外开放的坚实步伐。 

中老铁路跑出“加速度”

  2023年4月13日,老挝工作人员在D887次国际旅客列车上表演。4月13日,中老铁路开行国际旅客列车,昆明至万象间可实现乘火车当日通达。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23年4月13日,“复兴号”(上)和“澜沧号”动车组列车停靠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中老铁路磨憨站(无人机照片)。当日,中老铁路开行国际旅客列车,昆明至万象间可实现乘火车当日通达。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2023年4月13日,中老铁路从昆明南站、万象站双向对开国际旅客列车,昆明至万象间可实现乘火车当日通达,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

  如今,这条铁路已然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和客货运输的幸福大通道,用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丰硕成果为两国民众带来更多福祉、为国际合作树立新标杆。 

泼水节成全网“顶流”

2023年4月15日,人们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泼水广场泼水狂欢。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全国人民都来过泼水节了。”“泼起水来都看不到人。”“连狗狗路过都要淋两桶水再走!”2023年的泼水节,是全网“顶流”。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化身热闹的水场,东方狂欢节吸引万千人群的聚集。

  据统计,2023年泼水节期间,仅西双版纳一地就接待游客200.21万人次,同比增长310.35%;旅游总收入21.16亿元,同比增长291.13%。旅游业复苏让更多的人流动起来,购物、买房、旅游,激发了潜在的经济活力。

再登珠峰

  2023年5月23日,科考登顶队员在珠峰峰顶展示国旗。5月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继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新华社特约记者 拉巴 摄

  山高人为峰。没想到吧,这张照片里也有云南的痕迹——13名登顶队员中,有一名来自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三坝纳西族乡的队员杨泉。出生于1978年12月的杨泉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在北京打拼多年的创业者。站在地球之巅,杨泉举起了耀眼的国旗,随后又举起了一面写有“世界的香格里拉欢迎您”的旗帜,以此表达对家乡的美好祝愿。 

滇越铁路见证百年辉煌

  2023年6月2日,在滇越铁路云南屏边县段标志性的“人字桥”,守桥人杨有光在午饭后提着水瓶,走向位于桥头的值班室。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第一条铁路,杨有光在此驻守已有30余年。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蜿蜒的米轨铁路穿越山水,连结了中国与越南,串联起两国人民的生活,也成为了两国之间历史与文化的纽带。如今,这条古老的铁路仍然焕发着无限生机,在地处中越边境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县,载满化肥等物资的列车沿着百年滇越铁路驶出国门。

  一百多年来,这条铁路见证了中越两国人民共同经历的无数风雨,也记录了中越两国人民携手共进、共创辉煌的历程。 

“燃灯校长”张桂梅

  2023年6月7日,第一天考试结束,张桂梅与学生在返回的车辆上一起唱歌。自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学生2011年首次参加高考以来,张桂梅校长每年都要送考,这一送就是13年。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世间有座灯塔,名字就叫“张桂梅”;世间有种感动,就叫“张桂梅送考”。13年送考,陪女孩们打完青春期最重要的一仗,她再默然告别孩子们。13年来,张桂梅所创办的华坪女高,让大约2000名大山女孩走出大山,改变了贫困山区农村女孩和家庭的命运。当被问到觉得“这辈子的价值在哪”时,张桂梅回答:“她们后面的人生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南博之约

2023年8月7日拍摄的第七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举办地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2023年8月16日,第七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在云南昆明开幕,有来自8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嘉宾,以及线上线下超3万家展商参会、参展。

  南博会从2013年首届开始就永久落户昆明。中国和南亚国家贸易总额从首届举办时的不足千亿美元,到2022年的197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8.3%。经过多年发展,南博会已成为中国同南亚及东南亚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地方对周边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窗口。 

景迈山申遗成功

  2023年9月17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拍摄的被山林与茶园环绕的景迈山翁基古寨一景(无人机照片)。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2023年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同时成为全球首个茶文化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景迈山申遗成功,填补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茶文化主题项目空白,再次证明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茶的起源地,是种茶制茶的鼻祖。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自信,古茶林彰显的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朴素生态伦理和智慧,对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多元文化并存具有启示意义。 

太空中的云南身影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9时34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全国人民报平安。这是10月2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全家福”。新华社发(韩启扬 摄)

  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023年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对外发布由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照片。这是我国首次在轨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也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一组全构型工作照。新华社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在这一年度的照片里,与神舟十六号有关的有三张。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中的桂海潮,来自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他是中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个载荷专家。

  一位普通人经过训练,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一位农村普通家庭的孩子,能通过勤奋学习成为航天科学家。我们一遍又一遍挖掘讲述桂海潮的故事,不仅因为他的故事激荡起了云岭儿女的自豪感,更因为他的旅程激励着我们奋勇有为。 

“天路”通到雪域高原

  2023年11月26日,云南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开通运营,两地间最快1小时18分可达,昆明经大理、丽江可直达香格里拉,这是列车从玉龙雪山脚下驶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丽香铁路连接着丽江古城、拉市海、玉龙雪山、虎跳峡、哈巴雪山、香格里拉等众多著名景区,被誉为“美丽云岭天路”。它的通车运营,标志着迪庆结束不通铁路历史,一步迈入动车时代。

  这条铁路承载着云南人民的百年梦想,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这些年度照片中

传承与热爱,惊喜与温情交织在一起

也记录了云南人民的坚韧精神和

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展示了云南奋进的力量

让我们珍藏这些宝贵的记忆

带着温暖与感动

继续前行


  昆明日报、央视财经、新华社


编辑:曾梦琪   审核:刘燕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