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元江县立足元江热区、通道、绿色、多元“四最”优势,围绕“361”工作思路,紧扣“4+4”现代产业体系和“1+6+N”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以“抓大、升规、增量、提标”为目标,着力挖掘“土”资源、放大“特”优势、提高“产”效益,在强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突破发展。截至2023年11月,全县在库基地1683个,新建基地156个,新增基地面积0.75万亩,完成投资17680万元。
优服务、强保障,在“抓大”上建示范。元江县将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纳入“三农”工作重要内容,建立由县级领导带头的挂包联系制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工用地、生产销售、政策争取与落实等方面的工作。强化技术赋能产业发展,建立省级基层科研工作站4个、市级2个,组建12个产业技术服务团队,技术人员下沉指导,做好全程跟踪服务,帮助协调解决生产技术、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把科技支农富农落实到田间地头。
扩规模、提质量,在“升规”上延链补链。围绕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加快推进对全县可用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土地调查工作,完成调查地块654块6.89万亩,并盘活利用低效园林建成了1200亩释迦果基地。同时,万绿生物、万蕊茉莉花、勇良种业等18家企业实施了基地改扩建和完善了喷滴灌、初加工设施建设等提质改造,补齐产业链端存在的基地基础、加工设施设备等短板;引进美天娇花卉、振鑫农业等企业投资新建了一批花卉、蔬菜、释迦果等设施配套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通过创新“乡村振兴+土地整治”的投融资模式,结合耕地流转排查整改工作,做好土地流转、银行融资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甘蔗产业发展。
抓流转、育主体,在“增量”上提升组织化。按照“凡土地必登记、凡流转必主体、凡主体必升级”的要求,全面提升产业基地组织化水平。印发了《元江县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全面抓好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登记管理工作,截至2023年9月底,土地流转率达20.12%,同比增2.63个百分点。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基地建设模式,有序引导870个农林种植产业基地中的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截至2023年11月,全县有农业企业1023户,净增35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43户,净增23户;农业龙头企业31户,净增5户;家庭农场176户,净增10户。
定标准、推规范,在“提标”上保增效。以科技赋能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加快制定各产业的地方标准,加大水果、蔬菜、花卉等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引进筛选力度,总结集成一批本地化的栽培新技术。加快制定元江芦荟、元江虎头重楼、元江释迦果等种植技术规程,加快推广元江芒果种植技术规程、元江芒果采收试行标准、元江芒果分级试行标准、元江冰糖橙等级评定标准等应用。截至目前,全县9个村(社区)被纳入2023年云南省“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目录,取得“三品一标”认证97个、农业品牌目录建设10个,“元江芒果”被列入2023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中国芒果之都”品牌培育试点项目申报成功,9个企业和产品品牌、2个区域公用品牌列入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乾恒)